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春 柳寶軍
摘 要: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和優化黨內政治生態。新時期黨內政治生態的優化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堅守理想信念和政治本色,優化黨內政治生態價值系統;要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優化黨內政治生態生命系統;要加強廉潔政治建設和作風建設,優化黨內政治生態環境系統;要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規矩,優化黨內政治生態行為系統。
關鍵詞:黨內政治生態;政治生活;環境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751(2016)12-0001-05
2013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提出:“改進工作作風,就是要凈化政治生態,營造廉潔從政的良好環境。”①此后,他又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加強黨的建設,必須營造一個良好從政環境,也就是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②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③。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和優化黨內政治生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集中整飭黨風,嚴厲懲治腐敗,不斷凈化和優化黨內政治生態。新時期黨內政治生態的優化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堅持系統推進、綜合治理的優化原則。
一、堅守理想信念和政治本色,優化黨內政治生態價值系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反腐倡廉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多管齊下、綜合施策,但從思想道德抓起具有基礎性作用。”④廣大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本色關乎黨和國家事業的興衰成敗。黨內政治生態的惡化,深層的思想原因就是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的動搖和缺失,為民擔當的政治本色的丟棄。“‘四風問題歸根到底是理想信念出現動搖所致。”⑤新時期優化黨內政治生態,首先就是要堅守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本色,優化黨內政治生態的價值系統。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指出,必須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開展黨內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務。
第一,破除“官本位”,張揚“民本位”。官本位觀念是追求官位的權力觀,是一種與民本位觀念在價值上根本對立的思想觀念和社會心理。官本位觀念是在工作中造成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和家長作風盛行的重要思想根源。而民本位觀念遵循的是人民利益至上的價值理念。這種價值理念是優化黨內政治生態的價值要義和精神內核。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民本位觀念的集中體現,這不僅是黨獲取最深厚的執政根基的可靠保證,也是政府行政、官員從政的根本依循。“為民執政、為民行政與為民用權,構成的是一個從執政到行政再到為政等環節,一切為了人民的政治生態價值鏈。”⑥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強調,必須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作為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黨內政治生態建設首先要充分彰顯這種一切為了人民的政治生態價值觀,樹立為民、責任、和諧、法治的政黨倫理。要大力進行群眾路線和群眾觀教育,積極從黨的優良傳統和光輝歷程中汲取執政為民的豐厚滋養,營造為民謀利、為民用權的濃厚輿論氛圍,努力形成以民為本的價值導向和良好風氣,讓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深植于每個黨員干部的心中。
第二,加強黨性修養,提高思想覺悟。加強黨性修養的過程,就是不斷克服和抵制各種錯誤思想和錯誤傾向的過程,也是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和思想覺悟的過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作風問題本質是黨性問題”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強調,全黨必須毫不動搖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黨的各級組織必須堅持不懈抓好理論武裝,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必須自覺抓好學習,增強黨性修養。加強黨性修養是優化黨內政治生態的關鍵舉措。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通過理論學習和刻苦鉆研,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和思想覺悟,在科學理論中汲取共產黨員安身立命的精神養分,永葆共產黨人忠于黨、忠于人民的政治本色,保持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堅持在各種不良誘惑面前有定力、不動搖、不變色。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黨內向善向上的道德牽引力,努力在黨內形成高尚、文明、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和道德風尚。要強化業務修養,建立行之有效的監督平臺和工作機制,嚴厲杜絕黨內一切脫離群眾、形式主義、作風漂浮、為官不為等不良工作作風,讓公開透明、務實高效成為開展黨務工作的新常態。
