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美靜+錢蔚蔚

〔摘 要〕資源發現系統自出現以來提高了用戶的檢索效率,實現了“資源發現”的圖書館信息服務。本文通過對資源發現系統的簡要概述,分析了資源發現系統的研究現狀,最后提出了基于用戶體驗的圖書館資源發現服務體系模型,對模型的功能做了具體的介紹分析,并展望了發現系統未來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用戶體驗;圖書館;資源發現;信息服務;模型
〔中圖分類號〕G25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6)12-0099-05
〔Abstract〕The emergence of resource discovery system has improved the users retrieval efficiency,achieved the“resource discovery”of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resource discovery system,then analyze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resource discovery system,at last,explained the model of library resource discovery service system based on user experience,described and analysis the functions of the model,prospected future direction of discovery system.
〔Key words〕user experience;library;resource discovery;information service;model
社會大環境的不斷發展,推動了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巨大變革,圖書館界吸納了越來越多的數字資源,而數字資源的多樣性和多元化給圖書館的服務帶來了更大的挑戰。為了改變這種狀態,圖書館界就如何整合這些資源開展了研究,并取得了有效的成果。但是隨著用戶信息行為的不斷變化,資源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已經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而資源發現系統則在整合的基礎上大幅度的提高了用戶的檢索滿意度,實現了“資源發現”的圖書館信息服務。
在圖書館事業的整個發展歷程中,服務一直是占據主導地位的關鍵要素。阮岡納贊的圖書館五定律提出“每個讀者有其書,每本書有其讀者”,即“為人找書,為書找人”,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圖書館服務的本質,即“發現”。節省讀者時間,科學整序,準確簡捷揭示,同樣是發現和掌握文獻規律的過程,是最原始最質樸的發現服務[1]。
1 資源發現系統概述
資源發現服務是一種“大數據”規模的元數據庫的搜索服務[2],通過支持關聯數據的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實現數據融合與語義檢索服務,實現跨機構的關聯數據開放與復用,以及分布異構系統的關聯訪問。資源發現服務是系統提供商通過與內容提供商的合作,對各種資源的元數據和部分對象數據通過抽取、映射、收割、導入等手段進行預收集,并通過歸并映射到一個標準的表達式進行預聚合,形成統一的元數據索引,通過搜索引擎向用戶提供統一檢索和服務[3]。
截至2012年,全球采用各類資源發現系統的圖書館及其它信息機構的數量已超過1 300家[4]。截至2013年,全球使用發現系統的圖書館已超過2 000多家[5]。影響較大的有OCLC的WorldCat Local(WCL)、Series Solution公司開發的Summon、Exlibris公司推出的Primo Central,以及EBSCO的EBSCO Discovery Service(EDS)。國內高校圖書館近年來也陸續開始了資源發現服務系統的應用實踐,如清華的“水木搜索”、北大的“未名搜索”、上海交大的“思源探索”、廈門大學的“廈大學術搜索”、蘭州大學的“翠英學術搜索”等[6]。另外還有超星發現、萬方學術搜索、CALIS的e讀以及國家圖書館的文津系統等。
2 國內圖書館資源發現服務研究現狀
盡管國內外一些圖書館已成功地應用資源發現系統,但對國內圖書館來說,資源發現系統的應用還不是很廣泛。首先,引進資源發現系統的圖書館數量非常有限,且主要集中在高校。其次,我國還沒有一款自主開發的成熟的資源發現系統,其學術研究也還不夠深入。目前對資源發現服務系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資源發現系統的介紹與比較分析
