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
8月15日,從農業部獲悉,2017年上半年,農業部在全國30個省(區、市)抽檢了商品飼料、飼料添加劑和飼料原料,并監測了禁用物質。結果顯示,總體狀況較好,但營養衛生指標不合格、超量使用銅鋅添加劑等質量安全問題仍然存在。
監測結果顯示,今年上半年抽檢各類商品飼料2663批次,產品合格率為96.43%。其中,抽檢配合飼料1079批次,合格率96.76%;抽檢濃縮飼料522批次,合格率96.36%;抽檢添加劑預混合飼料344批次,合格率91.86%。
抽檢國產飼料添加劑84批次,合格率100%;抽檢動物源性飼料原料187批次,合格率93.58%;抽檢植物性飼料原料300批次,合格率100%。
同時,農業部還從2237個飼料生產、經營單位和養殖場戶抽檢各類飼料2455批次,未檢出克侖特羅、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蘇丹紅、呋喃唑酮、地西泮、己烯雌酚、氯霉素等禁用物質。
農業部繼6月批準進口16種轉基因作物之后,7月,再次批準進口兩種轉基因作物。根據中美達成的貿易協議,中國政府同意加快對生物技術方面申請的審批。此次是農業部第二次采取行動,批準轉基因作物的進口。
根據農業部官網的報道,這兩種新批準的作物是在7月16日批準的,有效期均為3年,用途皆為“加工原料”。兩種作物分別為先正達公司的5307轉基因抗蟲玉米以及孟山都的87427耐草甘膦轉基因玉米。其中先正達5307玉米將在該公司的“Agrisure Duracade”品牌下銷售,孟山都的87427玉米將在“抗農達”(Roundup Ready)品牌下銷售。
巴西農業、畜牧和食品供應部(Mapa)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7月間,中國從巴西進口的農產品總額達到182.33億美元,同比增長14.7%,是同時期內美國進口巴西農產品總額的5倍。
巴西出口到中國的最主要農產品仍然是大豆。今年1~7月中國共從巴西進口了3940萬噸大豆,占巴西這段時間內出口大豆的77%。除了大豆以外,巴西出口到中國的高纖維農業產品出口總額超過10億美元,增長幅度達到22.7%。
近日,北京市與張家口市飼料企業產業對接會在北京舉行。對接會上,7家北京飼料企業與張家口市部分飼料企業達成合作意向。
近年來,北京市部分飼料企業面臨外遷問題,而張家口市飼料企業正謀求轉型升級,急需引進現代化管理模式、先進生產技術和飼料行業高端人才,以解決飼料企業廠房閑置、產能過剩等問題。與會專家表示,京張兩地飼料企業加強合作,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近日,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選育的新品種NK815憑借豐產性、穩產性、抗性、品質等優勢,日前通過京津冀聯合審定,審定編號為“京津冀審玉20170001”,成為首個京津冀聯合審定的夏玉米新品種,開啟了跨省市主要農作物品種聯合審定的先河。
從北京市農業局獲悉,“NK815”在通過聯合審定之前,已經過第一屆京津冀一體化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玉米專業委員會的初審、三省市農業主管部門的分別公示、三省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主任委員會的分別審核、農業部公示、三省市農業主管部門聯合公告等程序。據悉,早在2015年,京津冀三省市農業主管部門就率先建立了品種審定工作的區域協作機制,即京津冀一體化農作物品種審定機制。這種機制打破行政區域對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的限制,在保留京津冀獨立開展農作物品種審定的基礎上,京津冀三省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共同確定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相適應區域的試驗區組、試驗方案和品種審定標準,實行統一審定。
近日,因被檢出含有未經批準的轉基因成分,一批美國苜蓿草被天津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實施了監督退運處理。
據了解,該批苜蓿草在申報時顯示為非轉基因,貨物共計500捆,重349.16噸,貨值為10.13萬美元。檢驗檢疫人員在完成現場查驗后,抽取樣品進行檢測時,發現其中含有未經我國批準的轉基因成分,遂判定貨物不合格,并進行監督退運處理。
日前,深圳檢驗檢疫局對一批進口自中國臺灣的不合格飼料添加劑進行了監督銷毀,該批飼料添加劑共200千克、貨值560美元。
據悉,該批飼料添加劑產自中國臺灣,根據生產企業提供的資料及產品標簽,其原料成分為植物乳酸菌、淀粉酶,商品成分為果寡糖和淀粉,并未顯示含任何動物源性成分。檢驗檢疫工作人員對其采樣送檢進行潛在風險監控,檢測結果顯示送檢樣品的牛源性成分結果為陽性,與企業申報不符。
根據我國進境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的準入要求,含動物源性成分的飼料添加劑須履行準入程序,完成境外生產、加工企業的注冊登記。未經注冊登記的含動物源性成分的飼料添加劑,由于原料及加工工藝不明,具有傳播動物疫病的風險,所以檢驗檢疫人員按規定對其做出銷毀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