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婧
摘 要:文章從作者、教者、習者三方視角進行文本細讀的探討,旨在掌握文本細讀的方式,并將其運用到教學中,改變了以往的單一閱讀體驗,對文章的理解會起到加深的作用,促進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語言閱讀;文本細讀;閱讀教學;三方視角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2-0062-01
在新課改不斷推進的今天,閱讀教學更加注重“對話”形式。但是,在此過程中,卻出現了“淺對話”“從文本表面滑行”等一系列弊病。經過教育專家及一線教師的共同研討,意識到文本細讀是適合當前閱讀教學現狀的一種教學方式。本文從作者、教者、習者三方視角進行文本細讀探討,旨在掌握文本細讀的方式,并將其運用到教學中,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一、以作者的角度細讀文本
在初讀一篇文章的時候,教師應該先拋開自身的職業角色,而是作為一名普通讀者“自失于對象之中”。帶著先入為主的某個知識點去閱讀作品是很不恰當的,這樣,他的頭腦中總被某些東西干擾,更多地可能是去肢解文章,滿眼都是重點字詞、重點段落、讓學生熟記的部分。這種功利化、目的化的想法把教師圈在了一個框架之中,找尋不到文章的美感。特別是當教材規定的知識點不能很好地對應作品藝術本質的時候,那更會擾亂教師的心智,更加無法沉浸于作品之中。因此,教師一定要采取“素讀”的方法。即拋棄一切已有觀點、講解方式、教學重點等去讀文章,去備課。否則教師就沒有對文章的獨到見解,只是知識點的搬運工,對于學生來說,也是極不負責任的。在這個信息化飛速發展的時代,學生可以上網找到相同的講解,甚至要比老師領悟得還要透徹,教師很可能會被問到無言以對,陷入窘迫。教師要意識到這一點,必須要原汁原味地進行真實閱讀,盡可能地還原作者的本意。教師要發現自己與作者之間的差距和與作者之間的共同之處。要透徹、全面地解讀文本,不斷地過濾自己的觀點??梢越柚业慕庾x,目的在于矯正自己的閱讀,清醒地認知文本,形成獨到的見解,以便在教學中做到既游刃有余,又能保證在教學討論中自己的觀點可供學生參考。
二、以教者的角度細讀文本
魯迅先生在《人生識字胡涂始》《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訣》中批評了舊式學堂“教師并不講解,只要你死讀,自己去記住,分析,比較去。弄得好,是終于能夠有些懂”“大概是似懂非懂的居多”的“暗胡同”教學。葉圣陶先生也十分反對任由學生自己摸索,他稱之為“暗中摸索”的教學,他提倡教師要講解,要解讀。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和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兩者都是不容置疑的。教師是整個課堂的組織者與調控者,因而,教師要以教者的身份去細讀文本,結合學情來考慮文章的講授。教師應該注意三個方面:首先,從教學內容方面入手。要思考通過教學讓學生對文章掌握到何種程度,想一想文章的重難點在哪里,哪些地方可以畫龍點睛,需要細細體味,哪些地方要留有空白,需要思考填充。通過細讀,制定恰當可行的三維目標。其次,從教學方法手段方面思考。文章適合創設怎樣的情境,以怎樣的導入方式開篇,在講授的時候采取提問法還是小組討論法,才能讓學生更易于接受,做好這方面的預設。再次,從教學根源入手,思考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語文這一學科,無論是成績的提高還是語文素養的形成,更多的成因在于日常的積累,而要想積累就靠興趣的培養。俗話說得好,“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而這一切都要靠興趣來引導。教師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問題。教師可以多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從言談中捕捉到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認知,對于一篇文章的賞析角度。教師要做到及時鼓勵并支持學生的獨到見解,依據學生多元的思維方式,靈活處理課堂教學內容。另外,還要多改變教學模式,不要千篇一律,逐漸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以習者的角度細讀文本
教師在閱讀文本時要學會換位思考。由于知識水平、智力水平等因素影響,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程度會有較大差異。作為教師,要懂得試問如果學生來學,會對哪兒產生疑問,哪兒不懂,哪兒存有爭議。這樣,才能做到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提前做好預設,以應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胺彩骂A則立”,沒有預設的課堂是不負責任的課堂,但是預設又不要過于拘泥,如李鎮西老師強調的,目標的“預設”與“生成”應是水乳交融、和諧共生的關系。在預設時要給學生留足質疑探究的時空,使得課堂更加精彩。教師要按“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來引導學生,讓學生意識到“作者未必然,讀者未必不然”,敢于和作者對話,長此以往,一定會完成教育提出的根本任務——開發智力,發展個性。
四、結束語
總之,作者、教者、習者的三方分析視角各有長處,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懂得變通,合理化地運用,找到側重點。這樣,既改變了以往的單一閱讀體驗,對于文章的理解也會起到加深的作用,促進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本文從作者、教者、習者三方視角進行文本細讀探討,旨在掌握文本細讀的方式,并將其運用到教學中,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慧敏.文本細讀:關鍵是找到“入口”[J].教學與管理,2009(20).
[2]趙恒秋.對中學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語文天地,2009(15).
[3]許寶燦.重視文本語境 提高細讀質量[J].現代語文,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