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近二十年來國內學界的東北抗聯研究

2017-01-17 19:36:26張琦偉鄒圣嬰
日本問題研究 2016年6期

張琦偉+鄒圣嬰

摘 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及其在東北地區開展的對日斗爭活動是中國抗戰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堅定意志的體現。長期以來,對于東北抗聯的研究是中國學界有關抗戰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特別是近二十年以來,相關研究不斷拓寬和深入,形成了多個研究較為集中的領域,在長期的研究過程中涌現出了一大批有價值的成果。這些研究成果充分佐證了中國共產黨從組織策劃,宣傳動員到武裝斗爭等方面領導了東北抗日聯軍,從而為“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作了有力注腳;同時,東北抗聯及廣大愛國民眾在抵抗日本侵略的斗爭中逐步形成了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雛形。

關鍵詞:東北抗聯; 抗日戰爭 ; 國內學界 ;研究動態

中圖分類號:K3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2458(2016)06-0056-07

DOI:10.14156/j.cnki.rbwtyj.2016.06.008

引 言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是為抗日戰爭的開端①。翌年隨著偽滿洲國傀儡政權的建立,整個東北淪陷于日本帝國主義的統治長達十三年之久。但是東北地區的人民并沒有屈服于日本人的野蠻侵略,由農民、警察、軍人以及其他階層的有識之士組成的抗日武裝相繼蜂起,共同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就中國的歷史進程而言,東北抗聯的斗爭是一場反侵略的愛國主義斗爭,若從世界歷史的視角出發,東北抗聯則無疑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回顧那段歷史,東北抗聯波瀾壯闊的斗爭畫卷下蘊藏的經驗、教訓和意義早已溢出歷史的范疇,在政治、外交、經濟以及文化等諸多方面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學界對于東北抗聯的研究方興未艾。經過近50年不斷研究積累,進入21世紀,國內的東北抗聯研究主要向三個方面不斷拓展。第一是對于東北抗聯整體組織的研究;第二是研究東北抗聯曾涉足的地域的研究;第三是對東北抗聯組織者和領導者的研究。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各個領域的研究也在不斷交叉,無論從研究方法還是視角都在相互影響和促進。拙文擬從上述三個方面對國內學界近二十年來在東北抗聯相關領域的研究動態作一綜合性分析和論述,以期為抗日戰爭研究提供有益的補充和參考。

一、以東北抗聯整體組織為對象的研究

關于東北抗聯組織結構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新中國成立之初,當時對于東北抗聯的研究以各個部隊整體組織結構、表現和作用為主。在充分歸納東北抗聯整體結構的基礎上著手細化對各組織內部構成的探索,對于東北抗聯隊伍中的少數民族和國際人士的相關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此外,對于東北抗聯后期有計劃地進入蘇聯境內重新改組以及對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東北抗聯武器裝備等物質基礎的課題也有所涉及。對于東北抗聯組織的研究,則主要考察了包括抗聯組織的建立和編制、抗聯組織的行動、抗聯組織同其他國家、民族及組織的關系在內的一系列內容。

近20年來,關于東北抗聯組織體制的研究,學界依然沿襲了對于主要部隊整體結構的研究和針對各部隊內部構成的細化研究并重的傳統。前者如王長海剖析了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游擊戰術思想的形成與發展。作者在文中敘述了該部隊從最初的反日游擊隊轉變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最后改編為第一路軍的演變經過,并通過分析長期在吉林省中部、東南部和遼寧省東部活動的背景,對如何建立以劣勢裝備與強敵作戰,以少勝多機動靈活的山林游擊戰術進行了探討和解答[1]。何立波則以移師蘇聯進行重整改編的東北抗聯為考察對象,論述了1938年遭受嚴重損失的東北抗聯武裝在蘇聯進行修整,之后被并入蘇聯遠東方面軍并隨著蘇聯對日宣戰而回到中國的過程[2]。徐靜和王芳則重點分析了在蘇聯時期組建的東北抗聯教導旅,研究了這支部隊如何接受了現代化戰爭訓練以及在蘇聯對日宣戰之前的四年間對國內抗戰所起到的作用[3]。后者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指從屬于各部隊中的小部隊。例如,呂志賢、張太勤將注意力投向東北抗日聯軍于1940至1941年大部隊轉移到原蘇聯境內的“野營”進行修整訓練時期向東北地區派遣的“小部隊”上。該文介紹了部隊的組成,一部分來自移師蘇聯的抗聯部隊,還有一部分屬于當時沒有撤離東北的抗聯部隊;他們雖然人數不多,活動的時間有長有短,也沒有發動較大規模的戰斗,但是它們在國內活動期間通過收集大量東北地區的情報,為后來蘇聯軍隊出兵進攻日軍和抗戰的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4]。