第三,堅持崇高理想信念,堅定“四個自信”。理想信念是營造良好的黨內政治生態的靈魂,是決定黨員思想和行為的總開關。要全面加強對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堅守共產黨員的精神家園和政治品格,筑牢全體黨員堅守信念、嚴于律己的思想道德防線。黨員干部要牢固樹立“四個自信”,保持政治上的戰略定力。黨員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態度曖昧,不能動搖基本政治立場,不能被錯誤言論所左右。⑧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要教育黨員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價值觀和利益觀,堅決防止和克服不信馬列信鬼神、宗旨意識淡薄等精神扭曲現象。
二、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優化黨內政治生態生命系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⑨十八屆六中全會把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作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組織保證。選何種人用何種人與黨內政治生態生命系統狀況密切相關。選人用人導向是黨內政治生態建設的風向標,直接決定著黨內政治生態生命系統的純潔度和質量,是營造良好的黨內政治生態的源頭活水。在選人用人方面,曾經存在一些不良風氣,如個別領導干部憑主觀意愿和個人好惡選人用人,有些人跑官要官、拉票賄選,有些人拉關系、搞團伙,拉幫結派。這些選人用人中的不良現象背離了黨性原則,違背了黨紀國法,破壞了黨內正常的同志關系,扭曲了黨內生活,嚴重惡化了黨內政治生態。因此,必須把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作為關鍵環節,著力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生命系統。
第一,嚴格把握干部任用標準。為政之要,首在用人。要嚴格制定和執行黨員干部的準入程序和考核機制,把“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標準和“三嚴三實”的具體要求轉變為可操作易執行的程序、制度和機制,真正給德才兼備、務實為民、踏實能干的干部提供干事創業的機會。黨組織要旗幟鮮明地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擔當,為敢于負責的干部負責,防止“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現象發生,為黨內政治生態的整體優化把好第一道關口。一要突出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導向。堅持將黨員干部的品行品德作為選拔任用的首要導向,細化對黨員干部德的考核評價標準,形成以德為基、以德服眾、以德領才的用人導向。二要彰顯政績導向的用人標準。把官員為政期間的實際業績擺在突出位置,為真正為人民謀福利、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做貢獻的干事者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三要探索建立領導干部能上能下的代謝機制。建立健全官員業績評估和考核問責機制,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從政環境,讓為官不為、尸位素餐的庸官、懶官、太平官沒有立足之地。
第二,突出抓好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營造良好從政環境,要從各級領導干部首先是高級干部做起。”⑩十八屆六中全會要求高級干部特別是中央領導層組成人員必須以身作則,模范遵守黨章黨規,嚴守黨的紀律,率先垂范,以上率下,為全黨全社會作出示范。黨內政治生態的優化,人人有責,人人都是一個小環境,人人都是一個子系統,領導干部因其具有帶頭示范、以上率下的重要作用更是一個舉足輕重的重要子系統。作為黨員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自身的一言一行不僅關乎自身的影響和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問題,更加關系到一種氛圍的孕育和一種風氣的營造。因此,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以身作則、做好表率,從自身做起,帶頭廉潔自律、勤政務實,帶頭密切聯系群眾,帶頭把黨的紀律規矩挺在前頭,自覺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做遵紀守法的楷模。此外,在監督問責方面,也要狠抓領導干部這一“關鍵少數”。要強化對權力運行全過程的監督,特別是要加強對“一把手”權力的授予、行使、運行結果等關鍵環節的制約與監督;要建立干部選拔任用的責任倒追問責機制,對提拔任用已有嚴重違紀違法行為的“帶病”干部,要追究相關舉薦人的責任;要堅決糾正選人用人上的歪風邪氣,嚴肅查處暗箱操作、賣官買官、帶病提拔等消極腐敗行為,堅決鏟除獨斷專行、任人唯親、拉幫結派、論親疏問山頭等黨內用人不正之風形成的土壤,著力營造黨內政治生態“山清水秀”的良好局面。
