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糧油信息中心
2017年7月國內外大宗飼料原料市場分析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
7月份玉米大多進入生殖生長期。月底東北地區、內蒙古、華北春玉米大部處于拔節至吐絲期,西北地區大部處于開花吐絲期,西南地區處于吐絲至乳熟期,部分進入成熟期;華北、西北、黃淮夏玉米大部處于拔節期,黃淮西部進入開花吐絲期,西南大部處于吐絲期,部分進入乳熟階段;全國春玉米、夏玉米一、二類苗比例分別為96%、97%。從氣候條件看,雖然局地旱情持續,但總體氣候條件利于玉米生長。數據顯示,截至7月31日,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地區7月份降水量分別為正常值的49%、65%、30%和59%,氣溫分別比正常值偏高1.6、1.5、1.6℃和1.8℃。
7月份,產區農戶余糧基本見底,市場糧源供應主要依賴于政策性玉米以及貿易商庫存。截至7月28日,臨儲玉米累計成交3928萬t,有效增加了市場供應。從需求角度看,國內玉米飼料需求依然強勁。盡管7月份生豬價格小幅回落,但自繁自養企業養殖利潤在150元/頭以上,生豬存欄數量仍處于恢復增長期,飼用玉米需求繼續增加。東北玉米深加工補貼政策于6月底結束,7月份東北地區深加工行業開工率整體下降,酒精企業開工率下滑尤其明顯,玉米深加工用糧需求有所減少。7月份,淀粉行業平均開工率為74%,比上月下降1個百分點。酒精行業平均開工率為47%,比上月大幅下降2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均下降3個百分點。
7月份,國內玉米價格總體表現為先漲后降。7月上旬受物流制約,臨儲陳玉米出庫較為緩慢,同時2016年新玉米余糧所剩無幾,市場供應偏緊,北方港口玉米價格堅挺,華北地區深加工企業普遍提價采購玉米。7月中下旬,前期成交的2013年臨儲玉米以及6月底開始拍賣的2014年產臨儲玉米開始逐漸供應市場,華北地區到貨量明顯增加,企業繼續提價采購的意愿下降,加之8月底南方及華北春玉米即將上市,對后市看跌預期增強,貿易商出貨也較前期增加,玉米價格整體下挫。7月31日,錦州港陳玉米平倉價1660元/t,比月初下降90元/t;廣東地區玉米到港價1770元/t,比月初下降70元/t。山東壽光地區深加工企業玉米收購價1770元/t,比月內高點下降90元/t,比月初下降60元/t。
7月份,美國農業部供需報告預計2017/18年度美國玉米播種面積為9090萬英畝,較6月份上調90萬英畝,但低于上年度的9400萬英畝;預計產量為142.55億蒲式耳,比6月份上調1.9億蒲式耳,但低于上年度的151.48億蒲式耳。預計2017/18年度全球玉米產量為10.37億t,低于上年度的10.69億t。預計2017/18年度全球消費量10.64億t,比上年度增加955萬t。產量減、消費增,2017/18年度全球玉米期末庫存為2.01億t,低于上年度的2.28億t,但高于上月的1.94億t。2016/17年度全球玉米供應龐大,7月CBOT玉米期貨價格震蕩下行,主要影響因素是天氣和美國農業部月度供需報告,總體利空。7月31日CBOT玉米9月合約報收372美分/蒲式耳,比月初下跌16.5美分/蒲式耳,跌幅4%。
2017年6月我國進口玉米38.31萬t,5月為4.22萬t,上年同期為6.69萬t。2016/17年度(10月至次年9月)已累計進口玉米92.19萬t,同比減少70.26%。7月31日,美國2號黃玉米近月船期到港價測算為1531元/t,比7月初下降75元/t,比當日廣東港口國產玉米價格低239元/t,理論進口利潤比月初擴大5元/t。