在東北抗聯的對日斗爭中有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八女投江”,犧牲的女戰士來自第二和第五軍的婦女團。針對抗戰期間婦女團的表現和作用,高代紅以東北抗聯第五軍為對象,研究了該部隊中婦女團的抗日斗爭事跡[5]。東北抗聯在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斗爭中除了采用游擊戰術牽制日軍以外,也進行過多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其中既有各部隊單獨的作戰行動,也有各部隊間相互配合的戰斗。有關單獨行動的研究成果中,朱姝璇通過考察東北抗聯第二路軍西征的過程,探討了此次軍事行動失敗的原因,同時也客觀地分析了此次行動對東北抗戰帶來的影響[6]。婁晶和崔宏對楊靖宇領導的第一路軍后期的抗日斗爭狀況進行了研究,文章敘述了1939年日偽政府通過制定《東邊道治安肅正計劃》來加強對第一路軍的圍剿,而第一路軍克服了艱苦的自然條件在敵人的持續進攻下繼續堅持抗戰的經歷[7]。關于各部隊間相互配合行動的研究,李志軍論述了東北抗聯第三軍、第四軍在1935至1937年兩年間合作開展游擊斗爭活動的特點[8]。

東北抗聯面對強大的敵人和嚴酷的自然環境依然堅持卓有成效的斗爭,與社會各界的有力支持是分不開的。其中蘇聯對于東北抗聯的支持,特別是在1939年以后到抗戰勝利這一時段內顯得尤為突出;蘇軍不僅為遭受了嚴重損失的抗聯部隊提供了保護,還為抗聯隊伍的軍事訓練和重整軍力提供了有力支援。李躍新、羅平漢探討了1945年蘇聯出兵東北對中國共產黨建立東北根據地的歷史影響,認為蘇軍進入東北為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創建根據地提供了諸多有利條件,從而為抗戰乃至后來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重要的后方支援基礎[9]。趙俊清在談到東北亞反法西斯力量的歷史意義時,也肯定了東北抗聯與蘇聯遠東軍之間的合作對于取得抗戰最終勝利的巨大作用[10]。除了蘇聯以外,由于東北地區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之前日本吞并朝鮮半島等因素,在東北抗聯隊伍中也有許多朝鮮族成員。他們加入東北抗日聯軍,成為東北抗聯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與中國人民并肩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斗爭中做出了重大貢獻和犧牲。董丹在文章中介紹了那些活躍在東北抗聯中朝鮮族人士以及朝鮮人部隊的事跡[11]。東北抗聯成員組成中除了漢族、朝鮮族外還包括了蒙古族和滿族,其中甚至還有日本人參與,沈鳳山和王建瑜在文章中介紹了日本人福間一夫參加東北抗聯的事跡,論述其如何接觸到東北抗聯并毅然參加反抗日本侵略斗爭的經過[12]。這些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為共同抗擊法西斯的侵略走到了一起,用生命和熱血書寫了抗戰的篇章。

總之,關于東北抗聯的相關研究實際上從建國以來就在進行,但由于初期可參考資料相對不足,同時受到研究視角較為單一等因素的限制,該領域的研究成果較少。隨著改革開放,國內與國際學術界交流日益緊密,新的研究方法和大量資料被引進被發現,有關東北抗聯的研究工作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特別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期之后,隨著對東北抗聯組織結構的研究逐漸展開以及取得了大量寶貴的研究成果,從而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參考和幫助。

