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尚指數”的研究,是以北京為研究標的,利用社會科學的統計分析方法和大數據挖掘技術,系統地分析城市時尚的判斷標準,元素和區域人文特征,綜合測量北京時尚的核心驅動因素及其子因素,根據簡約、量化、可操作原則,參考國際研究機構有關時尚城市的共同的評估指標,確定北京時尚指數的指標體系。具體分為品牌指標、科技指標、消費指標、媒體指標、人物指標、環境指標等6個一級指標,約30個二級指標和約70-90個三級指標。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時尚發展是基于兩個線索,從生產方式層面即是科技,從生活層面即是消費。科技在很大程度上針對著時尚業的設計要素及其水準,消費呼喚著都市時尚產業成熟的標志,品牌。基于此,項目組重點從科技、品牌及消費等三個層面進行了實地調查研究,得到結果如下。
一、時尚與科技融合創新正在改變著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我們從“時尚與科技融合創新”視角,對近年來國內外的上千個實驗和應用案例進行了調查、篩選和分析,總結形成了當今“時尚與科技融合創新”的五個新態勢:
1.生物技術助力環保面料創新。
利用茶水、糖和細菌混合培養生長出纖維素,英國時裝設計師與科學家合作,開發出既像皮革又像紡織物的新型生物環保面料,并已經用于制作襯衣、夾克、女裝,甚至鞋襪,這是服裝面料開發的一次有益嘗試,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咖啡面料也已研制成功。這是一種名為S.Cafe的環保科技咖啡紗面料,使用回收的咖啡渣制成,具有控制異味效果,能夠提升快干效率50%,比純棉高達5倍以上的紫外線防護效果;菠蘿葉子也被用來做成環保皮革,利用菠蘿葉中的纖維特性創造出替代動物皮革的新材料。雖然,菠蘿葉皮革進軍市場仍需一段時間,但是彪馬和露營者等品牌已經用它設計出了概念鞋和概念包;此外,采用木料研制成的面料,質感像皮革一樣柔軟而富有彈性,并帶有木材芳香和天然紋理。
2.參數化設計+3D打印創造時尚新概念
3D打印技術發端于航天、醫療、工業制造等領域,隨著3D打印技術的發展成熟,迅速向“時尚”領域滲透蔓延,成為2016年的時尚熱點。3D打印現今常用材料仍非常有限,這成為3D打印在時尚設計中的一大瓶頸。目前,3D打印在時尚領域的商業化形式主要是鞋與珠寶飾品。
提到3D打印,不得不說參數化設計。參數化設計可以簡單理解為一種可以通過計算機技術自動生成設計方案的方法,用計算機延伸人的思維,讓時尚有更多的選擇可能。
3.智能穿戴引領時尚先鋒
智能穿戴不僅提供情緒價值,更能帶來生活便利。會系帶的鞋子,與太陽鏡相結合的骨傳導技術耳機;Ralph Lauren推出了可充電的智能版手提包,這個把充電寶和提包結合起來的創意在時尚界引來一片嘩然;荷蘭設計師設計的太陽能供電風衣更具科技含量,它的太陽能電池板并沒有隱藏起來,而是被設計成顯眼的斜條裝飾嵌于衣服中,與服裝成為一體。薄膜式柔性太陽能電池可為智能手機充電1至2個小時;情感交流是智能穿戴的一項重要命題,伊朗設計師設計的這件智能服裝,不僅長著長刺,還長著“眼睛”,一旦發現有人在盯著它看,它就會沙沙沙開始振動,像一只處于防衛狀態的動物;最后再說一說智能手環,這是我們迄今最熟悉的智能穿戴設備,2016年之后,這種智能穿戴設備將進一步完善其功能和體驗感,而且它的形式也將不再局限在我們的腕部。
4.科技讓時尚更出“彩”
色彩是時尚的風向,科技手段的運用讓色彩更加絢麗。植物染色是古老的工藝,科技手段讓植物染換發朝氣,天然、雅致的植物染色越來越受到關注;ELD、光導纖維和各種冷光源在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愈來愈活躍,它能帶給服裝更加夢幻的光色效果;3D全息投影也被用作服裝設計,用以打造的絢麗多變裙擺,圖為珍妮弗洛佩茲在演唱會現場的服裝,曾引起一時轟動。
5.虛擬技術提升時尚體驗
2015被稱為VR元年,虛擬技術自然也體現在時尚領域,幾年前便經出現的虛擬試衣鏡又卷土重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在服裝的3D 貼合效果和操作流暢性等體驗上更加先進;全息技術、互動技術也被應用于時尚發布秀場中,利用編程控制秀場呈現出的圖形畫面,為觀眾帶來一場虛實結合的視覺盛宴;時裝發布會也嘗試引入VR技術,觀眾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通過VR設備身臨其境感受發布會秀場的情境。
“時尚與科技融合創新”是一個極具潛力的新課題。
編后語
2015年,北京服裝紡織行業協會攜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服裝學院以及媒體、政府、品牌企業等專家學者,組建了“北京時尚指數”研究團隊。通過研究和發布“北京時尚指數”,充分地發揮其行業“風向標”和市場“晴雨表”的作用,為政府制定行業政策和發展規劃提供依據,為品牌企業和時尚從業人士及消費者提供專業指引和決策參考。借以推動北京時尚產業健康發展,提升北京城市文化自信和國際時尚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