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宜兵 馬建軍 李小霞

中材株洲水泥有限責任公司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分解爐為NC爐,分解爐使用的是單風道噴煤管。自公司點火運行以來,分解爐噴煤管一直存在燃料適應性不強等問題,2013年2月我公司對分解爐噴煤管進行了技術改造,將單風道噴煤管更換為雙風道噴煤管,技改后回轉窯產能和煤粉燃燒狀況均得到提升。
1 技改原因及方案
(1)受煤質影響,煤粉著火點較高,在分解爐內渾煙狀態下著火更加困難。而燃燒時熱量比較集中,造成溫度過高難以控制,使物料在分解爐內形成顆粒且結皮嚴重,造成窯內通風不良。分解爐內提前形成的顆粒在窯內分解、反應、燒成速度相對減慢,使窯的產量和質量大幅降低,一度影響熟料出廠和水泥粉磨,熟料的煤耗、電耗等相對較高。
(2)單風道噴煤管分散效果不好,煤質偏差時煤粉燃燼率較低,大量煤粉燃燒不完全,造成五級倒掛嚴重。煤粉沉積在窯內和預熱器旋風筒內,不斷聚集,當溫度達到一定程度時,這些煤粉就會發生強烈的爆燃,輕則造成系統正壓,窯內結副結皮、結圈,嚴重時造成窯尾漏料、窯磚燒損和預熱器堵塞。
(3)正常煅燒過程中,爐內煤粉燃燒速度緩慢,調整手段有限,特別是煤質變化時,煤粉不完全燃燒加重,后燃燒嚴重,造成煙室溫度過高(經常超過1200℃),后結皮較嚴重,員工勞動強度加大。若結皮清理不及時,則窯況惡化,產量降低,質量不穩定。在生產過程中曾試圖降低煙室溫度,但煙室溫度降低,窯況明顯變差,嚴重時出現串生料。
為改善分解爐燃燒狀況,減輕煙室、縮口結皮幾率,防止窯尾副結皮的產生,改善窯內通風,穩定窯況和臺時,降低噸熟料用電和煤粉消耗,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經公司研究決定,將原單風道噴煤管更換為雙風道噴煤管,并對分解爐煤管和C4分料閥進行調整,雙風道噴煤管根據現有煤質情況設計。
2 技改效果
改造前后運行參數對比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分解爐噴煤管改造后C1出口溫度降低約20℃,C5出口溫度降低約24℃,C5與分解爐溫度差由45.5℃降低至13℃,可見煤粉在分解爐內燃燼程度提高,煤耗降低;改造后煙氣溫度下降至1134℃,C1出口、分解爐出口、C5出口負壓顯著降低,煙室負壓升高,這說明煙室結皮現象大幅減輕,有利于窯內通風,減輕員工勞動強度;總體上看,更換分解爐燃燒器后煤粉起火速度快,燃燒比較完全,煤粉后燃現象大幅降低,C5溫度與分解爐溫度倒掛現象減少到10℃左右,煙室結皮現象減少,保證了窯內通風,回轉窯產能提高,煤耗降低。
改造后的2013年4月、5月平均臺時239.83t/h,相比12年平均臺時237.1t/h,提高臺時2.73t/h,按每噸熟料利潤20元計算,每年可增加利潤:
2.73t/h×24h×20元×300d=393120
對分解爐煤管和C4分料閥進行調整后,基本杜絕了不完全燃燒現象,每小時可節煤約0.05噸,原煤成本按700元/噸計算,每年可增加利潤:
0.05t/h×700元/t×22.86h×300d=240030
改造后分解爐和煙室有少量結皮,重點是靠均化庫側,與改造前相比由每次清理結皮1小時左右減少至半小時左右,崗位勞動強度下降一半,同時清理結皮用水量減少一半,有利于窯的熱工穩定和熱耗降低。
3 結語
(1)中材株洲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分解爐噴煤管技術改造后,窯臺時提高約2.73t/h,年利潤提高393120元。
(2)技術改造后基本杜絕了煤粉不完全燃燒現象,每小時節煤約0.05t,年利潤提高240030元。
(3)技術改造后分解爐和煙室結皮現象大幅減輕,崗位勞動強度下降,有利于穩定窯的熱工制度,降低熱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