這類研究主要是針對資源發現系統本身,概述各個發現系統的基本情況、特點等,并對不同類型的發現系統進行比較分析。如秦鴻等人列舉了Summon、EDS、Primo 3種發現系統并進行了比較[7],包凌等人比較分析了Summon、Primo、EDS、Worldcat Local和Encore 5個發現系統的功能特點[8],許麗媛等人對圖書館領域的主流資源發現平臺和商業資源發現平臺進行了多層次和多角度的分析[9],陳鶯對全國25所重點高校應用發現系統進行了分析[10],這些研究對于用戶了解發現系統以及發現系統的后續深入研究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宋臣國對發現服務的優點給予了肯定[11],而孫奇等人對發現系統存在的問題也提出了思考[12],翟中會則對發現系統存在的問題給出了相應的對策[13]。
2.2 資源發現系統的選型研究
圖書館在選擇購買資源發現系統之前都需要根據本館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系統,如何選擇是圖書館引進發現系統之前的一大難題。因此,學者們開始深入分析各個發現系統的特點,提出了選擇發現系統的策略[14-15]。
2.3 有關圖書館應用發現系統的現狀和思考的研究
圖書館引進資源發現系統并投入使用后,有些學者開始對各高校發現系統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對發現系統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意見[6,16-17]。國內有些高校還在引進發現系統的基礎上進行了二次開發,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資源發現系統,如北京大學的“未名學術搜索”[18]、清華大學的“水木搜索”等[19]。
2.4 對資源發現體系的研究
目前較為成熟的資源發現體系都是國外開發的,國內獨立自主開發的發現體系并不完善,構建一個符合高校圖書館需求的資源發現體系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20-22]。
2.5 以資源發現系統為核心的信息服務研究
把資源發現系統與信息服務相結合,提出了以資源發現為核心的信息服務體系。圖書館則從傳統信息服務模式轉向以數據服務為核心的知識服務,提供信息資源深度整合及信息產品產出模式的個性化服務[23-26]。
3 基于用戶體驗的圖書館資源發現服務體系模型構建 資源發現服務系統在圖書館的應用,與圖書館原有系統并不沖突,它是一種綜合性的檢索方式,覆蓋了圖書館的所有資源。近年來,圖書館也一直致力于資源整合和一站式資源發現系統的研究,以期通過發現系統的功能來實現高質量的信息服務。基于用戶體驗的圖書館資源發現服務體系檢索功能簡便易用,資源覆蓋范圍廣泛,個性化功能豐富,更加符合用戶的使用習慣。
3.1 構建模型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資源發現系統發展至今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圖書館在建設發現系統的過程中需要尤為注意。
3.1.1 本館資源的統一整合問題
各高校圖書館可以依托云存儲技術,統一整合本館的各種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需要明確揭示各種資源的分布狀態和獲取方式,掌握所有資源的實際情況,為提高用戶的檢索效率和檢索滿意度提供可靠的基礎。
3.1.2 統一檢索平臺界面問題
一站式檢索平臺一直受到廣大用戶的喜愛,而這也是資源發現系統的一大優勢,以本館所有資源的整合結果為基礎,運用元數據一站式搜索技術來實現本館紙質資源、電子資源、特色資源等所有資源的一站式統一檢索,提高用戶的檢索體驗效果,減少用戶漏檢的概率。
3.1.3 統一身份認證問題
用戶在校園IP范圍內或者通過遠程訪問進入發現系統一站式檢索平臺后,系統的統一檢索平臺應能夠支持一次檢索所有的數字資源,不需要用戶多次認證或者輸入賬號密碼,即一次登錄能夠檢索全部的數字資源,而無需用戶多次登錄不同的資源。
3.1.4 用戶行為統計分析問題
資源發現系統跟蹤用戶的登錄、檢索等行為,不僅能夠從宏觀方面把握用戶的整體行為規律,還可以從微觀上分析個體用戶的信息行為,以便提供更加個性化的信息服務,提高用戶的檢索滿意度。
3.2 模型的主要功能
基于用戶體驗的圖書館資源發現服務體系模型是在現有資源發現系統的基礎上對其功能的進一步完善,以用戶的檢索體驗為核心,旨在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化的信息服務,其主要功能如圖1所示。
3.2.1 統一資源檢索平臺
檢索功能是資源發現系統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基本檢索即快速檢索可以滿足一般用戶的檢索需求,而高級檢索則可以準確定位文獻,提高文獻的查準率。此外,也可以根據不同學科專業的特點,設置某些學科特有的檢索字段,如化學表達式、生物圖譜等。每一條檢索結果在顯示的時候應該明確文獻來源,為用戶提供準確的鏈接。檢索結果排序是用戶完成檢索后的首要需求,目前相關性排序是絕大多數用戶的常用選項,但是個性化的需求也需要滿足,如時間排序、被引排序等等。