二、對東北抗聯有關活動區域的考察

東北抗聯自成立以來通過不懈的努力和斗爭,有效地牽制了侵略者,其活動范圍遍布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41年之后由于戰事惡化東北抗聯轉入蘇聯境內進行了休整改編。關于東北抗聯活動區域的研究,主要包括根據地、主要戰場以及移師蘇聯地區等三個部分。

自1931年 “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地區愛國軍民的抗日斗爭就未曾終止過。在長達十四年的斗爭中,為了能有效維持同侵略者的長期戰斗,在敵方占領區如何建立和發展根據地就成為持續斗爭的關鍵因素。但是和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在關內地區建立的根據地不同,受到環境和敵人勢力的影響,東北地區并沒有有效運用工農武裝割據思想來建立根據地,而是通過建立被稱為“密營”所謂密營是指東北抗聯進行游擊戰的重要物質依托,它既是抗聯儲備戰略物資,從事后勤補給的兵站,同時也是抗聯治療傷病員、培訓干部的基地。的根據地來支援和維持部隊的戰斗。對于東北抗聯建立的特殊根據地,閆弘宇對密營進行了考察研究,作者將密營同八路軍、新四軍在關內建立的根據地進行比較,分析了二者的異同[13]。由于密營形式的根據地相對獨立,外加敵人的封鎖,因此東北抗聯在戰斗中很難得到民眾的有效支持,這也是密營同關內根據地的主要差異之一。由于缺乏同農民的聯系,東北抗聯在敵人實行大規模圍剿的情況下很難得到外界的物資支援,到1938年以后,這些密營在日軍的進攻下,相繼遭到破壞,東北抗聯的力量遭到了極大削弱。對于抗聯根據地從建立到喪失,朱興義和王婉玉分析了抗聯根據地在建立后存在的缺陷以及當時造成根據地被破壞的其他因素。外因如日軍采取了“三光政策”,加強了圍剿,整體戰力上敵我的力量過于懸殊等等,內因則包括東北抗聯缺乏相應的斗爭經驗,而且在后期中央與東北長期失去聯系,組織內部缺乏統一領導,各部隊之間缺乏配合等,并闡述了根據地建設的歷史和現實意義[14]。此外呂志賢研究了抗聯西征部隊和第三路軍在后期的指揮中心,即位于今黑龍江省境內的在當時還是人跡罕至的八道林子以及南北河后方基地對抗聯斗爭提供重要支援的作用[15]。

東北抗聯在長期的斗爭中進行了多次戰斗,其中知名的有江橋抗戰、兩海抗戰和里岔溝突圍戰等,對于這些戰場的研究也有豐富的成果。黑龍江省檔案館編研處根據匯集日偽政府時期的官方資料,介紹了東北抗聯在黑龍江境內地區對日作戰的歷史[16]。從整個東北抗日斗爭的角度來看,最先打響抗戰槍聲的戰斗就是發生在齊齊哈爾的由馬占山指揮的江橋抗戰。孫文政通過分析當時齊齊哈爾地區特殊的歷史條件,主張江橋抗戰是國共兩黨地下抗日人員同世界反法西斯地下組織相互配合,共同發動的、目的明確的抗日斗爭[17]。對于江橋抗戰的專門研究還有于2004年在齊齊哈爾舉辦的紀念江橋抗戰研討會,這次會議從不同角度更加系統地探究了江橋抗戰的始末。其中李龍通過與當時戰斗的目擊者一同進行實地考察,走訪了當年江橋抗戰中戰斗最激烈的三間房戰場,寫下了關于戰場的調查報告[18]。另外,對江橋抗戰的評價在近年來出現了一些新的認識,有關其在整個抗戰中的歷史地位問題,張淑賢、唐曉天從江橋抗戰聯系到張學良在此次戰斗中發揮的作用以及馬占山在戰后舉動的意圖,力求對江橋抗戰作出合理的歷史定位[19]。

