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同嬌 魏巍
摘 要: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然而現實生活中,父親缺位的現象非常不利于幼兒的發展。本文主要闡述了父親缺位的現象及原因分析,重點探討其對幼兒情緒能力發展的影響,從而就在幼兒情緒發展中如何發揮父親的作用,提出相應的建議與策略。
關鍵詞:父親缺位;情緒能力;情緒理解;情緒調節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2-0013-01
一、“父親缺位”的相關研究
父親缺位,指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少得到父愛或父親沒有參與子女教育,從而導致孩子缺少父愛、父教的現象。很多研究結果表明,大部分兒童心理、情緒或行為問題都與家庭教育中父親角色的缺失有關。鄒陽(2006)對上海市父親參與孩子早期教育現狀及問題的研究發現,父親在孩子教育上投入時間很少,且參與教育的形式也很有限;在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會與天津市婦聯對該市9個區縣1054人的調查結果顯示,有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過程中父親“缺位”的現象,母親通常扮演子女教育的絕對主角。
造成“父親缺位”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主觀意識的缺乏,中華民族千百年的傳統留下了“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觀點,在家庭教育中,母親扮演著絕對主角,而父親的缺失則被視為正常現象。二是客觀原因所導致的畸形家庭,如隨著“離婚潮”和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所出現的單親家庭和留守兒童家庭。
二、“父親缺位”對學前兒童情緒能力發展的影響
(一)幼兒的情緒理解與情緒調節能力
父親缺位對兒童所造成的諸如情緒沮喪、急躁沖動、喜怒無常等均屬于情緒情感的內容,而兒童情緒情感的發展是其社會化的重要指標,家庭教育過程中父親角色的缺失將會對兒童情緒情感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兒童情緒情感的發展主要以情緒理解和情緒調節能力為主要測量指標。情緒理解與情緒調節是情緒交流和社會關系的基礎。近年來,許多研究表明,情緒理解和情緒調節與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學業成就以及問題行為等密切相關(Denham,2003),所以情緒理解與調節是個體全面發展和社會適應的良好反映指標。
(二)父親缺位對學前兒童情緒能力發展的影響
Darling和Steinberg指出,家庭環境對幼兒情緒理解能力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父親作為家庭關系的核心,幼兒的重要他人,其在參與教養的過程中對幼兒情緒的發展進行指導,從而促進幼兒情緒能力的良性發展。相關研究表明,父親參與教養的時間越長,其對幼兒情緒發展的指導作用就越明顯。在兒童情緒理解能力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第一個社會情境即父子交往,在這種交往關系中,父親的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對幼兒情緒和人格的良性發展起到指導作用。
我國學者孟育群指出,與其他交往方式相比,父親教養方式為干涉型的幼兒,較多地表現出情緒不穩定。Kelly等人的研究也指出,與父子關系不良或缺乏父親參與教養的幼兒相比,父子關系良好的幼兒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在逆境中仍能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研究發現,父愛缺失對孩子身心發展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父愛缺乏綜合癥的孩子主要表現為,過分怕羞、情緒沮喪、自暴自棄、急躁沖動、喜怒無常、感情冷漠等。
三、發揮父親在幼兒情緒發展中的作用
(一)合理的家庭教養,轉變教育觀念
情緒發展不良兒童的父母更多的是使用專制及放任的教養方式,因此,父親在教養方式的選擇上,應以民主型為主,避免專制和放任型。欣賞、協助和引導幼兒情緒和行為。同時,父親也應不斷學習,及時更新自身的教育觀念,了解并及時滿足幼兒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尤其是那些缺席家庭教育的父親,更應加強同孩子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主動參與并承擔起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責任。
(二)選擇恰當的陪伴方式,提倡高質量的陪伴
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親應選擇恰當的方式方法,不僅要有身體上的參與,更重要的是心理和情感的參與。要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進行溝通,在知識和責任感引導的同時,發掘和鼓勵孩子身上的優點,作為自身成長的動力,營造溫馨、和諧、自然、民主的家庭教育環境,從而促進幼兒情緒理解和調節能力的提升。比如,可以與孩子進行剪短的親子談話或溝通,玩一些簡單的親子游戲等等。
(三)及時給予情緒回應,引導情緒恰當表達
正如Elliot等人所說:“通過平靜地回應幼兒的憤怒與悲傷,使幼兒接受自己的情緒并找到方法同它們和平相處,允許幼兒學習怎樣去解決他們自身的問題。”比如,告訴幼兒可以大聲地將自己的情緒感受表達出來。如果孩子覺得沮喪,可以引導他說出來;如果他覺得煩躁,就給他找個發泄的方法,比如帶他去運動,或畫出來,或寫在紙條上。也可以通過與孩子共同閱讀情緒管理繪本,如《菲菲生氣了》、《生氣湯》、《床底下的怪物》等,引發孩子的情感共鳴,并在反復翻閱中,學習和遷移別人的經驗,學會以恰當的方式表達自身的情緒。
(作者單位:山東協和學院人文教育學院)
基金項目:“全國家庭教育試驗研究基地”開放基金(13YB03)項目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楊麗珠,董光恒.父教缺失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心理科學進展,2005,(3):260~266
[2]鄒陽.上海市父親參與孩子早期教育的現狀及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
[3]唐榮.嬰幼兒家庭教育中父親參與現狀及家庭對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
[4]周潤健.天津半數以上家庭子女教育父親“缺位”.新華每日電訊.2008-10-17,第3版.
[5]盧清,曾彬.對當前子女教育中“父親缺位”現象的思考.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12):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