7月份,河北、山東兩省于7月6日啟動托市收購,至此主產區6省已經全部啟動托市收購,托市收購執行區域的擴大支撐新麥價格,新麥價格呈現穩中上漲態勢。7月份,貿易商及面粉企業前期均已建立一定庫存,收購心態趨于緩和,市場新麥收購有所放緩。國家糧食局數據顯示,截至7月31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5533萬t,7月份平均5日收購量為378萬t,低于6月份的605萬t。由于新麥收購速度放緩,價格逐漸趨于平穩。截至7月31日,河北石家莊地區制粉企業普麥進廠價格為2470元/t,山東濟南地區普麥進廠價格為2470元/t,河南鄭州地區普麥進廠價格為2460元/t,安徽宿州制粉企業普麥進廠價為2410元/t,江蘇徐州普麥進廠價為2410元/t,均較月初上漲20~50元/t。
7月份,由于政策性小麥與新季小麥相比沒有價格優勢,并且今年新季小麥質量較好,政策性小麥成交處于低位。7月份共進行4次政策性小麥拍賣,周平均成交量為1.19萬t,低于6月份的4.52萬t,遠低于5月份的34.9萬t。7月份面粉處于需求淡季,南方地區遭遇高溫與降水相交替的氣象條件,面粉儲存難度加大,企業為保證出貨量小幅下調面粉價格。隨著新麥使用比例的提高,企業制粉成本下降也利空面粉價格。截至7月31日,華北地區面粉出廠均價為3055元/t,較月初下跌33元/t。目前面粉處于消費淡季,全國制粉企業的平均開工率處于較低水平。監測顯示,7月底全國受調查制粉企業平均開機率為44%,較年內平均水平低5個百分點。
7月份,麩皮價格呈現先漲后跌的態勢。一是由于飼料企業經過前期的備貨,7月中旬之后對于麩皮的采購積極性已經明顯減弱。二是7月下旬豆粕及玉米價格的下行,帶動整體飼料原料價格下跌。三是由于飼料企業普遍懷有“買漲不買跌”的心態,認為麩皮價格尚未跌至底部,因此不急于采購。截至7月31日,華北地區麩皮出廠均價為1444元/t,較月初基本持平,較7月中旬的高點下跌62元/t。7月份,面粉及麩皮價格的下跌制約制粉利潤,然而隨著新麥使用比例的提高,制粉成本下降,有利于制粉利潤的好轉。監測顯示,7月底河北石家莊地區制粉企業理論加工利潤為-4元/t,山東濟南地區為-11.2元/t,河南鄭州地區為37.6元/t,三地平均利潤為7元/t,較月初小幅上漲2元/t。
海關數據顯示,2017年6月我國共進口小麥45.3萬t,環比減少9.8%,同比減少5.1%。其中,美國小麥21萬t,占46.4%。澳大利亞小麥15.3萬t,占33.8%。加拿大小麥6.6萬t,占14.6%。2017年1~6月累計進口小麥262.9萬t,同比增長48.1%。其中澳大利亞仍然是我國主要的小麥進口國,進口量達到125.52萬t,占總進口量的47.74%;其次是美國101.45萬t(38.59%)以及哈薩克斯坦20.31萬t(7.73%)。我國進口的小麥多為優質強筋和弱筋小麥,而今年我國部分主產省種植結構調整,河南、河北、山東等主產省優質小麥產量增加,預計后期優質小麥價格將低于上年。2017年美國小麥播種面積大幅減少,全球小麥減產,國際小麥價格呈現上漲趨勢。當前美麥到港價與廣州港同品質國產麥價差為-650.1元/t,上年同期為-769.79元/t,價差同比縮小119.69元/t。由于國內外價差縮小,預計小麥進口同比減少。8月份預計,我國2017/18年度小麥進口量為300萬t,較上年度減少125萬t,降幅為29%。
