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企業偏愛小城鎮
□ 王 一

在我國,絕大多數的世界500強企業的總部都位于大城市,其中在北京的就占了一半。
而在美國,不少大企業在選擇總部時對小城鎮情有獨鐘。沃爾瑪總部設在只有2.8萬人的阿肯色州小城本頓維爾,“股神”巴菲特的投資帝國總部設在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微軟公司的總部設在華盛頓州雷德蒙德市,美孚石油總部設在得克薩斯州歐文市,這些小城鎮的名氣都不大。這些小城鎮到底有何吸引力呢?
20世紀初到二戰前后,美國的“大城市病”癥狀日益明顯,城市人口快速增長,基礎設施不堪重負,城市內工廠林立,交通擁擠,環境污染加劇,居民日常生活和身體健康受到威脅。
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身受其害的美國人借汽車工業迅猛發展之機,開始大力推進小城鎮化,并在這一過程中平衡城郊發展。許多大企業也順著這股歷史潮流奔向了小城。
如今,經過多年的城鎮化過程,美國的城鄉基礎設施差別已經不大,很多在大城市能滿足的條件在小鎮也能滿足。而且更重要的是,小城鎮與“大城市病”基本絕緣,大城市缺乏的優美自然環境在小城隨處可見。
對于企業總部來說,交通通信尤為重要。而美國的小城鎮交通方便程度絲毫不遜色于大都市。信息時代,城鄉差別進一步縮小,足不出戶即可“運籌電腦之前,決勝萬里之遙”。總部設在小鎮上不會影響公司的管理。
美國大公司將總部設在小城市,是雙向選擇的結果。大公司總部的遷移,既緩解了大城市的壓力,又帶動了小城的消費、服務、教育等產業的發展,形成了良性循環,同時還有效地消除了地區差異,是多贏之舉。
很多企業總部建在小城鎮,還與許多美國小城獨特的文化有關。1962年,當沃爾瑪成立的時候,人們做夢都沒想到,在不遠的將來,這個賣廉價百貨的公司會成為商業巨獸。
當年美國小城鎮的雜貨店通常也是那里的社會生活中心。人們閑來無事,會到店里走走,到店前面的空地或者小咖啡館坐一坐,聊聊天,雜貨店老板不忙的時候也會一起參加。這是一幅寧靜而緩慢的鄉鎮生活圖景。沃爾瑪就是從這樣的雜貨店發展起來的。
沃爾瑪創始人沃頓真正喜歡的是百貨零售業,大學畢業后就決定自己創業去開零售店。沃頓那時剛剛結婚,夫人海倫也是在中西部小城鎮里長大的,非常討厭都市生活。她對沃頓說,絕不要生活在超過三千人以上的城鎮里面。
直到今天,如果不是因為沃爾瑪,大概不會有誰注意到本頓維爾這個非常不起眼的小鎮。從這個小雜貨店開始,沃頓開了一系列百貨雜貨店,包括沃爾瑪。商店每到周末就有一些賠本出售的商品,鎮里的人很快形成了周末到沃爾瑪去轉轉的習慣,逐漸地,沃爾瑪穩步地在美國各地擴張。
沃爾瑪在美國成功的秘訣,在于沃頓的價值觀念以及他對自己的故鄉、親人和類似的土地的熱愛。整個沃爾瑪的企業文化,正是圍繞著這樣的一種價值觀念形成的,這也是美國大企業把總部設在小城鎮的重要原因。
(摘自《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