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藝
摘 要: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各級地方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要求從戰略高度認識此項工作的意義,加強領導,加大工作力度。本文闡述了當地成人校開展此項工作的一些做法,提出了一些建議,如改變宣傳方式、建立暢通渠道、整合教育資源、規范用工體制、增加財政投入等。通過多部門、多方面的參與、配合,共同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使農民群眾增長知識富腦袋、轉移致富鼓口袋。
關鍵詞:勞動力;轉移培訓
中圖分類號:F3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2-0291-01
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是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農民就業能力、增強我國產業競爭力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目前,我國農村有1.5億富余勞動力,每年還要新增600萬農村勞動力。據統計,2002年全國共轉移農村勞動力2385萬人,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只占12.5%。大量農村勞動力既沒有打工所必需的一技之長,也缺少保護自己的法律知識和城市生活常識,不適應就業和城市生活的要求,導致一方面用工單位招不到人,而另一方面大批進城農民工又找不到合適工作的怪現象。我們江都市市委、市政府也召開全市各鎮、各相關部門的專門會議,布置落實農村勞動力轉移及培訓的工作,并要求各鎮成立農村勞務輸出工作協調小組,負責本鎮該項工程的具體實施。我校作為邵伯鎮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主要單位,具體負責該項工作的組織實施。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廣泛宣傳,努力提高參訓意識
我鎮成立了以鎮長為組長的農村勞務輸出工作協調小組。在鎮協調小組的領導和協調下,我校會同工業、三產、勞動、工商等部門,根據我鎮產業特點,深入企業、飯店、船廠等需求量較大的內轉用工單位,上門動員業主在擴大規模、提升產品檔次的同時,加強對新招收員工的教育培訓,并提出免費為吸收30人以上農村勞動力的企業培訓員工。鎮黨、政領導在各類會議上也多次將農村勞動輸出、勞動力轉移培訓作為一項重要會議內容重點宣講。
二、抓住重點,大力推進“兩后雙百”工程
據統計,我國每年沒有升入高一級學校的初、高中畢業生約有600萬,中國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劉文奎說:“效果最好、效益最高的就是選這些應屆畢業生來培訓”。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為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們不難看出:農民對轉移培訓的熱情并不高;產出比相對較低;鄉鎮成人校實施培訓的能力還不強;就業用工的體制還不夠健全,缺乏約束力等等。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周濟同志在2004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經驗交流會上強調:“教育戰線要抓住機遇,勇挑重擔,把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當成貫徹落實全國農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的一件大事,當成教育為人民服務、辦人民滿意教育的一件大事,千方百計為解決好‘三農問題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做貢獻”。我深深感受到周部長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信心,對廣大教育戰線同志的殷切希望,對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寄予的厚望。勞動力轉移培訓是一個大課題,我們只有通過大整合,才會帶來轉移培訓的大發展,大發展才會帶來農民收入的大提高。我的思考是:
(一)改變宣傳方式
勞動力轉移培訓的會議精神、經驗做法,在黨報、黨刊上并不少見,而尋常農村群眾卻又知之甚少,更不用談了解它的意義、好處了。究其原因是農村群眾文化基礎較差、缺少看書閱報習慣。我認為當前讓農村群眾最易了解、最易接受的宣傳方式,就是利用電視媒體進行宣傳引導。目前,農村的電視普及率很高,我鎮有線電視入戶就超過80%,辛苦了一天的農民很少有看書閱報的習慣,但電視必看,看電視已成為農村群眾主要休息娛樂、了解信息的主要方式。我們可以通過制作電視新聞、電視短片來宣傳轉移培訓的意義、作用、相關政策、培訓信息等等,也可以報道各地的經驗做法。既可激發農民的參訓積極性,又可以給相關部門、學校提供經驗。
(二)建立暢通渠道
現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多頭在抓,相互之間信息不暢,造成了有輸出轉移能力的單位找不到生源,有生源的學校不知道培訓什么專業才能“輸轉”。我認為有輸出轉移能力的單位與培訓單位應該建立一條暢通的信息網,尤其是當前掌握最多用工信息的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與教育局及市、鎮培訓機構之間應首先建立信息交流網,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可以定期在網上公布用工信息,或書面形式傳達到各培訓機構。由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培訓機構的資質審查、考核和輸出轉移,培訓機構則按要求實施培訓,以解決培訓與轉移之間的矛盾。
(三)整合教育資源
現有的職業學校教育培訓的對象主要是應屆初、高中畢業生,且培訓周期較長,一般需二到三年。鑒于其教室限制、管理的難度等多種原因,它們對農村其他勞動力的轉移培訓應該說心有余而力不足。而鄉鎮成人校雖然有教室,也有實施培訓的熱情,但基本教學設施、師資等達不到要求。要解決這個矛盾就要下決心,一是利用鄉鎮合并的時機,對鄉鎮成人校進行整合;二是對基礎較好的鄉鎮成人校按培訓專業設置進行重點投入;三是在職業學校與鄉鎮成人校之間建立教師短期借用或聘用機制;四是充實重點校的師資,可以分配教師,亦可讓重點校派出教師參加為期半年或一年的專業技能進修。這樣,才能解決鄉鎮成人校培訓內容少、層次低的問題。
(四)規范用工體制
目前的農村勞動力輸出狀況是一人帶多人、多人帶一村,親幫親,鄰幫鄰等形式。很少有接受培訓再外出務工的,出現了因缺少勞動技能,打工收入較低;盲目涌入城市打工,多人爭一份工作;被黑中介欺騙,打工不攢錢的現象。在當地轉移的農民也很少接受過技能培訓,大都是找個熟人、親戚打個招呼,就到工廠企業上班,勞動技能只能是干中學、學中干,適應周期長,易出現安全事故等。應該讓勞動、工商、稅務部門加強企業用工方面的督查和監管力度,尤其是國務院規定的96個勞動準入制工種,必須接受過勞動技能培訓,領到上崗證書者才允許招工錄用。這樣,企業主和轉移者才能愿意接受教育培訓。
(作者單位:江蘇揚州市江都區邵伯鎮成人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