當前東北、西北、內蒙古大部分地區大豆處于分枝至結莢期,黃淮處于第三真葉至開花期。今年東北、內蒙古大部分地區氣溫較常年偏低1~4℃,熱量條件略顯不足。大部分地區土壤墑情維持適宜或較適宜狀態,光照和水分條件總體有利于大豆生長發育。天氣預報顯示,8月上旬東北地區降雨量有20~50 mm,東北地區南部等地降雨量有70~100 mm,降水利于土壤增墑蓄墑和增加庫塘蓄水,部分缺墑地區土壤墑情得到明顯改善,對大豆生長有利,預計黑龍江地區大豆單產好于去年。進口方面,6月份我國大豆進口量為769萬t,低于前一月的959萬t,也低于市場預估的880~900萬t,預計7月份到港860萬t,由于6月份延遲到港,實際進口可能高于預估,預計8~9月份進口1450萬t,2016/ 17年度進口總量為8900萬t,同比增長6.9%。2017/18年度進口量進一步增至9200萬t。
國內需求方面,6月份農業部監測的400個縣生豬存欄環比下滑0.2%,同比減少3.2%;能繁母豬存欄環比下滑0.5%,同比減少2.4%。而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底生豬存欄4.350萬頭,同比增長0.4%;生豬存欄從去年3季度開始恢復,今年1季度已經同比增加。上半年生豬出欄增長0.7%,豬肉產量增長0.8%,從豆粕消費情況看,統計局的數據更可信。7月份豬料消費需求良好,禽料受到去產能的影響消費大幅下降,水產料保持雙位數的增加,但由于大豆壓榨維持高位,豆粕庫存依然走高。7月底國內油廠豆粕庫存為125萬t,較上月底增加18萬t。2016/17年度我國豆粕消費增幅預計為7.4%,下年度增長6.1%。6月底國內沿海油廠豆油庫存約142萬t,較上月底增加12萬t,油廠保持高開機率,使得豆油供應不斷增加,預計9月份之前國內豆油供應依然充足。預計2016/17年度我國豆油消費量同比增90萬~1450萬t,預計2017/18年度進一步增至1530萬t。
國際市場方面,7月中上旬受干旱天氣影響,美豆生長優良率持續下調,截至7月23日,美國18個大豆主產州的大豆平均優良率為57%,低于生長初期的67%,也低于上年同期的71%,連續第5周下滑,市場開始交易46~48蒲式耳/英畝的單產。7月30日大豆生長優良率上調至59%,但仍是近年來低位。根據產量模型預計,8月份美國農業部預估單產將下調至46.7蒲式耳/英畝,對應期末庫存為4億蒲式耳。天氣預告8月上旬天氣狀況良好,預計未來幾個月將逐步上調單產預估,中長期看美豆價格仍難突破1050美分/蒲式耳。
國內外價格方面,7月底黑龍江地區食用大豆收購價格在4000~4100元/t,與上月同期基本持平,油用大豆收購價格在3740~3780元/t。9月船期巴西大豆對我國CNF報價425美元/t,折合完稅成本3457元/t,較上月上漲240元/t。
(一)玉米市場2017年我國農業供給側改革繼續推進,按照《農業部關于“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玉米種植面積將繼續調減。8月份預計,2017年我國玉米播種面積為3540萬hm2,比上年減少136萬hm2,減幅3.7%;玉米產量為2.115億t,比上年下降805萬t,降幅3.7%。預計2017/18年度我國進口玉米150萬t,比上年度減少30萬t,減幅16.7%。
8月份預計,2017/18年度我國玉米消費量為22197萬t,比上年度增加1729萬t,增幅8.4%。其中2017/18年度飼料消費預計為1.29億t,比上月預測上調300萬t,比上年度增加800萬t,增幅6.6%。2017年生豬養殖利潤從2016年高點回落,但利潤依然較好,生豬存欄總體回升,畜禽養殖繼續向好,提振玉米飼料消費需求。2017/18年度工業消費預計為7300萬t,比上年度增加900萬t,增幅14.1%。受原料玉米價格下降影響,淀粉價格處于2009年以來低位,傳統淀粉需求明顯增加,如淀粉糖廠、氨基酸、醫藥行業等;同時還衍生出淀粉在新領域的應用,比如塑料制品廠、煤球制造廠甚至建筑行業等。酒精及燃料乙醇行業也呈擴張趨勢,都將增加玉米工業需求。