三、加強廉潔政治建設和作風建設,優化黨內政治生態環境系統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指出,建設廉潔政治,堅決反對腐敗,是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務。廉潔政治和優良作風是優化黨內政治生態環境的重要內容和有力保障,是營造良好的黨內政治生態的兩大基本要素。廉潔政治是干部從政、政府行政、執政黨執政過程中以體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為根本標準的觀念、行為、制度有機統一的政治生態系統景觀,體現的是影響黨內政治生態的外部環境系統。廉潔政治的建立,不僅是營造良好的黨內政治生態的核心要件,對于優化整個國家政治生態系統也具有重要輻射牽引作用。黨的作風是黨員和黨員干部在工作上、生活中所表現出的一貫風格和風尚習氣,是影響黨內政治生態的內部環境系統。習近平同志指出:“黨面臨的最大風險和挑戰是來自黨內的腐敗和不正之風。”B11因此,必須加強廉潔政治建設,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營造好黨內政治生態的環境系統。
第一,把反腐敗斗爭持續引向深入。嚴懲腐敗分子是優化黨內政治生態的必然要求,也是營造“山清水秀”政治生態的基本要求。黨內如果存在腐敗分子的藏身之地和貪腐現象的生成土壤,黨內政治生態必然受到污染。因此,必須持續開展新時期的反腐敗斗爭。一方面,要持續保持反腐高壓態勢,對腐敗分子形成常態化長效化的強大威懾,推動形成反腐常態化良好局面;另一方面,要針對新時期不同階段出現的新形勢和新情況采用靈活有效、富有針對性的舉措,既要除惡務盡,也要防微杜漸、標本兼治,下大力氣拔“爛樹”、治“病樹”、正“歪樹”,遏制腐敗存量,減少腐敗增量。必須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和制度防線,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黨內決不允許有腐敗分子藏身之地。B12
第二,加強黨內廉政文化建設。黨內政治生態文化氛圍的熏陶和培育可以為政治生態的優化提供精神內核和文化支撐。“廉政文化是人們追求廉政的實踐中所成就的人文果實,是以廉政為旨歸而形成的價值觀、態度、信念、取向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方式和社會評價的總和。”B13廉政文化具有重要的軟性激勵、輿論引導、柔性制約作用,可以為營造良好的黨內政治生態提供文化土壤,使不想腐成為一種理性自覺。因此,黨內政治生態的優化離不開廉政文化的軟約束作用。要大力加強黨內廉政文化建設,堅持將教育引導作為主要方式,以廉潔文化、民本文化、法治文化作為主要教育內容,堅持運用多種形式多種載體,充分發揮文化對黨員干部的熏陶和感染作用,讓清正廉潔、務實為民、敢于擔當的價值追求深植于黨員干部內心。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干部必須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修養、講道德、講誠信、講廉恥。
第三,加強作風建設。優良的作風不僅是良好的黨內政治生態的基本體現和基本要素,也是實現黨內政治生態山清水秀必不可少的環境保障。要將作風建設作為優化黨內政治生態的突破口和切入點,牢固樹立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思想,保持常抓、細抓的耐心和韌勁,堅持不懈地糾正黨內不正之風,嚴格防范“四風”問題反彈,讓優良作風深入黨內工作的方方面面,以黨風廉政建設的實際成效真正取信于民。
四、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優化黨內政治生態行為系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紀律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B14紀律嚴明是全黨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致前進的重要保障。必須嚴明黨的紀律,把紀律挺在前面,用鐵的紀律從嚴治黨。嚴密的組織紀律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優勢,也是鑄造優良黨風和實現黨內政治清明的重要保證。遵守黨的紀律和規矩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因此,營造良好的黨內政治生態,務必要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特別是要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優化黨內政治生態行為系統。
第一,立“明規矩”,破“潛規則”。形形色色的潛規則潛伏于黨內意識形態工作、組織決策、選人用人等黨組織工作之中,是干擾黨內政治生態行為系統的政治灰塵和政治霧霾。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黨面臨的形勢越復雜,承擔的使命越艱巨,越需要加強紀律和規矩建設,用嚴格的紀律和規矩確保黨的思想統一和步調一致,維護黨內團結統一。必須著力破除潛伏并作用于黨內的各種潛規則,明確黨的紀律和規矩規定的行為底線。黨員干部要堅守政治原則和行為準則,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突出和強調黨的規矩約束,讓黨的紀律和規矩成為帶電的高壓線,堅決斬斷黨內權力尋租的利益鏈條,鏟除孵化潛規則的政治文化土壤。要通過嚴格完善的制度體系真正破除潛規則存在的空間和市場。要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時刻繃緊黨紀黨規這根弦,讓講紀律、懂規矩、守規矩、保底線真正成為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的自覺追求。