一次檢索一般情況下很難達到用戶理想的效果,往往需要進行二次檢索或者修訂檢索表達式,發現系統提供的檢索結果分析能夠大大減輕用戶的檢索難度,如最常用的聚類分析根據作者、年代、專業、期刊、時間等不同的檢索條件來精簡檢索結果,定位滿足用戶需求的文獻。但是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僅僅提供聚類分析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用戶的需求,用戶更迫切需要的是深度挖掘數據之間的關系,因此,發現系統可以提供一些可視化的分析結果,展示學科領域的研究熱點問題,揭示知識元間的關系,引用與被引用關系,科學熱點與脈絡等等。
3.2.2 個性化功能
以用戶為中心,就是要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可針對用戶的個人偏好和需求特征,在資源發現系統平臺上嵌入個性化服務,如用戶可以在發現系統的平臺建立個人數字圖書館或者個人學習空間;用戶可以查看自己的檢索歷史,閱讀和下載所需文獻,保存個人的學習資料等等。同時這也是一個用戶交流的平臺,可以分享自己的觀點、研究成果、學習經驗以及專業知識,最終達到知識的共享和創新。其次,還可以將推送服務整合到平臺上來,通過知識挖掘等技術,把最新的文獻資源發送到用戶的個人學習空間,用戶可以根據需要來選擇閱讀相關文獻。此外,還可以在發現系統平臺上添加培訓版塊,用戶可以隨時隨地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學習,同時也減少了圖書館館員的工作量。
3.2.3 用戶管理功能
圖書館提供個性化服務,首先必須了解用戶。發現系統記錄跟蹤每個用戶的信息行為,發現用戶的信息需求。通過用戶的身份、檢索習慣等可以劃分不同的用戶群,對每一個用戶群的行為再進行深入分析;也可以對單個用戶進行分析,根據用戶近期的檢索行為,發現其檢索規律以及信息需求是否有變化等,最終能夠生成用戶的檢索報告。此項功能,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用戶的信息需求,為圖書館的資源采購以及信息服務提供依據。
用戶在使用資源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問題,而發現系統的用戶反饋功能能夠方便快捷地解決這些問題,館員與用戶可以直接在發現系統平臺上溝通交流,除了解答用戶的疑問之外,用戶的檢索體驗也可以及時地反饋給館員,這樣一方面方便了用戶的使用,提高了用戶的檢索體驗;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發現系統功能的進一步完善。
3.2.4 資源管理功能
資源發現系統整合的資源目前主要包括3個方面:本館的電子資源(包括購買的數據庫、機構知識庫和自建特色數據庫)、本館紙質資源(包括圖書、期刊、報紙等)以及網絡免費資源。發現系統在整合信息資源方面的有效性是有目共睹的,雖然數據來源和數據量等存在著差異,但是元數據的獲取方式是基本相同的,元數據倉儲和索引是發現系統的基礎,為了保證數據的全面和深入,發現系統要注重與數據提供者的合作,構建整合和揭示各類資源的元數據倉儲,與數據商發布的內容保持一致。
3.3 模型功能應用的進一步分析
由基于用戶體驗的圖書館資源發現服務體系模型可以看到,資源發現系統的功能目前主要包括4個方面的內容:資源管理、用戶管理、統一檢索平臺、個性化功能。其中資源和用戶是服務的基礎,也是資源發現系統建設的主要內容。
3.3.1 資源管理的范疇
目前資源發現系統整合的資源主要包括圖書館各種類型的資源,以紙質資源和數據庫為主,但是忽略一種非常重要的資源——數據。數據資源近年來的發展尤為突出,數據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在不斷提升,數據的長期保存、組織、管理和利用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視。國外對數據的管理和利用起步較早,國內高校圖書館也意識到了數據的重要性,如清華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等已經開始了數據管理方面的探索,但是數據資源的檢索和獲取仍然是一個難題。資源發現系統在整合數據方面有一定的優勢,將主流數據保存網站的數據資源整合到發現系統的后臺中,這樣當用戶輸入一個檢索請求時,不僅能夠獲得常用的期刊文獻等資源,還能夠獲得相關的數據資源,這同時也是數據資源建設的最終目標——數據的利用。在檢索結果中,數據資源的檢索結果應與其他資源有所區別,突出數據資源的特殊性,如用可視化的形式展示出來等。總之,一切與用戶需求相關的資源都應該是發現系統資源整合的范疇。
3.3.2 資源揭示的深度
