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睿
摘 要:我國的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迄今已走過十年。長春理工大學本著“走進大師、感受經典、陶冶情操、提高修養”的主旨思想,積極承接了來自中國歌劇院、國家京劇院、中央芭蕾舞團等等多場次高雅藝術演出。為了更好的了解高雅藝術進校園的教育成效,筆者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了解了現階段大學生對于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的認知狀況,并對今后承接高雅藝術活動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高雅藝術進校園;影響;長春理工大學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2-0250-01
一、調查的緣起
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是由教育部、文化部、財政部聯合發起,自2005年以來,本著“走進大師、感受經典、陶冶情操、提高修養”的主題[1],已經開展了十年。作為高等院校的美育工作的重要延伸,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藝術素養是否有實質性的促進?在當今的自媒體時代,面對唾手可得的網絡資源,現場演出是否具有深遠的教育作用?2016年4月,長春理工大學邀約到了國家一流演出院團——中央芭蕾舞團來校演出。帶著這些問題,在組織演出的同期,筆者對長春理工大學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二、調查的對象和方法
本次調查以中央芭蕾舞團訪校演出為契機,采取調查問卷方法。調查問卷按學院人數比率分發,受調查人員隨機選取,受調查的學生平均分布文、理、工、藝各學院專業,低年級所占比率高81%,高年級占19%。男女生比率為男生57%,女生43%,基本符合我校在校生男女比例。
三、調查的結果分析
(一)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影響面廣。筆者所在學校自2006年開始承接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平均每學期都有一場省級以上的高水平演出。定期的文化藝術活動的開展,使得學生們口口相傳,98.1%的受訪者知道此項活動。
(二)單獨場次活動宣傳存在不足。調查問卷顯示:學生們對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具有高度認知,但是對于每學期的具體演出團體和時間了解不夠。針對中央芭蕾舞團的訪校演出,筆者工作的團隊在學校藝術團微信平臺、學校門戶網站進行了消息發布,并在校園廣播、活動中心門口進行了傳統媒體的廣告。但是數據表明:僅有37.2%的學生知道此次中央芭蕾舞團的演出。可見,當代大學生對于身邊訊息的獲取渠道和敏感度值得關注。
(三)現場的藝術感染力超出預估。筆者所在學校的活動中心容載量為1300人,據多年演出出勤率統計,基本每次觀眾都能滿場,像中央歌劇院、國家京劇院、中央芭蕾舞團等團體的演出,隨著觀眾們的微信朋友圈轉發,后半場觀眾呈上升趨勢,有站立觀看演出的情況出現。觀看過演出的學生中,97.4%的學生認為現場演出比網絡資源給予的教育和震撼更強。愿意再次觀看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的比率達到100%。
(四)對不同的藝術門類,學生們的興趣相差很大。筆者所在的學校是吉林省重點高等院校,所有到吉林省演出的國家級團體,我們都有幸邀約到校演出。涉及的藝術門類有歌劇、交響樂、舞蹈、京劇、話劇。調查結果顯示:38.6%的同學喜歡舞蹈,37%的同學喜歡交響樂,對于歌劇、京劇、話劇的喜愛程度較差。5%的同學表示對歌劇沒有興趣。
(五)講解和經典劇目再現是學生們對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的要求。高雅藝術進校園演出有別于社會上的商業演出,一般都是以普及相關領域知識入手,如:國家京劇院來訪演出時,劇團團長就對坐、念、唱、打等京劇的基本功進行了講、演。中央芭蕾舞團來訪演出時,現場對大學生進行了舞蹈基本功的初步講授,學生們熱情參與互動,演出效果極好。63.4%的同學表示:由高水平團體直接講授、表演各門類的藝術是提升藝術修養的重要途徑。48%的同學能夠列舉出京劇《三岔口》、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等演出的經典橋段,表示有很深印象。
四、一點思考
高雅藝術是優秀的、經典的藝術。它凝練了人類文明發展的積淀,給人以心靈的激蕩和精神的啟迪。[2]美育,是現代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目前薄弱的一環。了解和欣賞高雅藝術不僅僅是美育范疇,也是大學生德育的重要途徑。通過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我們用“以美儲德、以美育善”的方式進行道德感召,既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尊崇,也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時代要求,對學生的教育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大學生群體對美的追求、對高雅藝術的向往是明顯的。由于我國大學前教育(小學、中學)中美育教育的匱乏——大部分學生在中學已經缺失了音樂、美術課,導致大學生整體文藝素養偏低,學生們對歌劇、京劇、話劇等人類文化瑰寶根本沒有接觸,何談審美。今后的美育工作任重道遠,不僅要在活動的頻次和水平上有進一步的提升,而且要全面的進行活動的前期宣傳和后期總結,內容應涉及音樂、舞蹈、戲劇(戲曲)、美術、書法(篆刻)、審美、影視等藝術領域,內容應深入淺出,適合于普通高校非藝術專業的學生廣泛學習。
(作者單位:長春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131/201012/112381.html
[2]甘溦.淺談高雅藝術進校園對高校德育工作的創新意義[J]成功教育,2011(8)
[3]王曉燕,河漢良.以廣東省為例談隊“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的思考[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8(9).
[4]閻嘉.藝術的邊界、高雅藝術與藝術的功用[J].藝術研究,2012(11).
[5]李澤厚.美學三書[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