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靈
摘 要:幼師的教育一直受到我國教育界的關注,對幼師的培養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主要從幼師的適應性進行分析講解,首先介紹了新入學的幼師存在的不適應性表現,然后介紹了五年制幼師生入學不適應性的原因,最后淺顯得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幼師;適應性;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2-0228-02
五年制的幼師在入學之后,往往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例如在生活環境上的適應問題、在專業方面的學習上的適應問題等等。根據現有的觀察,筆者發現新入學的幼師普遍存在焦慮不安、苦悶無解等癥狀。這種狀況如果長期存在,那很可能會出現心理疾病,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故而,分析新入職的幼師存在的不適應,并針對性的給予解決,顯得尤為重要。
一、新入學的幼師存在的不適應性表現
(一)生活環境上的不適應
在個人心理因素變化中,生活環境因素的變化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開學之后,很多同學從自己家鄉來到學校,面對非常陌生的環境,面對與自己不再熟悉的生活環境,五年制的幼師往往會感到不適應。在幼師的生活中,生活既是個人的也是集體的,在學校建立了以宿舍為單位的家庭生活。在到達學校生活之后,學生往往需要離開父母細心呵護獨自生活,同時還需要自己照顧自己,面對這些問題新入學的幼師會不知所措,很難進行適應。在進行集體生活的時候,需要幼師們共同努力,共守約定,相互幫助,彼此寬容。在集體生活中,往往會由于看書、睡覺等小事情而鬧出矛盾,使得相互之間存在隔閡。
(二)學習環境上的不適應
幼師往往對學習有一種天然的排斥,往往具有學習興趣不高的現象,這些在新入學的幼師之中表現得更加突出。在進行求學的時候,很多的學生在選擇幼師這個專業的時候往往不是自己決定的,而是家人決定的,這就決定了他們在進行學習的時候,對自己的幼師專業缺少基本的見解,甚至出現自己的人生和現實的差距出現無法逾越的鴻溝,更加使得學習的動力不足,造成學習的成績不合格,更加增加了學習適應的難度。在進入幼師專業學習之后,學習已經不是原來的教師逼著學生去學習,而是學生自己去尋找知識進行學習,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講授的大多是綱領性的內容,不會想以前的教師一樣下課之后還會布置大量的課后練習讓學生進行學習;在學習的環境上,還有一個顯著的變化,那就是學習知識不光只有教師進行講授,還包含有課后的閱讀,聽講座,課后主動的技能練習等等方式。自學能力的強弱和學習的方法,學習的態度都決定了幼師的學習結果,而這些對于新入學的幼師來說很難在短時間內完全適應。
(三)社會角色的不適應
五年制幼師招生主要來自于招生考試和對口招生。就筆者了解,目前就讀五年制幼師的學生大部分均是成績不理想不能順利升入高中,亦或者由于其他因素(經濟、父母等)選擇入讀,很少一部分學生是因為喜愛幼師這個職業而選擇入讀。現在的幼師學校中,教學的質量、硬件設施、管理制度等等方面還需要進行完善,加上現在社會上對幼師的認可不一,主流價值觀均認為上大學才是有出息的表現,這就使得幼師在學習的時候會懷疑自己的選擇,對于幼師這個社會角色的認可不到位,認為這個角色是卑微的。同時,在進入幼師的學校之后,基本上已經成為了準社會成員,在進行社交的時候,需要用成人的角色看待自己,對待他人。在進行角色轉換的時候,一些幼師學生沒有進行很好的轉換,使得社會角色還不適應,出現迷茫的現象。
二、五年制幼師生入學不適應性的原因
(一)個體的心理素質差異
心理素質主要是由氣質和性格決定的,是影響新幼師學生入學之后適應性的重要因素。一般認為,氣質包含有膽汁質、粘液質等等。在新生中,擁有膽汁質的新生往往會主動熱情的進行交流,可以很好的適應新的環境,往往可以擁有良好的心理,而對于其他不具有這些氣質的學生來說,往往不能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在性格方面,擁有外向型性格的學生往往比擁有內向型的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二)家庭的影響
家庭是學生成長和行為進行定型的主要場所。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性格、父母的三觀對于學生的成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在一個不和諧的家庭環境下成長,對于一個學生來說是非常嚴重的傷害,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性格和心理。在家庭的教育中,如果家長過分的溺愛自己的孩子,往往會使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體系,缺乏交流關心他人的能力;如果家長對于自己的孩子過于保護,會使孩子缺乏獨立的判斷能力,凡事喜歡跟風;如果家長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過于嚴格,會使得自己的孩子膽小怕事,不能經得起風浪;如果出現父母離異的現象,會使得孩子缺少父母的關愛,會使得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很難適應新的工作環境。以上的這些因素往往都會對學生入學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使得學生對于新的入學環境有一定的影響。
(三)學校教育的忽視
學校的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新生的入學適應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但是,在我們現在推行的還是應試教育,在進行應試教育的時候,學生只要考試的分數高就是好的學生,這就使得對于學生是否適應新的入學生活具有很大的沖擊。在入學之后,學校還是希望幼師能夠繼續投入到學習之中去,對于新生的適應性教育卻處于忽視的狀態,不利于學生對環境的適應性提升。
三、五年制幼師生入學不適應性的對策
(一)深入了解教育對象
深入了解教育的對象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礎。學校的教師尤其是帶班的班主任需要經常性的深入到學生中去,最好是能和學生一同生活,了解學生的思想,及時為學生解答疑難問題,尤其是要了解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之下,學生們出現了什么不適應的狀況,以便更好的做好學校的教育工作和對學生的幫扶工作,使得學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適應新的生活。
(二)開展針對性的適應教育
開展適應教育是做好新生工作的重點,而做好新生的適應教育工作,重點在于做好心理教育工作。開展新生的適應性教育主要是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積極認同,主動適應
加強新生對環境的認同感可以使得新生可以更快更好的適應新的學校生活。學校要從學生的心理和行當上加大對培養學生,使得學生可以更好的面對新生的一切事物,促進新生的進一步成長。新生首先必須適應學校,然后再適應其他的生活轉變。在適應學校的生活之后,新生可以適應幼師專業的學習,新生可以適應與同學之間的溝通,促進新生的全面成長。
2、了解特點,掌握方法
在幼師的教育中,與學生以往接受的教學模式都不相同。在全新的教學環境之下,學生不能再依靠死記硬背或者依靠教師上課的講授來獲得知識,知識需要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取的,幼師專業的教育特點在于要善于思考,善于發現問題,善于解決問題。面對多出來的很多時間,需要幼師學生自我成長,使得自己可以盡快的適應新的學習環境。
3、尊重他人,樂于交往
尊重他人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要教育學生,尤其是獨生子女,需要客服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對于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要一視同仁,友好相處,以便使得教育可以更好的發展。
(三)倡導新生自我教育
做好新生的適應性工作,做好新生的自我工作也非常的關鍵。任何一種類型的教育只有受教育者自身加入其中才能使教育的目的真正達到。在適應性的教育中,需要教育學生做到自我的教育,學生可以實事求是的評價自己,也能實事求是的去評價他人,使得在新入學的幼師隊伍中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風氣,促進新生適應新的環境。
(作者單位:四川省南充師范學校)
參考文獻:
[1]凌雪峰.大學生入學教育[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13.
[2]毛燦月,曾紅艷.走進賽場學業指導[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14.
[3]林永和.邁好人生這一步[N].中國教育報,2013-10-21.
[4]鄒紅.警惕新生適應不良綜合癥[N].中國教育報,201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