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告訴你,致富之路在哪里?
——2016農業政策大全
眼看2016已到年底,大家最為關心的是,2017乃至2018年,國家對農業將有哪些重大調整?作為農業從業者,應該怎樣抓住政策機會,成功致富呢?
1、解讀《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
10月20日,國務院發布《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對未來五年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方向和實施路徑作出了明確安排。農業部長韓長賦總結:“如果要有個通俗的說法,‘十三五’農業現代化就是要‘為全國人搞飯、為農村人搞錢、為城里人搞綠’。”
這些數據,哪些和您有關?
計劃到“十三五”末:
糧食(谷物)綜合生產能力達到5.5億t,小麥稻谷自給率穩定在100%。
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要穩定在97%以上,全國“菜籃子”產品生產大縣規模種養基地基本實現生產過程標準化、規范化。
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達到90%以上。
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30%以上。
確保建成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8億畝,力爭完成10億畝,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0%,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
多種形式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占比達到40%,畜禽養殖規模化率、水產健康養殖示范面積比重達到65%。
這些結構調整,哪項需要您來配合?
適當減少玉米種植面積:重點調減東北冷涼區、北方農牧交錯區等“鐮刀彎”地區。2016年預計調減3,000萬畝以上,調減面積主要用于種植大豆、馬鈴薯、雜糧雜豆和飼草。
恢復和增加大豆種植面積。推進糧改飼,擴大糧豆輪作范圍。在棉花、油料、糖料、蠶桑優勢產區建設一批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基地。
穩生豬:即在優化生豬生產布局的同時,支持發展規模養殖場,穩定豬肉供給。
興奶業:種好草、養好牛、產好奶,加強奶源基地建設,培育國產優質品牌,加強消費引導,全面振興中國奶業。
推進以生豬和草食畜牧業為重點的畜牧業結構調整,促進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布局調整,擴大優質肉牛、肉羊生產。
推進以保護資源和減量增收為重點的漁業結構調整,合理確定湖泊和水庫等公共水域養殖規模,穩定池塘養殖,降低捕撈強度,規范有序發展遠洋漁業。
壯大特色農林產品生產,推廣名優品種和適用技術,建設一批原產地保護基地,培育一批特色明顯、類型多樣、競爭力強的專業村、專業鄉鎮。
2、重磅!2017農業項目扶持政策來了!
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10月12日發布《關于做好2017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發展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以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涉農企業等為扶持對象,以貼息、補助等方式帶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為手段,大力發展農業優勢產業。
《通知》還要求,要加大貼息力度,重點扶持涉農企業、農民合作社等。財政補助重點用于扶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
什么樣的項目能得到支持?
《通知》里明確指出:大力扶持經濟林及設施農業種植基地、養殖基地、農產品加工、農產品流通設施、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等建設;
優先扶持以基地建設、新技術和新品種引進與推廣、種養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等為主要內容的項目。
不予受理的項目:
①對國家產業政策限制和淘汰的相關項目(參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3年本]》);
②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名錄和有關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公約附錄的動植物加工流通項目;
③已申報2017年農業綜合開發部門項目的單位申報的項目;
④有不良誠信記錄或被列入黑名單的涉農企業和農民合作社等申報的項目;
⑤其他未按規定申報的項目等。
什么樣的主體有資格申請?
申報項目的涉農企業應具有法人資格;工商管理部門注冊登記且經營一年以上,具有一定的經營規模和持續經營能力,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和自籌資金能力;沒有不良誠信記錄;建立了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經營管理制度和機制,管理規范。
申報項目的農民合作社應具有法人資格;注冊登記且經營一年以上;沒有不良誠信記錄,具備持續經營能力和相應的項目建設與經營管理能力;符合農民合作社有關規定,產權明晰,章程規范,運行機制合理,管理比較規范,示范帶動作用強。
其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申報項目的要求由各省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確定。
資金扶持方式有哪些?怎么選?
