沈思嗣++魯杰
很多家長會充滿疑惑:3歲前的寶寶能認得幾個數?根本對加減沒概念,有必要進行數學啟蒙嗎?答案當然是很需要,因為所謂數學啟蒙,并非教給孩子加減乘除、背小九九,也不是讓孩子了解幾何邏輯究竟是什么東西。其實,數學啟蒙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將生活深化升華的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讓孩子有意識地鍛煉數學思維,有利于他大腦的發展開拓,成為未來的數學小達人。
達人養成計劃能羅列成一張長單子,快來從中找一找,總有一項適合你與你家寶!
達人養成小游戲:比一比
茜茜媽帶著兩歲的茜茜推翻了一盒積木,然后每人抓一把,比比誰抓得多!一、二、三、四,媽媽抓了四塊,茜茜數自己手里的,哇,她抓到了六塊哦!茜茜玩著玩著,就知道六比四大,十比七大了。
從誰比誰多,延伸到誰比誰高、誰比誰長、誰比誰大,就是數學啟蒙的第一課。其實歸根結底,當我們進入學校后開始學習數學時,不就是首先學習計數和度量嗎?家長可以選擇一樣大小的方塊積木,在搭高高的過程中與孩子比高,也可以等到一樣高的時候,再將兩摞積木靠近,引導孩子觀察,產生一樣多的概念。接下來,家長可以慢慢引申到將積木兩個一堆,三個一堆,另外一邊五個一堆,摞起來后引導孩子觀察,引入二塊加三塊等于五塊這個概念。就以簡單趣味的游戲,來讓孩子對數量產生概念,而不要告訴孩子一加一等于二這樣抽象的內容,因為死記硬背不是出路。
達人養成小游戲:玩轉歸類
小林最喜歡玩瓶蓋,小林媽媽幫三歲的兒子收集了各種各樣的瓶蓋,大的、小的、單一顏色的,花里胡哨的,突然有一天,小林媽將這些瓶蓋變成了新玩具。“來,按大小歸歸類。”小林媽說。“來,按顏色分分類。”小林媽又說。這不,瓶蓋成了小林愛不釋手的玩具啦!
分類,是數學的重要概念之一。孩子雖然不明白什么是分類,但從將類似的瓶蓋、紐扣、積木等歸為一堆這個游戲過程中,孩子會懂得分進一堆的東西總有相似性,讓他們漸漸產生數學邏輯。分類后還要排列整齊,譬如顏色相同的排成一列,花里胡哨的排成一列等,數量肯定參差不齊,可以讓孩子順便比比多少,從而將分類整理的概念融入潛意識。這對孩子學齡后開始學習分類大有助益,尤其家長可以漸漸地將分類的內容擴大,譬如將生活中許多物品陳列出來:書、鉛筆、扇子、帽子、書包、小汽車等,然后讓孩子根據文具、生活用品、玩具等實用的類項進行分類。
達人養成小游戲:來數數
3歲的貓貓活潑可愛,吐字清晰,正是愛說愛笑愛鬧的可愛年紀,媽媽帶著他數數,開始從一數到十,再從十數到一,再從一數到二十,從二十數到一……看著貓貓對數數從感興趣到不感興趣,貓貓媽又變了新花樣,給貓貓按摩,按幾下,數到幾,這可好,貓貓癡迷地開始做志愿“計數員”啦!
散步的時候數數,拿糖的時候數數,選玩具的時候數數,數數是孩子們最先需要接觸的數學概念之一,正著數、倒著數,讓孩子對數字敏感起來,這對他將來學習數學鋪墊了很好的“數學感覺”。給孩子捏脊、去火等按摩既能帶給孩子健康,同時也能讓孩子學數數,可謂一箭雙雕,家長可以試試看,你會發現小家伙躍躍欲試呢!
達人養成小游戲:圖形第一課
牛牛媽用環保厚紙板給牛牛剪了好多個“圖形朋友”,有正方形、圓形、三角形、五邊形、六邊形,甚至還有平行四邊形呢!兩歲半的牛牛經常跟媽媽玩找找看的游戲,比如他抓住一個正方形,就由媽媽在家里找出正方形的物件,反之亦然,這個游戲玩得上癮,牛牛發現,生活中的圖形朋友無處不在呀!
數學中的幾何很重要,這個自不必說,其實幾何這個抽象的概念很早就能融入孩子的視野,他甚至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就能通過游戲鍛煉幾何能力。“找找看”這個游戲就是啟蒙的開始,譬如媽媽拿著一個圓,讓孩子去在一堆形狀中去找它的兄弟姐妹,再延伸到在房間里找它的親戚,慢慢地,孩子就會記住它的名稱和概念。隨著孩子認識的圖形增多,家長也可以將四個正方形拼成一個大正方形,讓孩子產生“組合”的概念,接著就去買一副七巧板吧,玩法萬千,簡直是學幾何的必備神器。
除了游戲,圖書繪本中也有很多潛移默化地融入數學知識,數學啟蒙奠基著孩子的創造力,絕不要將未來小學會學的數學概念強加給年幼的寶寶,一定要認識到三歲前的孩子完全不適合學所謂的運算等內容,因為他們機械地會,不代表懂。而將數學融入游戲和生活,反而會讓孩子產生濃重興趣,邁出數學小達人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