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完美主義傷了自我
小張是個優秀的大二女生,不僅相貌出眾,而且多才多藝,所有同學都評價她秀外慧中。可是,她卻帶著萬分的焦慮來到咨詢室。從她躲閃游移的目光中,我感受到她的緊張與焦躁情緒。
我簡單介紹了心理咨詢的相關原則,特別重申了保密原則,打消了她的疑慮。小張從小就是個讓父母放心的女孩子,長得可愛,成績優秀,在長輩們的寵愛下她成為同學羨慕和追隨的對象,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發現自己漸漸要維持這樣完美的形象需要越來越多的努力,內心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所有人都只看見她外在的春風得意,卻沒人知道她在平時總要不斷地要求自己每件事必須做到最好,努力讓所有人都喜歡自己。逐漸地,她開始覺得自己力不從心,越來越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我再這樣下去快要瘋掉了。”她憤憤不平地說,“我好像是為別人活著,盡力把自己表現得無可挑剔,所以感覺活得太累,我很在意別人怎么看我。”小張一臉的委屈,說著說著眼圈開始發紅,淚水在眼眶里打轉。“你能做到這樣真的很不容易,這么多年一直委屈自己。我想知道最近發生了什么事讓你不得不走進咨詢室的呢?”小張終于控制不住失聲痛哭。半月前,她組織的一個舞蹈節目在評比中落選了,小張為這個節目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甚至自己的一門功課也因節目耽誤了。可是一切努力卻換來的是失敗的結局,到現在她還是不能接受。
這時,我發現她雖然哭了出來,但由于積壓太多的情緒在心底仍沒辦法發泄,我用認知領悟技術和敘事療法,分析她的歪曲認知和完美傾向,指出她將別人的要求內化作自己的行為標準,壓抑了她的自我。“這件事的失敗帶給你的是挫敗感,反過來想,它在某方面是不是也為你帶來好處呢?”“是讓我總結經驗嗎?我可沒發現這件事對我有什么好處。”“你在做這件事的時候,付出了很多精力和心思,你是否也獲得一定的便利和收獲呢,比如老師對你的器重和同學對你的信任。”“雖然獲得一些好處,但結果是失敗的,我感到很難受。”“你說過同學和老師并沒有責怪你的意思,你的自責來自你太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小張陷入長長的思考。
經過四次咨詢面談,小張臉上的笑容漸漸多起來。她認識到自己個性中的完美主義傾向。尤其是失去自我的完美主義傾向是她產生焦慮和身心疲憊的根源。電話回訪,她說現在已經學會了對有些人的要求說不,與同學溝通后大家反而更能理解體諒她了。她心里不再那么壓抑了。
小張以前太在乎別人的看法,總希望自己能得到認同和肯定,對自己做得每一件事過分追求完美,卻壓抑著自己的情感需求,使自己長期處于緊張和疲勞狀態下,這樣一經挫折,便會引發負性情緒及不良反應。除了她對自己要求過高以外,周圍環境因為過去習慣印象,也會對她保持相當高標準的期望,所以小張不僅要調整對自己的期望值,也要調整自己與周圍環境的關系。而不是一味壓抑自己滿足他人。她的負性思維表現在非此即彼。當面對自己失敗時,老把問題攬在自己身上,就產生極大的自我厭惡和排斥。這時若讓她單純地不要在乎別人的看法,可能會導致她對自我的完全否定,打擊自信心,失去自我。所以確定正確的咨詢目標尤其重要。咨詢過程中,圍繞著“我是誰”、“我的負性思維和歪曲認知”及如何調整人際關系展開,使來訪者自己意識到問題根源所在。
完美主義傾向即對完美的過于在意和追求,為自己或他人設置超越現實的高標準,對失誤、失敗、缺陷無法接受,同時對完美、完整、純潔過于偏執。其后果往往給自己或他人帶來極大的精神壓力,破壞正常人際關系,導致情緒失控,造成負面影響。完美主義者常見的非理性想法,例如“我一定要做得完美,否則”、“我必須完美,別人才喜歡我。”、“如果我犯了錯,那么我就是失敗者。”因此減輕完美主義傾向要做到以下原則:1. 真心喜歡自己,提高自我價值感;2. 接納自己,學習與自己缺點相處;3. 檢視迫使自己完美的動力來源;4. 扭轉負向思維,發展正面理性思維。
并不是說追求完美不好,對自身完善的追求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但如果像小張這樣完美主義傾向,其結果是使自己和別人都會產生痛苦。
勝利海洋鉆井公司方舟EAP服務中心 景 超
責任編輯:陳爾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