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加強了對少數民族教育的重視,少數民族預科漢語教學與學生的整體漢語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良好的預科班漢語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整體漢語水平。但我國教育發展的現階段,少數民族在預科漢語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諸多的問題,需要在教學探索的過程中不斷加強對少數民族教學的改革。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多民族共同發展,實現多民族共同繁榮也是國家發展的整體目標,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加強對少數民族建設的同時,需要提高對少數民族教育的重視,做好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工作,促進多民族的相互交流工作的順利開展。少數民族在預科漢語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帶動整個少數民族高校的發展,對提高少數民族漢語水平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需要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少數民族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增強少數民族人民的整體漢語水平。
一、漢語學習對少數民族整體專業教學的重要性
少數民族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不但要學習漢語還學要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通常情況下,學生對漢語課程的學習時間較短,受到教學上的種種限制,造成學生缺乏對漢語語言的實踐,不能夠有效掌握漢語語言的學習技能。因此,少數民族預科漢語教學在日常的專業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不但能夠對預科階段的漢語知識進行鞏固,同時,對少數民族學生專業課程的學習也發揮著有效的作用,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能力,可以為整個專業知識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生在掌握了專業的漢語知識后,在日常生活中的實踐能夠快速提高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對學習專業知識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少數民族預科漢語教學對整個少數民族學生的整體發展都發揮了良好的作用,對整個民族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少數民族學生倘若能夠熟練掌握漢語知識,便能夠在未來發展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整體水平,從而促進自身的長遠發展。
二、少數民族預科漢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漢語是少數民族在教學過程中的第二語言,在少數民族長期的漢語教學活動中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在我國教育發展的現階段,少數民族的漢語教學缺乏良好的系統性,少數民族預科漢語教學在探索的過程中獲得了教學進展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需要在未來的少數民族漢語發展過程中加以解決。
(一)漢語教學的目標與專業分離
漢語教學的目標與專業分離是少數民族預科漢語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原因是由于在主體的教學過程中一味地追求成績,學生在進行漢語學習時,課程成績是學生主要追求的目標,忽視了對漢語實踐能力的培養。少數民族預科漢語教學在內容、教學方式以及漢語的考察方式上都是為了應付考試,造成漢語教學在開展的過程中對漢語水平的過度重視,沒有將學生本身的專業與漢語教學良好地結合起來,從而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嚴重的阻礙,缺乏學習上的自信心。在實際的漢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形式上很大程度上還是沿用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對整個漢語教學的實踐產生了阻礙的作用,需要在未來的漢語教學過程中增強對存在問題的解決,進一步探討對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最佳模式,提高漢語專業教師自身教學水平。
(二)書本教材與實際教學之間存在對立
高校在少數民族預科漢語教學過程中對教材的選擇存在很大的問題,在傳統的少數民族漢語教學過程中將對外漢語教材用來對學生進行教授,教材的內容與時代的發展脫軌。在該教材的傳播體制下,學生積極性不高,給學生日常的學習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此外,部分高校在少數民族預科漢語教學過程中沒有形成統一的教材,對學生漢語能力問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長期的學校教育過程中造成書本教材與實際的教學之間存在對立,對課堂漢語教學水平的提高產生了抑制作用。培養學生的漢語能力是少數民族漢語教學最主要的任務,但在現實教學過程中,漢語的書本教材與實際教學之間存在差異,造成學生無法從根本上掌握漢語基本能力。
(三)課堂缺乏良好的教學氛圍
漢語是少數民族學習的第二語言,少數民族預科漢語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整體積極性不高,缺乏良好的教學氛圍。課堂是漢語教學最有利的場所,能夠拓展學生的漢語知識視野,從而增強少數民族整體的漢語能力。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少數民族預科漢語教學由于缺乏良好的課堂氛圍,造成漢語教學成為形式化,沒有實際意義,教學的對象只是少數學生,對于部分對漢語言不感興趣的學生采取放棄的態度,缺乏良好的時效性。此外,漢語教師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對教學課堂的利用效率較低,學生無法在課堂中進行漢語的有效訓練,從而導致少數民族預科漢語教學的學生在漢語整體水平上很難得到快速的提升。
三、少數民族預科漢語教學的改良措施
