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繼超
摘 要:為有效預防水損害現象發生,確保瀝青路面工程質量,提高行車舒適度,應該結合公路工程實際情況,綜合采取有效對策,增強基層處治效果。文章根據筆者多年工作實踐,對瀝青路面水損害成因、危害、瀝青路面水損害防治的意義及瀝青路面水損害防治的意義進行了分析和探討,以期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定參考借鑒。
關鍵詞:瀝青路面;水損害;防治;基層
1 瀝青路面水損害成因及危害
導致瀝青路面出現水損害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首先,瀝青路面工程設計不到位,基層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不符合施工規范要求,導致混凝土的使用狀態不能滿足施工需要。基層結構層的組合不合理,厚度偏薄,難以有效承受車輛荷載,在雨水、荷載的作用下,容易出現水損害現象。或者基層排水設計不到位,排水系統不暢通,未能將雨水有效排出,瀝青路面基層長時間存在積水現象,導致水損害無法得到根治。其次,瀝青路面基層施工質量控制不到位,未能分層攤鋪和碾壓成型,影響基層的整體強度和水穩性。或者基層施工的原材料質量控制不到位,配合比設計不合理,瀝青用量過多或者過少,混合料碾壓溫度控制被忽視,振搗施工不到位等,難以有效保障基層的密實度。路面基層碾壓施工完成后,沒有及時做好養護工作,容易導致裂縫出現,影響路面基層的整體強度。此外,通車運營之后,交通量迅速增加,車輛超載現象嚴重,在重載車輛和雨水的作用下,瀝青路面也容易出現水損害現象。
水損害的出現會給瀝青路面帶來多種危害,應該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治。它不僅影響瀝青路面外形美觀,還會導致雨水下滲至路面基層,破壞瀝青混合料的黏結性,導致路面基層軟化,進而出現裂縫、變形、松散、剝離等多種病害,降低瀝青路面工程質量。此外,如果忽視采取有效措施處治水損害,降水會導致路面水膜形成,容易使得車輛在路面產生滑移現象,影響車輛行駛安全。
2 瀝青路面水損害防治的意義
2.1 預防結構層破壞與病害
通過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瀝青路面水損害,加強路面基層材料質量控制,提高混合料的拌和效果,做好瀝青混凝土澆筑、振搗和養護施工。能提高路面基層的穩定性與可靠性,避免結構層受到破壞,有效預防裂縫、沉陷等質量病害出現。
2.2 確保瀝青路面工程質量
水損害的出現會降低路面工程質量,導致各類病害出現,影響結構的穩定性與可靠性。而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施工質量控制,合理設置排水設施,將積水順利排出,能避免雨水出現滲漏現象,有利于確保瀝青路面工程質量。
2.3 保障車輛安全有效運營通過
加強瀝青路面基層施工質量控制,合理設置排水設施,防止水損害現象發生,能有效提高瀝青路面工程質量。進而為車輛順利行駛創造良好條件,預防交通事故發生,確保車輛安全有效運營。
3 瀝青路面水損害防治的基層處治對策
3.1 選擇合適的基層材料級配類型
為提高基層處理效果,有效預防水損害現象發生,首先就應該選擇合適的基層材料,確保級配合理,滿足施工規范要求,為施工順利進行和工程質量提高奠定基礎。加強瀝青混合料孔隙率控制,提高設計水平,重視拌和質量控制,通常孔隙率控制在4%左右為宜。這樣既能確保混合料的高溫性能,還能提高混合料的水穩定性,確保路面基層施工質量,防止雨水從路面基層下滲,提高結構的穩定性與可靠性。可以采用改性瀝青或SMA混合料進行施工,保證混合料孔隙率合格,構造深度滿足要求,為瀝青路面基層混合料攤鋪、碾壓施工創造良好條件。進而確保路面基層質量合格,避免出現滲水現象,實現對水損害現象的有效預防。
3.2 增強基層瀝青與礦料的黏結力
為增強瀝青路面工程質量,實現對瀝青路面剝離現象的有效預防,提高路面基層的耐久性和水穩定性。工程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應該增強質量控制意識,確保基層瀝青與礦料的黏結力。對于路面基層的瀝青混合料,應該確保瀝青與礦料的黏結力不小于4級,而表面層的瀝青與礦料黏結力應該不小于5級。重視礦料的選擇和質量控制,確保礦料質地堅硬、耐磨性強、鑲嵌性能好,常用機制碎石進行瀝青路面基層施工。施工過程中,如果礦料與瀝青的黏結性能較差,可以適當添加抗剝落劑,促進礦料和瀝青的黏結性能提升。另外,利用石灰粉或水泥代替填料,也能取得較好的抗剝落性能,有利于增強瀝青路面基層的水穩定性,進而實現對水損害現象的有效預防,提高瀝青路面工程質量。
3.3 確保瀝青路面基層的水穩定性
提高瀝青路面基層的水穩定性是有效預防水損害現象發生的關鍵。為促進該目標順利實現,其中最為關鍵的內容是確定瀝青最佳使用量,嚴格控制瀝青混合料的空隙率。通常瀝青混合料的目標空隙率應該達到15%~25%,馬歇爾穩定度不低于3.5kN,流值在20~40(0.1mm)之間,瀝青用量應該高于2.5%。施工過程中要合理確定材料的級配組成,提高材料壓實度,確保瀝青混合料空隙率合格,增強瀝青路面的抗滲性能和水穩定性。從而提高瀝青路面基層的抗疲勞性能,有效預防水損害現象發生,保證瀝青路面基層質量和使用壽命。
3.4 提高瀝青路面基層施工壓實度
做好混合料的攤鋪工作,攤鋪完成后立即進行碾壓施工。通常每層瀝青混合料的松鋪系數在20~30cm為宜,一層攤鋪完成并且碾壓合格之后,才能進入下一層碾壓施工。碾壓應該從邊緣向中間進行,并重疊1/3的輪寬,確保碾壓緩慢、連續、均勻進行。速度控制在2~4.5km/h為宜,加強初壓、復壓、終壓每個環節的質量控制。在重視路面基層平整度控制的前提下,也要加強路面基層壓實度控制。一層碾壓完成之后,理解進行壓實度檢測,對不合格部位及時返工,直至壓實度合格為止。
3.5 改善并合理設置基層排水系統
合理設置瀝青攔水帶,將雨水順利引出,避免雨水下滲至路面基層而影響結構的穩定性。可在路邊緣中下層留10~20cm寬槽,鋪上碎石,做成盲溝,或者設置排水管,有利于雨水順利排出。合理設置路拱,保證路面平整度,將瀝青路面雨水順利排出,避免下滲至路面基層。加強中央分隔帶排水處理,設置縱向排水盲溝,將路基的地下水或裂隙水順利排出,有效預防水損害現象發生。
4 結語
水損害的發生會影響瀝青路面工程質量,對車輛通行也帶來不利影響。實際工作中應該認識水損害可能帶來的危害,結合具體工作需要采取有效對策,提高瀝青路面基層處治效果。從而實現對水損害的有效預防,確保瀝青路面處于良好性能和運營狀態,保障車輛安全順利通行。
參考文獻
[1] 王硯.高等級公路瀝青路面常見病害及防治方法研究[J].公路與汽運,2011(05).
[2] 倪志國.瀝青路面水損害防治措施研究[J].交通世界:工程技術, 2014(12).
[3] 杜順成.瀝青路面水損害防治的基層處治措施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5(01).
[4] 趙遷喬,宋夫才.半剛性瀝青路面的水損害及防治措施[J].交通科技與經濟,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