除了對抗聯根據地和戰場的相關研究外,還有對東北抗聯勢力所進入地區的研究。其中,1936年1月28日,在湯原縣興隆溝召開了東北反日聯合軍軍政擴大會議,會議決定以東北人民軍為核心,聯合其他抗日武裝共同成立東北反日聯合軍,反日聯合軍后來統一建制為東北抗日聯軍,在湯原召開的會議標志著東北抗日聯軍的誕生。于永奎以東北抗聯誕生地湯原為對象進行了相關研究[20]。老嶺山脈中心的輯安縣地區,曾是楊靖宇指揮的抗日聯軍第一路軍以靈活機動的游擊戰術進行長期抗戰的地區。姜秀華、史偉和張蓓通過分析研究輯安地區的地理情況,介紹了抗日聯軍一路軍在這里建立根據地進行斗爭的經過[21]。馬守芹論述了東北抗聯在1936年改編之后進入呼倫貝爾抵抗日軍侵略的情況[22]。到了1937年隨著全面抗戰的爆發,日軍投入大量兵力開始圍剿東北地區的抗聯勢力,東北抗聯在遭受嚴重損失之后移師蘇聯境內,并在雅斯克進行修整訓練。于佰春結合當時移師蘇聯的老兵的回憶以及相關歷史資料,介紹了東北抗聯移師蘇聯的整體過程[23]。另外,呂春通過考察當時移師的三名東北抗日聯軍將領周保中、馮仲云和趙尚志在雅斯克的經歷,從側面介紹了東北抗聯在蘇聯境內的休整過程[24]。李倩從淪陷時期日本在吉林建立“集團部落”為視角,對九一八事變之后日偽在包括吉林在內的東北強制實行歸屯并戶、建立集團部落,進行殘酷的法西斯殖民統治和嚴酷的經濟封鎖的問題做了考察,指出其作為“匪民分離”的反動決策之一,給吉林乃至東北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同時也給抗日武裝斗爭造成嚴重困難,使東北抗聯喪失原有的斗爭的基本條件,進入前所未有的艱苦斗爭階段[25]。上述關于東北抗聯活動區域的研究對了解抗聯在反日斗爭中的重大事件和活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三、針對東北抗聯歷史人物的相關研究

提到東北抗聯的代表性人物,楊靖宇、馬占山和周保中等都是耳熟能詳的名字,他們的抗戰事跡激勵了東北乃至全國人民堅持抗戰的精神。除此之外,這些人物在整個東北抗聯的抗戰史中發揮的歷史作用也非常值得探析和研究。

在眾多東北抗聯人物中,對楊靖宇的研究最為突出。有關這位抗日民族英雄的研究記述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于連榮在文章中介紹了楊靖宇在哈爾濱時期的革命工作,與后來在戰場上指揮作戰的傳統形象不同,文中主要介紹了作為地下黨工作者身份的楊靖宇[26]。在整個東北地區的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曾在長白山地區建立過很多根據地,其中就包括了由楊靖宇領導建立的南滿抗日游擊根據地。南滿根據地作為很成功的游擊根據地有力地支持了東北抗聯的軍事斗爭,抗日軍民持續抗戰達7年之久。圍繞楊靖宇對南滿根據地的建設,郭淵、王靜進行了分析和論述[27]。除了南滿根據地之外,楊靖宇主要活躍于長白山地區,直到陣亡為止他一直巧妙地通過游擊戰術與敵人周旋。吳祖鯤、王航分析了楊靖宇在長白山地區的主要活動,并且用領導中國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戰略思想來論述他的游擊戰活動[28]。此外,尚金州從整個東北抗日根據地的建立發展過程角度出發,分析了自中共發表“一·二六” 指示后,楊靖宇在東北地區通過建立根據地,并以此開展游擊戰對于東北抗日統一戰線的構建產生的作用和影響[29]。

楊靖宇在東北抗日戰爭中通過開展武裝斗爭,消耗敵人戰力從而有利地支援了全國抗戰。以游擊戰術為主體的戰略思想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張鵬一通過研究楊靖宇早期游擊戰術思想的形成,闡述了游擊戰對于后來東北抗聯持續抗戰以及全國抗戰的最終勝利所產生的影響[30]。楊靖宇領導抗聯第一路軍有效打擊了敵人,但是到了1938年,日軍展開了大規模的圍剿,致使抗聯部隊嚴重受挫。其中關于楊靖宇指揮的里岔溝突圍戰一直是學界關注的問題之一。戴偉通過整合黑龍江檔案館的諸多歷史資料,用大量史實數據再現了發生在1938年9月至10月期間的的反圍剿戰的經過[31]。里岔溝突圍后楊靖宇只身一人仍繼續戰斗直至1940年犧牲。對這一時期楊靖宇的活動,也有相關研究。楊靖宇犧牲之后日偽政府曾召開過一次記者招待會,楊瑰珍通過搜集當時日偽政府官員諸如通化省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通化省警務廳衛補益子理雄以及投敵出賣楊靖宇的程斌等人的言論記述,從敵方的視角考察了楊靖宇最后的戰斗記錄[32]。

