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章江作為贛州市的母親河之一,其生態景觀對整個城市具有重大影響。文章通過介紹章江的基本概況,分析其護岸、平面形態、斷面形態、河坡綠化以及水質等來淺析章江生態景觀的現狀,并簡單地評價章江生態景觀。以期能提供對章江生態景觀更好了解的依據。
關鍵詞:城市河道;章江;生態景觀
在城市生態系統中,河道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城市河道的生態景觀對城市生活生產以及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立足于章江,通過對其護岸、平面形態、斷面形態、河坡綠化以及水質等進行現場考察,以此來分析章江的生態景觀。
1 城市河道的基本功能
城市河道不僅需具防洪排泄的功能,還應該進一步具雨洪利用功能,即利用城市河道實現以豐補欠和雨洪資源化。還需具備調節區域性小氣候以及形成濱河與水面景觀的功能,即生態環境和景觀文化功能;此外,還可為居民的休閑娛樂提供場所,即社會功能,或稱休閑娛樂功能。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河道有了經濟開發功能,良好的河道以及濱河景觀,能夠帶動周邊土地的開發建設,推動城市經濟。
2 章江介紹
章江被看做是贛江的支流,與贛江的另一支流貢江在贛州城下匯合成贛江。章江河段始于三江口,終于贛州八鏡臺,流程29公里,如圖1所示。
圖1
2.1 地理位置
章江穿越市區河道長約25公里,是中心城區生活飲用水取水口之一,其合圍章江新區東、南、北三面。根據新城市規劃,贛州城區將分為6大片區。其中,章江新區是贛州未來發展的核心區,將規劃建設成為CBD。
2.2 自然環境
章江流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陽光充足,無霜期長。章江干流主河道長222.3km,流域面積7692km,流域呈菱形,地勢東高西低,植被較好。
2.3 社會環境
流域內現有人口191萬人,耕地面積6.933萬公頃,糧食總產量55.5萬噸,工農業總產值106.65億元,是贛州市社會經濟較發達的區域之一。
3 章江生態景觀現狀分析
原先,章江兩岸大片區域為低矮破舊的村屋房舍和散亂無序的田地荒灘,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章江中。甚至,人們占用河道采砂,普遍存在亂采亂挖的情況。同時,沿江兩岸只有一些簡易河堤,防洪能力很弱,存在極大安全隱患。為改變這種現狀,章江水環境治理工作開啟了。
首先,在章江生活飲用水取水口設立水源保護區;再者,章江沿岸原有排污口污水全部引至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達標后才排放。同時,高位推進章江水利工程建設,兩岸新建防洪河堤40多km,構筑橡膠壩1座,新改建橋梁12座;并提高章江防洪標準至50年一遇。同時嚴格管理河道采砂,確保章江河道走向暢通。還有,精心打造章江生態園林景觀。至今已建成沿章江的城市綠道1號線近30km。如圖2所示。
3.1 章江河道護岸分析
硬化處理手段是處理城市河道下墊面所采取的通常手段。即在河道平面上進行截彎取直,致使過水速度加快,從而實現城市河道逐步渠道化。同時,為了保護城市安全,河堤被人們逐漸加高,鋼筋混泥土、塊石堆砌的垂直護岸被大量建設。破壞了河流的原有形態,削弱了生態功能和景觀功能。而章江的治理則是多種形式的綜合工程,其防洪堤就是章江護岸最好的體現之一。
章江新區的防洪堤長34km,是集防洪、交通、景觀綠化、排水相結合的綜合工程。堤頂總寬36m,其中綠化帶堤頂寬12m,兩側人行道寬6m,中間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混合車道寬18m。堤頂綠化內布置了許多風景小品及主題公園。如圖3所示。
城市1號綠道是章江護岸的又一大特色,由錦江國際酒店至新世紀大橋綠道(段1,如圖4所示)、城市中央公園綠道和環繞園區綠道(段2)組成。段1是以木棧道為主,加之塊石堆砌的地面和墻體,形式多樣,滿足不同人群的休閑和鍛煉需求;段2則多植被和景觀小品,豐富了河道護岸的生態多樣性和景觀的觀賞性,巧妙地避免了護岸的單調、刻板。
3.2 章江平面形態分析
章江原有多樣化的自然斷面形態得到良好的保留,流域呈現菱形。在贛州河道的整體規劃中,章江與福壽溝一起守衛贛州老城區免受洪水的侵襲。整體實現了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河道生態系統的構建,有效達到了“改善水質、調活水體”的目標。
3.3 章江橫斷面分析
河道橫斷面設計在滿足防洪排澇的基礎上深入思考滿足景觀以及河道生態需水的要求。章江河道橫斷面以復式斷面為主。復式斷面常在兩個斷面連接處設置親水平臺,高程略高于設計常水位,生態性、親水性和觀賞性較好。在段1處可見這樣的設計,為人提供與水接近的活動空間,如圖5所示。
3.4 章江河坡綠化
章江兩岸夜景景觀整體亮化工程,精心打造章江生態園林景觀的舉動和贛州城市綠道的建成,為章江的河坡綠化增色許多。
3.5 章江水質分析
章江水質從整體而言是在生活飲用水的范疇之內。但在很多分段,可見水草雜生,生活垃圾眾多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城市河道的生態系統和景觀。
4 結語
章江新城河道防洪工程的實施,不僅可使新城區防洪能力達到設計標準,還實現了環境美化,改善了交通條件。總體而言,對促進贛州市的城市建設和發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城市綠道1號線的建成和其他相關章江生態景觀的建設,使城市濱江區煥發新的活力,也給人們的休閑娛樂以及健身提供了去處。但是在有些江段內,依然存在著治理和管理不善的現象。比如,河道垃圾眾多、垂釣之風盛行,在一定程度上破壞章江生態景觀。
參考文獻
[1] 蔡守華,詹萬林,胡金杰等.小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估算方法[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8(01):87.
[2] 栗圓圓,邱熠晨.章江干流的水文模擬與干旱預測評價[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4,20(11):75-77.
[3] 孟琳琳.城市河道治理中的景觀生態模式[J].人民黃河,2013,35 (11):7.
[4] 戚小燕.生態景觀特色的新型河道建設初探[J].現代城市研究,2014 (12):73.
[5] 王貝妮.城市河道生態景觀規劃理論與途徑[J].綠色科技,2011(01): 26.
[6] 楊棋深.河道整治中生態及景觀的護岸形式[J].建材發展導向(下),2014(05):27.
[7] 吳朝麗.關于城市河道生態景觀建設的綜述[J].河南科技,2013(02): 176.
[8] 張廣柱.城市河道中的生態景觀設計——以梅州市為例[J].2014, 19(41):150-151.
[9] 車生泉.城市綠色廊道研究[J].城市規劃,2001(6):25.
[10] 夏繼紅,嚴忠民.國內外城市河道生態型護岸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J].中國水土保持,2004(03):43-46.
[11] 張文.生態景觀在城市發展中的重要性初探[J].城市地理,2015 (06):13.
作者簡介:倪鴻燕(1991.08- ),女,浙江上虞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建筑與土木工程(城鄉規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