圖書館對資源的揭示根據資源類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揭示資源時,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的一一對應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但目前絕大多數資源都只包含題名、作者、關鍵詞、主題詞、摘要等基本信息,尤其是“題名”項,很多文獻內容相近,題名也相近甚至相同,用戶在查看檢索結果時沒有明顯差別,無法準確辨別文獻之間的差異,給查找文獻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元數據的質量直接影響到了資源發現的效果,圖書館對資源揭示的最終目標是將資源細化到文章、章節和內容的層次,這是目前圖書館系統所不具備的功能,由于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的封閉性不能徹底實現,也是發現系統對資源揭示的追求目標,有待于以后的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3.3.3 檢索結果與資源的獲取
盡管目前資源發現系統能夠滿足用戶的大部分需求,但其檢索功能并不十分完善,對于專指度較高,查準率較高的檢索要求暫時還無法滿足,增加了用戶的使用難度。因此,發現系統可以從其他方面進行補充,如增加高級檢索的字段,使用二次檢索提高查準率,也可以通過添加導航的方式來滿足專業性較強的檢索要求。
在獲取資源的全文方面,發現系統做的工作也還不夠,這也是目前發現系統的一個弱勢。對于圖書館已經擁有的資源和開放獲取資源,可以直接在檢索結果頁面提供獲取全文的鏈接;對于圖書館沒有獲取訪問權限的資源,可以通過相關技術手段,提供資源獲取方式的鏈接,但需要注意知識產權問題。
3.3.4 資源發現系統與圖書館門戶功能相結合
圖書館門戶是用戶的信息知識服務平臺,而圖書館門戶提供服務的評價標準則是用戶的體驗,其中資源的檢索和獲取是影響用戶良好體驗的主要功能之一。但是長期的實踐表明,很多用戶并不了解圖書館門戶的作用,而檢索是提高用戶利用圖書館效率的有效途徑。用戶在檢索時,對各類資源的區分能力較差,往往帶有搜索引擎的檢索習慣,希望輸入檢索請求后直接顯示檢索結果的資源內容,而不是簡單的鏈接,希望通過單一的檢索框能夠滿足對所有資源的檢索,資源發現系統與圖書館門戶功能相結合,能夠有效地滿足用戶在檢索方面的需求,利用發現系統統一檢索平臺的優勢來獲得用戶的良好體驗。目前,國內一些圖書館已經把發現系統嵌入到了門戶網站中,并將其放置在了醒目的位置。
此外,發現系統與圖書館門戶功能相結合,可以實現更深層次的用戶管理。圖書館門戶更注重的是館藏資源的展示,這也是為了更大程度地匹配用戶的需求,但是對于用戶的管理相對較弱,沒有實現根據用戶的興趣獲取資源,導致用戶無法獲取更多相關資源。將發現系統的用戶管理功能嵌入到圖書館門戶中,獲取用戶的興趣點和檢索行為習慣等,發現其檢索偏好等特征,圖書館門戶就可以根據不同用戶的特征制定不同的用戶界面,滿足不同用戶的不用需求,真正實現個性化服務。
3.4 資源發現系統在未來的應用
從以上對資源發現系統功能的分析來看,資源發現系統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工具,進一步深入的功能還有待開發和挖掘。首先,資源發現服務可以與圖書館知識服務整合,挖掘海量信息潛在的價值,為用戶提供更加細致化和個性化的高效服務,為用戶提供有力的資源保障和服務保障。其次,資源發現服務可以加入一些社會網絡的功能,能夠更加有效地融入到用戶的信息環境中去,對于發揮資源發現服務的作用也是非常有益的一種方法。最后,目前百度學術和谷歌學術檢索學術數據的功能比較弱,把發現系統和一個開源的圖書館系統整合到一起,這樣在發現系統里實現資源和用戶的同步管理,為進一步的用戶信息分析提供數據支持,把發現系統變成學術信息的管理工具,這也是未來發現系統發展的一個方向。
4 結 語
目前數字圖書館資源發現服務系統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資源發現服務僅僅是一種檢索工具,是一個數據庫索引,有時無法提供全文,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這些都制約著資源發現服務的發展,而基于用戶體驗的資源發現系統與信息服務相結合,能夠有效地改善這一現狀,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加滿意的檢索結果,它強調圖書館與用戶的互動,突出了用戶在服務中的重要性,用戶的反饋是服務的一個重要環節,對資源發現服務的改進有一定的積極效果。
資源發現服務絕不僅僅是一個檢索工具,它更是圖書館發揮深入服務的有利平臺,在未來有著廣泛的發展空間。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核心是資源發現服務,我們要充分利用技術,了解用戶的需求,感知用戶的體驗,通過圖書館員與用戶的共同參與開拓資源發現服務在未來更多的應用方向,改變固有的傳統思維模式,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使資源發現服務不斷發展,走向知識發現服務,并最終實現知識創新。
參考文獻
[1]盧章平,袁潤,王正興.發現服務:大學與研究機構圖書館的趨勢[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4,(3):20-26.
