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
摘 要: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內容創新與課程改革一直是一項緊迫而又嚴峻的任務。本文以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為個例,詳細分析了學校在改革過程中所取得的成效,同時也對面臨的問題做出了分析。
關鍵詞:獨立學院;英語教學改革;工具性;人文性;綜合性評估;語言生態環境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2-0125-02
一、前言
近十年多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重點從以語法為主到以閱讀能力的培養為主再到強調語言的聽說能力,這一過程顯現了英語其作為語言的功能性的提升。2007年正式頒布實施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確定了思路和方法,其中包括大學英語教學的指導思想,課程目標定位、教學管理以及教學評估等等。全國各層級高校都在其指導與要求之下,不斷嘗試積極探索。獨立學院作為全國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英語教學改革也從最初的生搬硬套母體英語教學模式,到開始慢慢探索符合自己的改革之路上來。2009年11月29日,全國首屆獨立學院大學英語研討會在三亞學院正式召開,這標志著我國外語教學的一個新突破與新發展,自此獨立學院的大學外語教育邁入了規范化時代。為適應時代需求,獨立學院的外語課程及課堂教學也必須加入到不斷改革不斷創新的洪流當中。
而事實上,獨立學院的性質決定了其入校學生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比如,學生入學文化水平較低,初高中的應試教育造就了只能看懂英語;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挫折感,自卑感;學分制改革要求壓縮課時;英語教師有較為明顯的職業倦怠;師資力量不足等諸多教學困境。所以,如何在這樣特殊境遇當中披荊斬棘,探索出一條適合獨立學院自己發展的道路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獨立學院改革基本現狀
2016年5月7日,由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與南京大學出版社共同舉辦的江蘇省第一屆大學英語教學交流研討會召開,會議就獨立學院大學英語課程改革與模式創新、應用型本科類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探索、“大學英語”與特色化大學外語教學,大學外語個性化教學理念與方法的創新與探索等做了深入研討。根據研討內容,筆者總結出現階段獨立學院教學改革的基本現狀呈現出如下兩個重要特點:
(一)分層分類教學是主線
大部分獨立學院都按照《課程要求》所規定,在入學時按照入學測試將學生劃分為不同層級,將綜合英語類、語言技能類、語言應用類、語言文化類和專業英語類等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進行有機結合,充分確保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的語言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提升。比如,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在對學生進行分層的基礎之上,將課程分為基礎實用英語、學術英語、文化英語以及托福雅思類的尖端考試類英語課程,充分覆蓋到不同層級、不同需求的各類學生。
(二)終結性評估仍占主導
作為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最要環節,教學評估是否全面、客觀和準確直接決定了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無論是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估還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估都應該科學合理。但筆者發現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形成性評估的形同虛設狀況較為突出,作為終結性評估的一種有效方式,大部分的獨立院校還是較為關注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過級率,并以此作為教師考核的一個強制性指標。與會的獨立院校中,只有極個別學校的四六級考試成績不作為考核指標。雖然,隨著英語教學的不斷發展與改革,作為全國性規模最大的英語能力測試的四六級考試也在不斷的與時俱進當中,但是只要它做為終結性評估的硬性指標的使命不改變,應試教育的弊端就會不斷顯現,各種改革也只會是紙上談兵。
三、南廣學院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創新與改革的現狀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作為一所以傳媒為特色的文化類綜合性獨立學院,其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從最初的小心翼翼到如今的體系成熟也已經歷了十年風雨。十年來,南廣學院的外語教學在堅持正確方向與理念的指導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分析近年來南廣學院的大學外語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創新,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堅持“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統一
十年來,南廣學院依據“大傳播、全媒體、綜合性、應用型、國際化”的辦學理念,以及“為國家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活躍創新思維的應用型信息傳播人才”為教學目的,在“用國際語言傳達中國聲音”這一國際傳播意識的指導下,大學外語教學一直力求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融合。具體表現在如下方面。
1、兩模式&三層次的課程劃分
經過數年探索,南廣學院確立了有效的兩模式&三層次的課程劃分標準,將大學英語課程劃分為讀寫教學模式和聽說教學模式,并按照學生專業需求的差異,調整兩模式的總學時時間劃分配比。比如,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會在第四學期只重點進行聽說模式教學。三層次課程劃分是指通用基礎英語課程層次、選修提高英語課程層次和傳媒專業英語課程層次。在三層次的課程劃分下,學生在完成基礎英語課程學習的同時,可以選擇翻譯課程、影視欣賞課程、中西方文化課程等高一級的選修課程。除此之外,學校設定傳媒英語作為專業英語必修方向,此項課程從2011年正式設立為南廣學院專業英語教學。2016年大學英語四六級改革聽力部分中新聞聽力的加入更好的證明了南廣學院傳媒英語專業教學的科學性。
2、原汁教材與傳媒英語教材的編寫探索
“英語不是一種簡單的工具,也并非純粹的文化載體,它實際上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由南廣學院發起聯合其它省內外五所獨立院校,在南京大學出版社的支持下,出版了《新常態大學通用英語》教材,該教材個單元的文章都是選自國內外有廣泛影響力的雜志、文摘的原作,完美地尊重了作者的用詞習慣及文章的原汁原味。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開拓國際視野,理解西方文明,幫助她們形成科學公正的態度來對西方文化及核心價值觀,培養實際有效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除《新常態》之外,南廣學院還編寫了適合本校學生使用的傳媒英語專業教材,極大的提升了在校生的國際新聞敏感度,豐富了學生們的知識庫存。