(一)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少數民族預科漢語教學在發展的過程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效果,但同時仍存在諸多的發展問題,作為學校需要對存在的這些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高校在對少數民族學生進行教學的同時,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用新的教學目標取代傳統的教學設計,讓學生能夠在新的教學理念下進行漢語知識的學習,從而逐步提升自身的漢語綜合能力,促進自身的長遠發展。此外,學校要以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主,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進行教學目標的設定,為學生展開漢語知識的教學。學校需要在少數民族預科漢語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向少數民族學生介紹漢語發展的特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結合學生自身專業發展的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逐步提升整體的發展能力,促進未來的長遠發展。學校需要對不合理的制度進行具體要求上的制定,保證少數民族學生能夠在漢語的學習過程中達到與專業知識上的統一。
(二)逐步完善少數民族教育的漢語教材
教材是學生進行學習的基礎,少數民族預科漢語教學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教材的把關,學校在進行漢語教材選定的時候需要符合國家少數民族教育的相關標準,保證教材的選用能夠幫助少數民族學生逐步提高漢語的綜合水平。因此,高校在進行少數民族預科漢語教學開設的同時,需要清晰地認識到漢語教學對整個少數民族產生的重要性,加強日常工作中對漢語教材的選擇效率,為少數民族整體漢語水平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少數民族預科漢語教學有著自身的發展目標,結合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進行漢語課程知識的傳授,與少數民族學生自身能力水平保持一致,才能達到科學教學的要求。在漢語教材的選用上應該注重對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漢語的學習過程中也能夠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從而能夠達到整體知識結構上的有效銜接。
(三)發揮課堂教學的重要性
課堂教學對學生的發展能夠產生良好的作用,在少數民族預科漢語教學的過程中,要想提高整體的教學效果,需要加強對課堂氛圍的營造,確保學生在良好的課堂環境中進行漢語知識的學習,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明確教學目標的確立在學生漢語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教學目標的確立對學生整體的發展產生了良好的作用。良好的課堂教學對少數民族整體語言水平的提升有重要的影響。與此同時,教師在進行信息化教學的同時,提高少數民族預科漢語教學的課堂效率,需要增強對自身水平的提高,使教師自身的漢語水平能夠達到教學的相關要求。少數民族預科漢語教學中課堂是最主要的知識教授場所,能夠幫助學生進行專業漢語知識的學習,為少數民族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作為漢語教學的教師自身需要有較高的漢語水平,能夠在日常教課的同時將書本中的知識詳細地傳授給學生,使得少數民族的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學習到更多的漢語專業知識,逐步提升自身的漢語水平,為其他專業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結語:
綜上所述,少數民族預科漢語教學是整個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高校,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增強對學生漢語能力的關注,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逐步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綜合能力。學校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漢語教學模式,在長期的教學發展中摸索出適合少數民族學生學習的漢語教學方式,逐步實現少數民族漢語能力與學校整體教育水平的共同發展,從而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少數民族預科漢語教學對整個學校的教學過程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教學經驗的不斷總結中能夠提升整體的少數民族預科漢語教學水平,從而帶動整個少數民族的長遠發展。
本文系喀什大學教研教改課題(《少數民族預科生漢語詞類教學方法優化研究——以喀什師范學院為例》編號KJFY1417)的階段成果
參考文獻:
[1]駱惠珍,萬維強.基于文化理解的雙語教學——以新疆高校預科漢語教學為例[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4).
[2]韋高安,張林華.新時期我國民族教育與留學生教育的對比、戰略及展望——以新疆少數民族漢語教育與高校留學生漢語教育為例[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3).
[3]駱惠珍,萬維強.少數民族預科漢語教師文化教學觀念調查研究——對新疆六所高校133名教師的調查[J].昌吉學院學報,2013,(02).
[4]武秋莉,郝青云.“三少民族”預科生預科階段的漢語教學策略——以內蒙古民族大學為例[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05).
[5]烏蘭格日樂,許良,肖田梅,金麗杰.少數民族預科生的培養模式及教學方法改革措施探析[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06).
[6]高立明.MHK三級考試模式下少數民族預科生漢語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西部素質教育,2016,(10).
[7]徐雪琴.對我國少數民族學生漢語寫作研究發展的調查和思考[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15,(01).
[8]廖正麗.應用語言學理論在少數民族預科基礎寫作教學中的意義[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02).
(鄧璐蓮 喀什大學中語學院 84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