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 料
10月14日,經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批準,修訂后的《飼料衛生標準》正式發布,2018年5月1日正式實施。新版《飼料衛生標準》作為強制性國家標準,堅持貫徹“最嚴謹的標準”要求,以無機污染物、真菌毒素等為重點,全面規定了各類有毒有害污染物在飼料原料、飼料產品中的限量值,為從源頭保障動物性食品安全和消費者健康再加一道“新保險”標志著我國飼料質量安全管理進入了更加嚴格的新階段。
新版《飼料衛生標準》修訂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增加了污染物項目,有毒有害物質控制項目增至無機污染物、天然植物毒素、真菌毒素、有機氯污染物和微生物等5類24個,涵蓋技術指標164個,其中80%達到全球最嚴的歐盟標準水平;二是擴大了適用飼料種類,對飼料原料、添加劑預混合飼料、濃縮飼料、精料補充料和配合飼料實現全覆蓋;三是細化了各項目在不同飼料原料以及不同動物類別和不同生長階段飼料產品中的限量值,修改或增補限量值達百余個;四是結合檢測技術的進步,增加和修改了部分項目的檢測方法。特別是新標準修改了總砷的限量,刪除了原標準對胂制劑的例外性規定,杜絕了胂制劑在飼料中的添加和使用。
從黑龍江省農委獲悉,黑龍江省2017年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資金發放工作日前正式啟動。玉米生產者補貼標準為133.46元/畝;大豆生產者補貼標準為173.46元/畝。
2014年,國家出臺東北三省一區大豆目標價格補貼政策,種植者按市場價格隨行就市銷售大豆,國家依據大豆產量和目標價與市場價的差價對種植者給予補貼。2016年,為推進落實農業供給側改革,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原則,國家將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玉米生產者補貼。自2017年度起,國家將大豆目標價格補貼調整為大豆生產者補貼,與玉米生產者補貼統籌銜接。據悉,目前,補貼資金已全部撥付各市縣和省農墾總局,要求各地在收到補貼資金之日起15日內,根據當地統計部門提供的分戶數據抓緊進行補貼公示,并通過糧食補貼“一折(卡)通”兌付補貼資金,確保玉米和大豆種植者及時足額拿到補貼。補貼資金在糧食風險基金專戶封閉運行,禁止以現金形式發放,禁止集體或個人代領轉付,禁止用補貼資金抵扣相關款項及費用。
10月12日,經農業部玉米專家指導組、全國玉米栽培學組組織專家對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在新疆的玉米密植高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田進行實測驗收。結果顯示,示范田玉米最高畝產達到1517.11千克,刷新了全國玉米高產紀錄。
示范田設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奇臺總場八道灘社區一隊2斗2號地,面積100畝,參示品種共49個,由中國農科院作科所、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新疆石河子大學、新疆建設兵團第六師農科所、新疆建設兵團奇臺總場合作開展玉米產量潛力突破研究和全程機械化技術示范推廣。測產結果,共有11個品種單產達到每畝1400千克,其中最高實測,單產達到1517.11千克。
瑞普生物10月14日發布2017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公司表示,前三季度,在受到養殖行業行情波動、持續低迷的影響下,公司堅持打造精品疫苗和藥品策略,著重為客戶提供規模化養殖的疫病整體解決方案,同時拓展與公司大客戶的全面戰略合作方式。前三季度,公司豬藥苗產品、高端制劑、家禽集團客戶、原料藥等方面增長顯著或有所增長。
經初步測算,2017年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913萬~10408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0%~5%,其中非經常性損益約1900萬元。
從江蘇檢驗檢疫局獲悉,歐盟發布 (EU)2017/1490號條例,批準氯化錳、二氧化錳、一水硫酸錳、氨基酸水合物螯合錳、水解蛋白螯合錳、甘氨酸水合物螯合錳、三水氯化錳作為動物飼料添加劑。
按照新條例要求,以上7種錳化合物在添加劑類別組屬于“營養添加劑”、在功能組類別屬于“微量元素”。另外,以上7種錳化合物不能用于動物飲用水,將其用于動物飼料時,在水分含量12%的飼料中的添加限量為:魚飼料 100 mg/kg,其他動物飼料 150 mg/kg。新條例還規定,在2018年3月11日之前,按照原來規定生產和標注的飼料、錳化合物可以繼續使用至庫存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