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熊厚菊
布亞鄉來了石油扶貧人
○ 文/熊厚菊
中國石化新疆石油駐村工作人員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如今新疆和田洛浦縣布亞鄉的三個村大變樣。
“村里的居住環境干凈了,貧困戶脫貧的信心足了,老百姓的心里也暖了。”布亞麻扎村納斯爾·沙迪爾說。
2017年,新疆脫貧攻堅工作發起新攻勢,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著力于由頂層設計向縱深推進,確立了以南疆四地州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主戰場,以實現59萬人脫貧、800個貧困村退出、10個貧困縣摘帽為年度任務的脫貧目標。
新疆石油作為對口援疆的扶貧單位,2017年是新疆石油進行駐村幫扶的第四個年頭,也是駐村人數最多、幫扶鄉村最多的一年。為了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專項批復390萬元扶貧款。而新疆石油19名干部員工組建為3個駐村工作隊,以全脫產的形式負責開展3個重點貧困村(和田洛浦縣布亞鄉布亞麻扎村、庫木阿孜瑪村、坎其艾日克村)的“訪惠聚”工作。
“入戶走訪拉家常、噓寒問暖民情訪,翹首期盼國慶節、國旗合影幸福長。”國慶節當天,駐布亞麻扎村工作隊組織全村村民開展“我與國旗合張影”活動。圖爾蓀尼亞孜·阿卜杜克熱木拿著國旗照了一張全家福,幸福微笑的畫面定格在了國旗下。
布亞麻扎村是上級確定的黨組織軟弱渙散村,基層組織建設方面存在短板。工作隊進駐村里后,立即與村“兩委”班子、駐村管寺委員會中的黨員成立了聯合黨支部,制定出包含村黨支部班子建設、陣地建設、場所硬件配備、村集體經濟收入等內容的全年整改計劃,并建立“傳幫帶”機制。
同時,工作隊幫助村黨支部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和“十項工作制度”,規范村級事務管理,使村“兩委”工作步入制度化、規范化軌道。其還與村“兩委”班子“一幫一”結對子,學雙語、教方法、理思路,提升村干部能力。
這樣的情景在庫木阿孜瑪村、坎其艾日克村也輪番上演,比比皆是。
通過幾個月的磨合,工作隊員逐步完成了由替代村干部干工作向幫助指導村干部完成各項工作的轉變。在新的“兩委”班子的帶動下,群眾對黨組織的認可度提升,加入黨組織的期望越來越強烈。今年三個村有104人提交入黨申請書,64人被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
現在每個村無論是農忙還是農閑,周一都會在村委會雷打不動的舉行升國旗儀式,參加人數由最初每村160多人到現在的930余人。村民依明尼亞孜·麥托乎提說,起初他對農民參加升國旗儀式這一做法不是很理解,如今有了另一種看法:“升國旗的那一刻,我心中充滿了自豪與驕傲。因為我是中國人!”
