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賽君++王偉偉++肖陽
摘要:針對民辦應用型大學車輛工程專業機械原理課程教學過程出現的具體困難和不足,從實踐教學出發,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嘗試,從而提高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讓機械原理課程真正為應用型大學車輛工程專業服務。
關鍵詞:民辦應用型;車輛工程;機械原理;教學方法;改革
1引言
機械原理是車輛工程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它關系到對其他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掌握的能力和水平,關系到車輛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所在。尤其對于應用型大學來說,該課程更應該跳出常規的教學思維,讓學生在后期的學習及應用中能達到學以致用。由于該課程概念抽象、內容繁雜,公式多,講授課時少,龐雜的課程內容與有限的授課學時形成明顯反差等等,給教學帶來困難。特別是對于民辦應用型大學來說,教師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使學生很好的掌握、理解該課程,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本文作者結合自己當前任教高校的實際情況,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及同行的教學經驗總結了一些教學方法,并應用于該課程的教學實踐環節,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取得一定的成效。
2“機械原理”課程內容分析
機械原理這門學科,主要研究機械中機構的結構和運動,以及機器的結構、受力、質量和運動的學科。主要組成部分為機構學和機械動力學。機械原理課程的主要內容總體上分為兩塊內容:機構的設計以及力學分析。機構的設計包括連桿機構、凸輪機構、齒輪機構和輪系的設計。而力學分析部分包括:運動分析、速度波動分析、力分析、機械效率、機構的平衡。
本文作者所在學校車輛工程專業而言,機械原理安排在一年級下學期,前續的課程有工程力學、大學物理、汽車構造、汽車理論等。
眾所周知,汽車設計工程師主要負責整車總體設計、總成設計和零件設計。其任務是使所設計的產品達到設計任務書所規定的整車參數和性能指標的要求,并將這些整車參數和性能指標分解為有關總成的參數和功能。在汽車工程師的實際設計中,很少用到機械原理中分析的內容,主要用到的是對機構進行設計及優化。所以從實際應用出發,機構的設計部分應占據主要地位。
我們的傳統教學往往從理論分析開始,理論分析完成后才進行設計。如果課程安排中給理論分析分過多的時間,那么設計部分能利用的時間就相對很少。在我們的機械原理課程中,機構的結構分析、運動分析、力分析、機械效率、機械平衡、速度波動的調節等內容均是理論分析內容。很多學生一學期機械原理學下來,會感覺理論力學、高等數學等內容很多,而這兩塊剛好是很多同學的薄弱環節。那么就造成了,理論力學沒有學好,機械原理學不通的思想。這對于學生正確理解機械原理的核心是不利的。這也會造成學完了機械原理,學生只會分析理論而實際設計的應用能力卻很薄弱,甚至于沒有利用機械原理來設計的概念。
因此,本文作者認為,車輛工程專業的機械原理課程應從為實際應用的觀點出發,應該強調設計而適當降低理論分析的地位。在機構的結構分析介紹完以后,應該馬上進入機構的設計部分,以便讓學生明白機械原理就是為設計服務的。課程的時間分配上,也要讓設計部分的比例加大。這樣,就有充足的時間用來講解機構的設計內容,使得機械原理的教學內容能夠真正對汽車工程設計發揮作用。
3教學方法改革
機械原理課程涉及的內容太多,而教學課時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正門課程的教學是每位老師在學期開始前必須進行規劃的事情。教師應該著重課前備課、課堂講授、課下答疑,讓學生能夠明白此門課程的重要性及教學重點。只有教學者掌握相對完整的知識才能夠傳授給學生以正確的技術原理和設計理念。
本文作者所在的是民辦高校,屬于應用型大學。學校尤其注重教學質量,要求教師日常教學中要保持年年備新課,年年教學都有所不同。同專業教師之間要有說課、講課、賽課環節,并有教學方法及教學經驗交流環節等。這些對于機械原理課程教學都是有益的。
3.1教學方法多樣性---多媒體與板書相結合
多媒體教學對于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有很好的效果,并對于擴大課堂信息量,增進工程實踐意識,開展師生交互式教學,加強學生對重點、難點的理解和記憶,具有明顯的效果。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將機械原理枯燥無味的理論課變成有聲有色有畫的形象課程,確實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授課效率和效果。例如,多媒體演示平面機構運動、機械原理動畫等能讓學生有更加直觀的印象,能促進學生的理解。
傳統的板書教學,能解決講授中的重點、難點,能遵循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的教學規律,使學生易于理解所學知識,尤其是進行相關必須公式推導及作圖等,能保證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層次理解。。
多媒體與板書結合,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另外,在教學過程中,若能適當穿插輕松勵志環節,能促進學生思維輕松接受知識。本文作者所在學校提倡的三聲教育、快樂學習法等理念,在枯燥的理論學習中,添加輕松元素,更能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3.2“翻轉課堂”為教學增色添彩
大學教育應該是“授人以漁”不是“授人以魚”。尤其是性質定義為應用型大學的民辦高校。在人才培養上除了包括理論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環節的設置外,更重要的在于課程的優化,從而達到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預設目標。
機械原理課程,結合任務式教學將課堂翻轉,在教學前提出問題,提出任務,啟發學生通過互聯網的去尋找優質的教學資源,不再單純的依賴授課教師去教授知識。課堂變成老師和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激發他們對專業的探索和開拓激情,以及對科學執著的追求精神。
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4結論
機械原理是車輛工程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它主要研究機械的設計以及力學分析,為機械誒設計過程中的方案設計階段服務。對于車輛工程專業來說,機械原理對于汽車設計及優化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現實教學中,機械原理的講授內容有很多已經過時,課程難,學生理解不多。整個教學環節下來,對汽車工程設計實踐中作用微乎其微;本文作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大膽對車輛工程專業機械原理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索,以期能夠有所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奇,朱家誠,公彥軍.將計算機軟件引入機械原理教學的探索與研究[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2] 肖啟明.RecurDyn在機械原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1(3).
[3] 朱玉.CDIO工程理念在《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教學中的應用[J].裝備維修技術,2009(4).
[4] 楊巍、何曉玲.機械原理[J].機械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