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區域公共服務水平是保障區域經濟發展的基本條件,雖然近年來我國的消防事業開展的如火如荼,但其均等化水平較低,消防建設發展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現象。消防裝備區域性維修保障機制是保證消防部門作戰能力的基礎,因此其建立科學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滅火救援任務的有效性。
關鍵詞:消防裝備;區域性維修保障機制;規劃布局;功能設置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與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建設步伐也逐漸加快,各個區域間的經濟聯動性逐漸提高,有效的提升了區域發展水平,同時也對公共消防服務一體化的推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主要詳細分析了建立消防裝備區域性維修保障機制的規劃布局原則、評估方法、功能設置要求等,以此確保維修中心的科學建立。
1 規劃布局及評估
1.1 布局原則
1.1.1 區域優勢原則。區域經濟理論表明區位優勢是全面反映一個地區投資環境的指標,所以區位優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地區的投資價值。人力、經濟、交通、開放程度、市場容量等都是影響區位優勢的因素。所以將消防裝備區域性維修保障機制建設在地理位置良好、經濟引領作用明顯的有優勢的區位能夠充分利用區域內的所有有利因素,從而為消防裝備維修工作帶來便利。
1.1.2 規模優勢原則。消防裝備區域性維修保障機制規劃布局的合理性是發揮其規模效益的前提,良好的布局有利于提升維修中心的整體維修水平,確保維修保障機制的可持續發展。影響其規模效益的因素不僅包括維修保障體系和消防裝備配備的規模,還包括規劃布局的維修保障資源的整合能力和對保障功能的替代能力。
1.1.3 要素優勢原則。維修人員的技術能力、維修設備、維修設施等要素都對消防裝備維修實體的技術能力和業務發展有一定的直接決定作用。因此在進行規劃布局時不僅需考慮區域優勢,還應考慮要素優勢,以確保維修保障機制可以實現其應有的維修功能以及業務活動。同時還應確保選用的維修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性和一定的維修經驗。
1.2 布局方案綜合評估策略
1.2.1 經濟輻射能力。經濟發展的輻射能力是評價一個城市是否為區域性中心的重要指標,評估的具體指標包括:一個城市的產業鏈是否在區域內呈延伸狀態;調整該城市的產業結構后是否能對區域內的其他城市產生一定的聯動反應;該城市的各個產業鏈的具體環節之間是否有一定的關聯以及關聯程度的大小;該城市的整體社會發展水平是否對其周邊城市產生一定的影響。將消防裝備區域性維修保障機制設立在區域性中心城市能使其借助當地的經濟發展優勢和社會發展能力發揮出一定的引領作用。
1.2.2 城市化進程。城市化進程是我國走現代化建設、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經之路,也是衡量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保證區域協調發展,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條件。一個城市的公共服務完善程度、政府職能轉變、經濟發展程度等都是衡量一個城市城市化進程程度的重要標志。將消防裝備區域性維修保障機制設立在城市化進程較快的城市可以充分利用該城市的交通、基礎設備、環境條件等優勢促進其裝備維修保障水平的提升。
1.2.3 城鄉公共消防服務水平。推進公共服務建設不僅是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的方式,還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必要性保障。公共消防建設本身就是一項重要的公共服務項目,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鄉間的公共消防建設程度逐漸加大,使得消防服務水平快速提升。鑒于此,一個城市的消防裝備水平、消防基礎設施范圍以及消防組織建設程度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其城鄉公共消防服務水平。
1.2.4 消防經費投入量。一個城市的消防經費主要來源于財政投入,因此當地政府在消防經費中投入的資金占其財政總支出的量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政府對消防事業建設的重視程度。若一個城市的消防經費投入占比和增長幅度都在逐漸升高,則可以此來評價其是否為消防事業發達城市,是否在區域范圍內具有一定的引領作用。
1.2.5 維修經費的投入支出比。維修工程學認為,在運行有效的前提下增加維修設備、維修技術以及設施方面的投入會減少維修經費,其主要原因是提高維修相關因素完善性能有效日常維護、故障診斷的及時性,從而保證整個維修活動的效率。因此可以以此形成一個科學的相對數指標,以便于綜合反映出一個城市的消防裝備維修業務建設程度和其維修活動的有效性。
2 功能設置和運行模式
2.1 相關功能設置
2.1.1 技術檢測功能。要提高消防維修裝備的完好率,就必須建立落實科學的預防性維修制度,預防性維修中應具備的一項基礎功能就是技術檢測。由于消防裝備區域性維修保障機制是消防維修保障體系中的高端維修實體,因此該機制中必須具備良好的技術檢測功能,尤其需具備集成化程度高的專用系統和消防裝備自動化的檢測功能,以便掌控消防裝備的技術運行情況并為制定相應的維修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據。
2.1.2 高端維修功能。消防裝備區域性維修保障機制的高端維修功能的強弱關系到整個維修中心的整體效能,同時也是建立系統性、科學性的保障體系的關鍵內容。因此消防裝備區域性維修保障中心必須在設施、設備以及技術等多個方面不斷提高其排除高等級故障的維修能力,從而保證進口的高端設備的維修成本大大降低,同時有效解決維修周期長、需要返廠維修的問題,進而從根本上保證消防裝備的完好率。
2.1.3 技術指導功能。區域性維修中心的職能任務決定了其在區域內各維修保障實體中的技術主導地位,因此維修中心應不斷發揮出其職能任務的特點,以其技術優勢對維修保障工作加以指代,主要包括實習輪訓、業務培訓以及提供技術咨詢服務等。因此維修中心應不斷加強技術指導能力建設力度,不斷豐富技術人員數量,通過多種平臺提高技術指導的專業性和針對性。
2.2 運行模式
消防裝備區域性維修保障機制的運行模式主要由特約模式和契約模式兩種。特約模式是指維修中心應與生產企業間形成良好的合作模式,以協商約定的形式建立企業特約維修站,授權維修企業為維修站提供一系列服務,滿足其正常運行要求。契約模式是指以政府為主導,以消防部隊為主體的保證消防任務可有效履行的實現消防公共服務的運行模式。
3 結語
公共財政在公共基礎設施方面資金投入量的增加使得消防裝備的數量規模實現了跨越式增長,同時對消防裝備的維修保障能力出了更高的要求。鑒于此筆者從布局原則、評估方法、功能設置等方面進行詳細的分析,以使建立消防裝備區域性維修保障機制適應形勢任務、推動消防裝備建設科學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偉榕.如何構建公安消防部隊消防裝備維修體系[J].科技資訊, 2014(05).
[2] 常松.建立消防裝備區域性維修保障機制的基本思路[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4(08).
[3] 袁國,亓廷順.北京市消防總隊裝備維修保障力量建設的思考[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5(07).
作者簡介:周東亮(1970.04- ),男,山東濟南人,本科,濟南公安消防支隊戰勤保障大隊,工程師,研究方向:消防裝備、戰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