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評論員
釋放老國企的人口紅利
○ 文/本刊評論員
又到一年招人季,估計許多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都在犯愁。人難招,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企業的共識。幾年前,企業想招工,在路邊貼個招聘廣告都有很多人來問;現在,網上網下貼招聘廣告根本沒人理會,以至于2017年春節后廣東省企業出現用工缺口達到80到100萬人。
隨著劉易斯拐點的來臨,我國以往帶動經濟高速發展的“人口紅利”正在逐步消失,部分行業和企業“招工難”的現象不可避免。
人是一切資源中最活躍的因素。對于很多人來說,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都或多或少地得益于“人口紅利”效應,我們的生活也因此獲得了不少便利和舒適。缺少適齡勞動力,必然導致中國經濟和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調整,進而影響社會發展結構的變化。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缺人,還有一些傳統行業的國有企業被用工總量大、勞動生產率低的矛盾困擾,例如老油田。在新常態、低油價下,老油田有效資源接替不足和效益穩產的矛盾越來越大,高成本和成本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十分突出,生產保障能力和社會化服務業務扭虧增效能力亟待提升……這些問題集中體現為“人多油少”。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換一個角度審視老油田企業,人力資源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創效的源泉。只要政策機制到位,干部員工就能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為企業創造更大價值。
勝利油田打破思維定勢,用薪酬分配市場化撬動勞動用工市場化,搭建一體化人力資源統籌配置平臺,鼓勵干部員工跨界、跨單位流動,承攬外部業務,延伸價值創造鏈條。
勝利油田人力資源由“管控”逐步向“放活”轉變,工程安裝、油田管理、油藏開發……油田發揮人才、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引導干部員工“動起來”“走出去”,不僅實現了員工增收、油田增效,而且為社會提供了更有價值的服務,進一步彰顯了國有企業的經濟責任、社會責任與政治責任。
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