韓博、王海毅還就楊靖宇在抗戰爆發前因從事地下黨工作先后兩次被捕入獄進行了探究[33]。賈永洋和楊迎杰嘗試通過分析史料解釋困擾研究者的幾個問題,即為什么楊靖宇在部隊遭受嚴重損失后沒有撤退到蘇聯重整勢力?為什么抗聯部隊中出現了大量叛徒?[34]

在研究東北抗聯人物時,馬占山是一個很特殊的歷史人物。這是一位早年身為馬賊馬賊在漢語中有兩層含義,一指偷馬賊,二指騎馬搶劫的盜匪。本文專指活躍在東北地區的民間武裝。后來變為抗日將領的傳奇人物,即使是在日本學界也有馬占山進行抗日活動的相關研究。關于馬占山領導的一系列戰斗,王麗將最初的江橋抗戰同其后來的“兩海戰役”即“海黑”之戰和“海滿”之戰聯系起來,論述了從東北抗戰的第一次戰斗開始以來馬占山對日作戰的發展歷程[35]。馬占山將軍曾率領東北挺進軍在府谷哈鎮駐守以抵御日軍的侵略,劉翠萍分析了馬占山駐守府谷哈鎮八年的戰績。八年間,在馬占山的抵抗下日軍無法穩固對該地區統治。馬占山不僅有效地遏制了蒙古貴族投奔敵人的陰謀,保住了伊盟七旗,同時也收復了部分被占領土,從整體上保持了戰局的穩定[36]。

馬占山初期作為國民黨將領,在“九一八事變”爆發后因不滿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而舉兵抵抗侵略。他身為國民黨將領卻又與中國共產黨、日偽政府以及國聯等團體有過直接接觸。針對馬占山和中國共產黨的接觸,劉煥明將馬占山與中國共產黨的關系劃分為三個階段加以論述。第一階段從“九一八事變”開始到江橋抗戰之后,中國共產黨開始和馬占山接觸;第二階段是在全面抗戰爆發后,馬占山受命開始組建“東北挺進軍”,并同共產黨的軍隊共同抗日;第三階段是在抗戰結束后為和平解放北平時期的接觸[37]。值得一提的是,在全面抗戰爆發后的1938年,馬占山曾到訪過延安。劉強敏分析了這個時期馬占山在延安地區同中國共產黨的接觸交流對后來其抗戰思想產生的影響[38]。

早在江橋抗戰結束后不久,遭受損失的日軍企圖拉攏馬占山加入日偽政府使其放棄抵抗。關于馬占山同日本的接觸與交涉問題,賈文華分析了從江橋抗戰到四巨頭建國會議之間馬占山的心理活動軌跡[39]。高虹同樣從心理活動的視角出發分析了馬占山從江橋抗日、經歷了降日以及最終走向徹底反日的變化過程[40]。于寧寧主要針對江橋抗戰前后馬占山就修繕江橋、和平接受政權、假降日本以及與日本展開交涉等問題作出了論述[41]。關于馬占山同其他組織接觸的相關研究,有王希亮的關于馬占山同李頓調查團代表會晤的論述與研究[42]。當時被迫流亡到北平的東北籍愛國志士在張學良的支持下,以東北籍青年為主體,吸收各黨派、各階層愛國人士組成的,具有抗日統一戰線性質的救亡團體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也曾與馬占山有過接觸和交流。關于這段記錄,邵宇春結合史料進行了闡述,同時分析了兩者的關系對抗日統一戰線建立帶來的影響[43]。