第二,嚴肅黨內政治生活。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指出,黨要管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黨的各級組織必須擔負起執行和維護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責任,堅決防止和糾正執行紀律寬松軟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不懈嚴格黨內政治生活,堅決反對黨內政治生活庸俗化,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則性、戰斗性,不斷提高黨內政治生活質量和水平。”B15黨內政治生態的惡化通常和娛樂化、隨意化、庸俗化的黨內政治生活聯系在一起。只有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推動黨內組織生活規范化、制度化,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有效武器和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才能真正發揮作用,才能有效增強黨內政治生態的自我凈化功能。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強調了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點、根本保證、重要目的、重要內容、根本要求、制度保障、重要基礎、組織保證、載體、手段等,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提供了制度保障。一要堅持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民主集中制有利于激發和調動黨員、黨員干部、各級黨組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黨內政治生活充滿生機和活力,形成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要暢通黨員參與討論黨內事務的途徑,拓寬黨員表達意見渠道,營造黨內民主討論的政治氛圍。二要堅持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有力武器。這一武器是提高黨內政治生態自我凈化、自我完善機能的有效途徑,也是驅除黨內歪風邪氣和沉疴痼疾的重要手段。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清除黨內政治灰塵和政治微生物的有力武器。三要推動黨的組織生活制度化、經常化和規范化。堅持“三會一課”制度,堅持開展黨內民主評議、民主生活會等組織活動,堅守各項黨內生活制度和行為準則,不斷提高黨內政治生活的質量和水平,為優化黨內政治生態營造良好的環境。
第三,通過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改進黨內政治生態制度環境。政治生態的制度體系為政治生態優化提供了基本保障和堅實載體。制度體系和組織紀律歷來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自身建設的重要抓手。制度具有穩定性、強制性,是規范黨員行為和嚴肅黨內活動的剛性約束,能夠有效維持黨內政治生態的動態穩定和平衡有序。對于我們黨而言,“制度構建是體現全體黨員共同意志、充分保障黨員權利、維護黨和人民根本利益的載體和基石”B16。因此,營造良好的黨內政治生態,應著力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建構,通過一系列制度設計和制度安排規范和制約黨內權力運行。要以黨內政治生活制度、干部選拔任用制度、決策機制、考核評價機制為重點推進黨內制度體系的設計和建構,充分發揮“他律”的監督、懲戒作用。切實改善黨內的制度環境,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要強化對權力的全面監督和約束,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人民群眾監督權力,是營造良好的黨內政治生態的根本之策。
注釋
①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文件選編》,黨建讀物出版社,2013年,第75頁。
②⑩《堅持從嚴治黨落實管黨治黨責任 把作風建設要求融入黨的制度建設》,《人民日報》2014年7月1日。
③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6年7月2日。
④⑤⑦B11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年,第140、143、144、101頁。
⑥唐賢秋:《論廉潔政治生態的價值維度與構建理路》,《中國特色中社會主義研究》2015年第5期。
⑧B12《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在京舉行》,《人民日報》2016年10月28日。
⑨《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342頁。
B13劉占虎:《制度反腐、過程防腐與文化倡廉: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探索與思考》,《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4年第1期。
B14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第9頁。
B15《作風建設要經常抓深入抓持久抓 不斷鞏固擴大教育實踐活動成果》,《人民日報》2014年5月10日。
B16劉先春、王小鵬:《思想教育與制度建設相結合:全面從嚴治黨的根本保障》,《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5年第6期。
責任編輯:浩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