[2]殷紅,劉煒.新一代圖書館服務系統:功能評價與愿景展望[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3,(5):26-33.
[3]聶華,朱玲.網絡級發現服務——通向深度整合與便捷獲取的路徑[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1,(6):5-10,25.
[4]竇天芳,姜愛蓉.資源發現系統功能分析及應用前景[J].圖書情報工作,2012,(7):38-43.
[5]楊會,汪榮.網絡級知識發現服務的功能分析及問題探討[J].情報雜志,2013,(11):149-153.
[6]項英,李向軍.高校圖書館資源發現服務系統應用研究[J].情報科學,2012,(11):1681-1684,1690.
[7]秦鴻,錢國富,鐘遠薪.三種發現服務系統的比較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5):5-11,17.
[8]包凌,蔣穎.圖書館統一資源發現系統的比較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12,(5):67-72.
[9]許麗媛,吳振新,謝靖.圖書館主流資源發現平臺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5,(8):33-38.
[10]陳鶯.重點高校圖書館資源發現系統對比分析[J].情報探索,2015,(5):71-73,77.
[11]宋臣國.圖書館資源檢索新趨勢——網絡級發現服務[J].圖書館學刊,2013,(5):84-86.
[12]孫奇,任慧玲.圖書館資源發現系統的特點及其存在問題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4,(3):51-55.
[13]翟中會.資源發現系統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圖書館建設,2015,(3):63-66.
[14]蘇建華.圖書館選擇資源發現系統的策略分析——以資源發現系統與學術搜索引擎的比較為視角[J].情報科學,2015,(6):91-94,105.
[15]楊超.高校圖書館資源發現系統選型分析[D].保定:河北大學,2015.
[16]胡瑋.“985工程”高校圖書館資源發現系統現狀分析和思考[J].圖書館學研究,2013,(16):43-48.
[17]冫 余寓,王志彥.淺談資源發現系統在圖書館服務中的現狀與趨勢[J].圖書情報論壇,2014,(5):55-58.
[18]周義剛,聶華,廖三三.北京大學資源發現服務推廣探析——以未名學術搜索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4,(20):67-72.
[19]竇天芳,姜愛蓉,周虹,等.清華大學學術資源發現平臺的建設及思考——以“水木搜索”為例[J].圖書館雜志,2013,(12):71-75.
[20]歐陽劍.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發現模式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3,(4):138-142.
[21]鞏林立.高校圖書館資源發現服務系統體系構建[J].圖書館學研究,2013,(9):69-71.
[22]張承.構建高校圖書館資源發現服務系統體系[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4,(6):48-49.
[23]陳定權,沈艷芳.Web2.0環境下的資源發現與服務傳遞:以Primo和Encore為例[J].圖書館雜志,2011,(1):26-29,25.
[24]王蕾.基于資源發現系統的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J].圖書館研究,2014,(4):94-96.
[25]羅鏗.高校圖書館資源發現系統架構下的信息服務探索[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4,(5):49-52.
[26]洪堅.網絡級資源發現系統與圖書館信息服務——基于超星中文發現系統的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4,(6):42-45.
(責任編輯:孫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