根據資金扶持方式的不同,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發展項目主要分為貼息項目和財政項目兩類。
同一項目單位在同一年度內(以資金安排年度為準)只能獲得一種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資金扶持方式。
所以,大家要根據自己項目的實際情況來選擇。
①貼息項目
財政貼息是政府提供的一種較為隱蔽的補貼形式,即政府代相關主體支付部分或全部貸款利息。
《通知》提出:要加大貼息力度,重點扶持涉農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支持范圍
貼息項目應優先支持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規劃的產業。
對于未列入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規劃但市場發展前景好、示范帶動作用強的其他產業,也可列入扶持范圍。
②財政項目
財政補助是政府直接給予相關主體相應資金等支持。
《通知》提出:財政補助重點用于扶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項目要求:
財政補助項目要符合當地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規劃,有助于補齊農業產業鏈條短板,提高農業產業整體發展能力和競爭力;資源優勢突出,區域特色明顯;市場潛力較大,輻射帶動能力強,顯著帶動農民增收,預期效益好;建設方案、產品技術和工藝路線合理,項目建設符合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利用要求,有利于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投資估算合理,自籌資金來源有保障,籌資方案可行;土地流轉用地或項目建設用地手續合法。
鼓勵財政補助項目實行“先建后補”管理方式。單個財政補助項目的財政資金申請額度不高于自籌資金額度。
3、《農業農村大數據試點方案》發布,錯過這一商機,不知道還要等多久!
10月18日,農業部《農業農村大數據試點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印發。這一《方案》的頒布將助推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有效實現農業大數據共享
未來農村將快速升級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的建設,形成全面覆蓋省級農業農村的大數據共享平臺,深化農業專項數據建設,促進信息共享共建。因而,未來不懂信息共享,不能抓住農業大數據的農人們將不戰而敗。
政府將加大對農業發展的扶持
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農業發展的扶持。《方案》中也強調要發揮各地農業部門及企業、科研單位、行業協會的作用,推動農業大數據的建設。因而,農業企業或農業從業者積極配合農業大數據的建設,將有望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市場積極性將大幅提高,滯銷有望解決
面對市場的競爭,不少農人在生產經營方面存在跟風的現象。這一現象的產生源于對市場的把控不夠。隨著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推進,未來農人將高效掌握農業市場信息,緊抓市場需求。
1、養殖企業要交環保稅了!快點看好你的豬!
8月29日,《環境保護稅法》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草案提出在我國開征環境保護稅(以下簡稱“環保稅”)。
排放低于標準50%減半征收環保稅,明確提出規模養殖不在免稅范圍內
草案明確提出為鼓勵企業通過采用先進技術減少污染物排放,納稅人排放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50%的,減半征收環境保護稅。在五項免稅情形中,明確提出規模養殖不在免稅范圍內。
起征點?豬場規模存欄500頭
2015年6月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征求意見稿)》,其中對規模化養殖場的起征稅標準定義為存欄規模大于50頭牛、500頭豬、5,000羽雞、鴨等的禽畜養殖場。
稅額怎么算?
現行排污費收費標準作為稅額下限。這是否意味著:環保稅稅額相比現行排污收費標準只多不少呢?
草案將現行排污費收費標準作為環保稅的稅額下限,并規定大氣污染物稅額為每污染當量1.2元;水污染物為每污染當量1.4元;固體廢物(其他固體廢物,含半固態、液態廢物),稅額為每噸25元。
通常,豬場排放主要有水污染物和固體污染物兩種。應稅水污染物的污染當量數,以該污染物的污染當量值(千克)計算。每種應稅水污染物的具體污染當量值,依照《應稅污染物和當量值表》執行。
每一排放口的應稅水污染物,區分重金屬和其他污染物,按照污染當量數從大到小排序。其中,重金屬污染物按照前5項征收環境保護稅;其他污染物按照前3項征收環境保護稅。
而對于無法進行實際監測或物料衡算污染當量數的禽畜養殖業等小型排污者,按照養殖數量核算,每0.1頭牛、1頭豬或30羽家禽換算1當量。
禽畜養殖業污染當量值
說明:①本表僅適用于計算無法進行實際監測或物料衡算的禽畜養殖業、小型企業和第三產業等小型排污者的污染當量數。
②僅對存欄規模大于50頭牛、500頭豬、5,000羽雞、鴨等的禽畜養殖場征收。
稅額優惠:
污染物的濃度值低于排放標準50%以上,且未超過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一定期限內征收減半。
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污染物排放標準50%以上,且未超過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在一定期限內減半征收環境保護稅。

環境保護稅打算怎么收?