另外,近年來國內學界對李兆麟、趙尚志、周保中、趙一曼等抗聯人物的研究也很關注,并有一些成果問世。當然,對抗聯歷史人物的現有研究尚遠遠不夠,還需要在收集大量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做進一步深入而扎實的考察和研究。

結 語

縱觀20余年來的東北抗聯研究,隨著研究資料的積累與發現,研究視角的不斷拓寬與深入,展現在世人面前的已不僅僅是發生在中國東北地區局部的抗日斗爭,而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弘大畫卷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具體而言,從學科角度看東北抗聯問題所涉及領域并不局限于中日兩國的國別史和專門史研究,鑒于東北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上看還應包括蘇聯、蒙古、朝鮮半島地區和邊疆問題;從民族研究的視角上看還涉及中國國內的朝鮮族、滿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以及國外的日本人、朝鮮人、蘇聯人等問題;從政治與社會的角度來看還包括中共在東北的組織、蔣介石國民政府的組織、日本殖民當局以及在其統治下的偽滿洲國等問題。在軍事方面,除了研究抗聯的軍事行動、主要戰役以外,還包括抗聯的裝備及后勤補給等問題。諸如此類,不一而足。這些研究成果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下,以東北抗聯為代表的抗日軍民堅持斗爭的堅強意志和偉大決心。總之,通過對學界有關研究成果的梳理加深了對東北抗聯歷史地位的理解:一方面,中國共產黨從組織策劃,宣傳動員到武裝斗爭等方面領導了東北抗日聯軍,這也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的有力注腳;另一方面,在東北抗聯及廣大愛國民眾抵抗日本侵略的斗爭中逐步形成了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雛形[44]。

[參 考 文 獻]

[1]王長海.試析東北抗聯第一路軍游擊戰術思想的形成和發展[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4(3):34-36.

[2]何立波.在蘇聯秘密整訓的東北抗聯[J].黨史博采(紀實),2008(7):14-17.

[3]徐靜,王芳.不熄的火種——東北抗聯教導旅[J].黑龍江檔案,2006(1):56-57.

[4]呂志賢,張太勤.抗聯三路軍“野營”整訓期間的小部隊抗日活動[J].世紀橋,2004(4):47-48.

[5]高代紅.東北抗聯第五軍婦女團的抗日斗爭[J].龍江黨史,1998(1):38-39.

[6]朱姝璇.簡述東北抗聯第2路軍的西征[J].軍事歷史,2012(5):33-38.

[7]婁晶,崔宏.抗聯第一路軍后期的艱苦斗爭[J].新長征,2011(7):19-20.

[8]李志軍.東北抗聯三軍、四軍聯合作戰期間的活動特點[J].世紀橋,2000(6):15-17.

[9]李躍新,羅平漢.論蘇聯出兵東北對東北根據地建立的歷史影響[J].史學月刊,1999(3):77-83.

[10]趙俊清.東北亞反日本法西斯力量的聚結及其歷史意義——兼論東北抗聯與蘇聯遠東軍的關系[J].學術交流,1995(5):124-128.

[11]董丹論.朝鮮民族在東北抗日斗爭中的貢獻[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3(10):95-96.

[12]沈鳳山,王建瑜.抗聯里的一位日本戰友——為反戰而獻身的福間一夫[J].黨史縱橫,1999(8):23-24.

[13]閆弘宇.淺析東北抗日游擊戰爭中特殊形式的根據地[J].軍事歷史研究,2004(4):64-66.

[14]朱興義,王婉玉.東北抗日游擊根據地的建立與喪失[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1999(6):16-20.

[15]呂志賢.東北抗日聯軍的八道林子、南北河后方基地[J].黑河學刊,2004(6):125-126.

[16]黑龍江省檔案館編研處.東北抗日聯軍在黑龍江境內作戰紀實[J].黑龍江檔案,1995(4):9-12.

[17]孫文政.齊齊哈爾抗日斗爭史的歷史地位[J].理論觀察,2010(6):82-84.

[18]李龍.齊齊哈爾江橋抗戰戰場的調查報告[C].江橋抗戰及近代中日關系研究(上),2004(8):66-88.