(二)大學英語綜合評估體系的完善
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學評估對其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大學英語課程改革要想取得徹底的勝利,必須要全力推進評估方式和內容的改革。南廣學院在近十年的改革嘗試中,依據《課程要求》逐步形成了一套兼備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的科學合理的綜合評估體系。其中具體體現在評估手段的多樣化,評估主體和內容的多元化以及關注評估對于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的反向促進作用。除去平時的課堂評測,期末評測,南廣學院還加入學生日常口語評測,這在加強學生動口能力上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除此之外,學校一方面積極正面的鼓勵引導學生參加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另一方面不再將學生大學英語四六級的測試成績與學位硬性掛鉤。力求既能用好考試正面促進學生英語學習,又能有效避免應試教育弊端。
(三)校園和諧語言生態環境的構建
一直以來,受各種條件制約,全國高校的大學外語教學幾乎完全等同于大學英語教學,這種近乎強制性的二語習得使得英語教學的弊端也越發明顯。作為傳媒類院校,在“用不同的語言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這一理念指導下,從2012年開始,南廣大學外語教學除了開設大學英語課程之外,還加設了大學韓語課程和大學日語課程。學生在大一進校之初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以及未來發展目標自主選擇在大學期間所要學習的外語課程。多語種班級的開設不但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學習選擇,也使得整個學校的語言生態得到良性動態循環發展。隨著大學日韓語課程試點的成功,以及師資力量的不斷增強,學校將在未來幾年開設大學法語課程以及大學葡萄牙語課程,積極發展多語種大學外語教學,構建更為和諧更為動態的大學語言生態環境。
四、南廣學院大學外語課程教學創新與改革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南廣學院在過去十年當中堅持科學的大學外語教學改革觀,遵循外語教學規律,在課程建設、教學評估、教學方法上面都進行了積極有效探索,確實也取得令全體教職員工滿意的成效,但是無法否認,這樣那樣的問題總還是存在。
(一)教師自身方面:教師素質有待進一步加強
所有一切學改革的核心目標都是要提高教學質量。所有不能達到最終核心目的,只在表面上做文章而達無實效的改革都是“耍流氓”。南廣學校的教學改革要想進一步得到提升的關鍵在于提升教師素質。眾所周知,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毫無疑問在于師資力量。同樣,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能夠成功的決定性因素也是師資力量的好壞。一所高校當中,首先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真正意識到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時自覺提高自身專業素養,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把培養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作為教學培養目標;其次,只有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的存在才有可能對自己所處的英語教學改革當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刻的反思,才能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從而不斷探索,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所以,要想大學英語改革取得實質性成效,關注英語教師專業性發展,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和教學能力迫在眉睫。
(二)學校方面:師資隊伍有待進一步建設
獨立學院的師資隊伍,尤其是外語師資隊伍一直都是教學改革得以順利開展的一個絆腳石。以南廣學院為例,外語師資隊伍的呈現的特點有:教師人數與學生人數比例嚴重失調,專職教師人數與外請教師人數比例嚴重失衡,教師隊伍穩定性差,流動性偏高。這些都會造成改革成本無謂提升,改革成效大打折扣。所以,包括南廣學院在內的所有獨立學院在學校層面都應該認真應對師資建設這一課題,盡快建立自己高質量而又穩定的師資團隊。除了提升入職門檻,優化學歷職稱結構外,更需為青年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提供更多的支撐力量。從而提升及穩固好教學改革的主體,為改革能取得實效提供前提保障。
(三)學生方面:學生獨立自主意識、學習熱情有待增強
獨立學院的學生素質相較于國內一本二本院校學生的素質尤其明顯不足之處,其表現最為明顯之處為學生獨立自主意識較差,學習熱情欠缺。在南廣學院實施大學外語和諧生態創建之中,對身處大學韓語和大學日語四個班級當中一百六十多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時,發現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學生選擇日韓語進行學習的唯一理由竟然是“英語實在學不下去了”,只有小部分學生因為對日韓語言和日韓文化的熱情而確立自己明確的學習目標的。據任課老師反應,那些“英語實在學不下去”的學生當中有也很大一部分學生自我控制力薄弱,學習毅力缺乏,學習態度懶散,也就直接導致了日韓語學習效果不佳。所以,幫助獨立學院學生增強獨立自主意識,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顯得尤為重要。除了家庭,社會的積極健康引導,學校教師更要“育人”與“教書”并重,因材施教,不斷激發學生的語言學習熱情,幫助每一位學生實現潛能發揮最大化。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
項目:本文系江蘇省省級教改重點課題《助力獨立學院人才培養,創新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內容與授課形式改革與研究》(項目編號:2015JSJG55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王守仁.堅持科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觀[J].外語界,2013,(6):9-13.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3]李丹.轉型期中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所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案[J].英語廣場,2015,(11):90-91.
[4]陳偉.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戰略基點-束定芳教授訪談錄[J].山東外語教學,2013,(6):3-7.
[5]潘清華.獨立學院英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J].教育學術月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