坑坑洼洼的泥土路變為平坦整潔的柏油路,低矮狹小的夯土房變為寬敞明亮的安居房,雜草叢生、物品亂堆的農家小院變為“三區”(生活、養殖、種植)分離、生機盎然的增收庭院……這是駐村工作開展后三個村發生的變化。
工作隊駐村后發現村民“等靠要”思想較重,加之村里貧困人口約占總人口1/4,脫貧任務十分艱巨。由此,工作隊開展了農村扶貧建檔立卡再復核工作,并在反復調研基礎上,工作隊與村“兩委”明確了大力建設基礎設施、發展庭院經濟、加大招商引資的思路,研究制定扶貧攻堅實施方案,助力扶貧全覆蓋。
坎其艾日克村工作隊深入貫徹精準扶貧工作要求,為改善村民生活條件,積極和縣有關部門對接,爭取項目資金900余萬元,硬化生產道路3250米,修筑灌溉渠道2250米,拆除危房10余棟。坎其艾日克村工作隊隊長繆準說:“只有將村里的基礎建設做好了,村民生產生活舒適,村民的幸福指數才能得到提升。”
為引領村民全面發展,工作隊想辦法出點子,推進整村脫貧工作。
今年9月,和田洛浦縣百名企業家走進“訪惠聚”,布亞麻扎村聯絡到了伊犁州廣進建筑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新源縣分公司經理牛志強。牛志強了解到工作隊到村后所付出的努力很受感染,為布亞麻扎村捐款10萬元,用于完善村基礎設施建設,安裝太陽能路燈40個。
“在脫貧方面,我們不但要‘輸血’,而且更要‘造血’。”庫木阿孜瑪村第一書記張奇昕介紹。
麥麥提伊敏·艾力已經拿到第一筆養雞的銷售款。他激動地對工作隊員說:“現在家里養的雞苗都已長大,馬上都可以上市了。謝謝你們教會我養雞的技術。”據了解,工作隊免費給麥麥提伊敏投放了80只雞苗。同時,在其養殖過程中還以舉辦雙語培訓班、定期上門走訪的方式,為雞注射疫苗,手把手教村民專業的養殖技術。
截至目前,三個村工作隊幫助159戶村民發展了庭院經濟,建設蔬菜拱棚52座,禽舍107個,為貧困戶免費發放雞苗7580只。三個村貧困戶中大部分村民已掌握基礎務農技術,懂得靠勞動致富,并主動接受各類培訓,提升自己的能力。
喀迪爾·阿卜杜拉是一個愛說漢語“你好”與工作隊員打招呼的65歲老人,家里有5口人3畝地,是低保貧困戶。他身體孱弱,妻子和長子都有殘疾,小女兒剛上高中。家里的地雖不多,但對于他來說,完成耕種仍是個艱難的事。庫木阿孜瑪村工作隊員吳永軍是喀迪爾的“結對子親戚”,無論是收割、冬種還是送修洗衣機,都把這些重活扛了下來。“現在,我就像多了一個‘兒子’。”喀迪爾表示他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是新疆自治區黨委貫徹中央“民族團結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線”的一項全區性工作。駐村工作隊踐行自治區黨委要求,本著雪中送炭、解憂幫困的原則與村民進行“結對子”。
新疆石油領導班子6位成員也在“訪惠聚”駐村點分別與少數民族困難家庭“結對子”,認了一戶“親戚”,且每兩個月至少走訪一次“親戚”家,與“親戚”一起坐土炕、拉家常、講黨恩,進田地、問農事、干農活。
“我們駐村,就是要沉下身子融入村民,為老百姓多做實事。”工作隊總領隊張魯新經常對隊員這樣說。駐村以來,每個隊員平均有5戶村民“親戚”。他們各盡所能,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幫助“親戚們”申請養老保險、為貧困生申請助學補助、為困難戶申請低保、維修洗衣機、傳授養殖技術……
夏天的時候,布亞麻扎村納斯爾·沙迪爾每周都來工作隊宿舍給“親戚”張魯新送西紅柿、辣子這些蔬菜。她總是高興地說:“是自家地里種的。”她是村里的貧困戶,以前每次吃飯都舍不得放菜。自從4月份認的這個“親戚”幫他重新規劃庭院,開墾出一片閑置土地,為她買菜苗種下后,地里的蔬菜多得自家都吃不完。所以就給工作隊送來,讓“親戚”也吃上自己種的菜。
近半年,工作隊隊員一點一滴融入鄉村生活,務實為民,逐漸得到全體村民的認可。村民阿卜杜克然木·薩力說:“現在我們有意見就提,工作隊發現問題就解決。”
駐村一陣子,情牽一輩子。如今,無論是村里的老人小孩或是年輕巴郎,每每看見駐村隊員都會微笑的伸出雙手,與他們握手擁抱,一股濃濃的親情在布亞鄉的土地上流淌。在工作隊員心中,這里已經成了他們的第二故鄉,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工作隊員個個信心十足。
周志霞
znzhouzhixi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