[19]張淑賢,唐曉天.由“江橋抗戰研討會”引發的思考[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7).

[20]于永奎.東北抗日聯軍誕生地——湯原[J].中國老區建設,2014(12):56.

[21]姜秀華,史偉,張蓓.抗聯一路軍在輯安[J].蘭臺世界,1995(9):19-20.

[22]馬守芹.東北抗日聯軍三進呼倫貝爾[J].世紀橋,2012(11):36-40.

[23]于佰春.東北抗聯移師蘇聯雅斯克的經過[J].世紀行,2002(12):12-15.

[24]呂春.移師雅斯克的東北抗聯將領們[J].文史春秋,2005(5):11-13.

[25]李倩.淪陷時期日本在吉林建立“集團部落”剖析[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2006(3):88-93.

[26]于連榮.楊靖宇在哈爾濱的革命活動[J].黑龍江史志,2005(4):41-42.

[27]郭淵,王靜.楊靖宇與南滿抗日游擊根據地的創建[J].東北史地,2007(6):47-52.

[28]吳祖鯤,王航.楊靖宇在長白山地區的主要活動[J].東北史地,2013(4):71-74.

[29]尚金州.楊靖宇與東北抗日統一戰線的建立[J].沈陽干部學刊,2013(5):44-45.

[30]張鵬一.楊靖宇早期游擊戰術的形成及影響[C].東北抗聯史學術交流會文集,2011(10):521-528.

[31]戴偉.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領導的里岔溝突圍戰[J].黑龍江檔案,2013(4):138-139.

[32]楊瑰珍.日軍部分頭目談楊靖宇遇難[J].黨史文匯,1995(11):18.

[33]韓博,王海毅.抗戰前楊靖宇的兩次入獄經歷[J].湖北檔案,2011(1):40-41.

[34]賈永洋,楊迎杰.關于楊靖宇研究的兩個問題的探討[J].世紀橋,2012(16):16-17.

[35]王麗.試論馬占山與兩海抗戰[J].大連近代史研究,2007(1):192-199.

[36]劉翠萍.馬占山將軍駐陜北哈鎮期間的抗戰事跡及遺跡考[J].榆林學院學報,2011(3):37-40.

[37]劉煥明.馬占山與中國共產黨的關系[J].吉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4(4):46-48.

[38]劉強敏.馬占山的延安之行[J].黑龍江檔案,2002(1):61.

[39]賈文華.從江橋抗戰到四巨頭建國會議馬占山心理分析[J].綏化師專學報,2001(4):83-85.

[40]高虹.馬占山抗日、降日、反日過程析[C]//江橋抗戰及近代中日關系研究(上),2004(8):199-207.

[41]于寧寧.論1931至1932年馬占山的對日交涉[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6):74-76.

[42]王希亮.馬占山會晤李頓調查團代表補考[C]//江橋抗戰及近代中日關系研究(上),2004(8):185-191.

[43]邵宇春.評述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與抗日名將馬占山之關系[C]//江橋抗戰及近代中日關系研究(上),2004(8):168-173.

[44]張曉剛,鄒圣嬰,翁盛強.戰后日本學術界對東北抗日聯軍研究綜述[J].日本問題研究,2016(4):27-34.

[責任編輯 孫 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av资源在线|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a| 欧美黄色网站在线看|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日韩在线视频网| 国产成人欧美|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欧美第一页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av在线无码浏览| 亚洲精品在线91| 91青青视频| 久久这里只精品热免费99|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尹人香蕉综合在线电影| 国产欧美自拍视频| 日韩高清一区 |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99视频在线精品免费观看6|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在线国产资源|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精品久久蜜桃| 亚洲区一区|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成app|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青视频蜜桃一区二区|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网| 亚洲第一色网站|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新SSS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在线无码私拍| 国产久草视频|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色哟哟色院91精品网站| 在线另类稀缺国产呦|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亚洲综合色婷婷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午夜| 福利一区三区| 91视频99| 999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99re免费视频|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大毛片a一观看不卡|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不卡|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亚洲色成人www在线观看|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成年黄色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 91精品视频播放| 欧美一道本| 精品剧情v国产在线观看|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亚洲区一区|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