第一類水污染物污染當值

pH、色度、大腸菌群數、余氯量污染當量值

第二類水污染物污染當量值
3、養殖業將迎來重大政策性變革,關注等級五顆星!
優惠政策類
①畜牧標準化養殖政策
這是一項中央財政投入資金支持發展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的政策,主要支持生豬類標準化規模養殖基地建設以及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建設。支持內容包括養殖場水電路改造、防疫、糞污處理、擠奶、質量檢測等。
②動物防疫補貼政策
1、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疫苗補助政策;2、畜禽疫病捕殺補助政策;3、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助政策;
4、豬定點屠宰環節病害豬無害化處理補貼政策。
③農機補貼政策
一般農機單臺不超5萬,擠奶機械、烘干機單機補貼額不超過12萬元;高性能青飼料收獲機單機補貼額不超過15萬元。
④農村沼氣建設政策
這項補貼政策的主要內容是:在養殖業發達和養殖污染嚴重的地區,以畜禽糞便為原料建設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并做到與畜牧業規模化養殖相配套。
養殖業有哪些賺錢商機?
養殖業屬于一個“蓬勃發展”的產業,2016年一號文件中,透露了很多發展商機,下面一起看看吧!
機會一:標準化規模養殖
與規模種植一樣,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將獲大力支持。在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過程中,規模化將是必經之路。未來規模養殖將成重點發展方向。
利好1:規模養殖的巨額補貼
除畜牧良種補貼外,還可拿到規模養殖的補貼,此外,還有一些專門政策,如針對某些品種的養殖大縣,另有專門獎勵政策。
利好2:標準化示范養殖,還可拿到政策扶持資金
針對標準化示范養殖基地,帶動當地農民發展的,各地區有相關扶持政策。
機會二:生態養殖
當前,畜禽養殖污染已經成為農業面源污染的重要來源,破解糞污綜合利用問題迫在眉睫。因此,兼顧生產生態兩大目標,農牧結合、循環發展作為破解畜禽養殖污染難題的生態養殖將成為重點發展對象。
利好1:生態養殖的巨額補貼
國家對環境問題越來越重視,對生可持續發展、可循環的生態農業扶持力度很大,尤其對生態養殖的扶持尤為巨大。
利好2:用地、用水、用電政策優惠
除直接補貼外,還可享受國家對畜牧養殖的用地、用水、用電等方面有不同程度地優惠政策,以節省投入成本。
機會三:特色養殖
隨著大農業的發展,農業發展越來越向精細化、特色化發展。新、奇、特將成為農業新的關注點,特種養殖將成為新的農產品價格增漲點。
利好1:“一縣一特”補貼項目
針對形成規模、形成特色的養殖項目,可申報“一縣一特”產業發展試點項目,補貼額度300~500萬元。
機會四:政策性保險將持續加大
由于養殖業風險不好預測,除了天災外,環境污染導致疫病嚴重,增加了畜禽病死亡率,養殖業風險很高。為防范風險,保證養殖業健康安全發展,2016年一號文件明確提及農業保險內容,加大保險力度以及范圍。
隨著時代的發展,政策的不斷利好,農業領域也在發生著潛移默化的改變。種種新奇元素的注入,使得這個行業更加朝氣蓬勃。這些變革你是否知道呢?對于個中的良機,你能否把握住呢?■
(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規模養豬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