由于玉米產量和進口量下降,消費需求增加,預計2017/18年度玉米市場結余量近7年首次轉負,為-900萬t,比上月下調300萬t,比上年度減少2564萬t,減幅154%。
(二)小麥市場8月份預計,2017年全國小麥播種面積為2400萬hm2,較上月下調6萬hm2,較2016年減少18.7萬hm2。其中,冬小麥播種面積2243萬hm2,比上月低7萬hm2,較上年減少21.7萬t,降幅1%;春小麥播種面積157萬hm2,比上月高1萬hm2,較上年增加3萬hm2,增幅1.9%;全國小麥單產量為5.425t/hm2,較上月上調28千克/hm2,較2016年增加98千克/hm2,其中,冬小麥單產為5.504t/hm2,比上年增加108千克/hm2,增幅為2%;2016年全國小麥產量13020萬t,較上月上調35萬t,較2016年增加135萬t,增幅為1.04%。其中冬小麥產量為12345萬t,較上月上調30萬t,較2016年增加126萬t,增幅為1%;春小麥產量為675萬t,較上月上調5萬t,較2016年增加9萬t,增幅為1.4%。
由于我國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全國城鎮化比率增加,全國食用消費呈下降趨勢;由于全國小麥平均價格大幅高于玉米價格,預計2017/ 18年度仍將保持較大價差,小麥工業消費和飼用消費均較上年度下降。8月份預計,2017/18年度國內小麥消費總量為10370萬t,較上年度減少401萬t,減幅3.7%。其中,食用消費為8750萬t,與上月持平,較上年度減少100萬t,減幅1.1%;飼料消費為500萬t,與上月持平,較上年度減少200萬t,減幅30.8%;工業消費為650萬t,與上月持平,較上年度減少100萬t,減幅11.7%。
由于2016年國際小麥價格處于10年低點,2017年全球小麥減產,預計2017/18年度國際小麥價格將會反彈。2017/18年度國內小麥產量質量均好于上年,預計小麥價格將低于上一年度,內外價差將會縮小,小麥進口數量將同比下降。8月份預計,2017/18年度我國小麥進口量為300萬t,與上月持平,比上年度減少125萬t。預計2017/18年度全國小麥供求結余量為2914.5萬t,較上年度增加375.8萬t,增幅15.9%。
(三)大豆市場2017/18年度,我國大豆新增供給量預計為10640萬t,其中國產大豆產量預計1440萬t,大豆進口量預計9200萬t。該年度大豆榨油消費量預計為9300萬t,較上年度增加500萬t和5.7%,其中包含250萬t國產大豆及9050萬t進口大豆;大豆食用及工業消費量預計為1395萬t,較上年增加45萬t,年度大豆供需缺口預計為135萬t。
2017/18年度,我國豆粕新增供給量為7310萬t,較上年度增加392萬t,其中豆粕產量預計為7307萬t。該年度飼用豆粕消費量預計為6950萬t,較上年度增加400萬t,年度國內總消費量預計為7115萬t,較上年度增加405萬t。該年度豆粕出口量預計為180萬t,年度國內豆粕供需結余量預計為15萬t。
2017/18年度,我國豆油新增供給量預計為1728萬t,較上年度增加67萬t。其中豆油產量預計為1678萬t,豆油進口量預計為50萬t。該年度豆油食用消費量預計為1530萬t,工業及其他消費量預計為160萬t,年度國內豆油供需結余預計為28萬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