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商品豬養殖態勢持續穩定,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我國生豬養殖具有較明顯的區域性,主要分布于長江流域、華北地區以及東南沿海地帶。近年來,我國商品豬養殖規模總體保持穩定態勢。目前,我國生豬養殖無論是種豬養殖還是商品豬養殖主要以散養和小規模養殖為主。由于散養存在飼養水平參差不齊、獸藥殘留無法控制等諸多缺點,而規模化、標準化養殖企業在資金、技術、質量管理等多個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但中國人口眾多,生豬消費量巨大。建設大型養豬企業投資大,對環境的污染治理成本高,防疫難度大,對人多地少的中國來說,難以全面推廣。真正要解決中國的豬肉供應問題,發展適度規模的家庭豬場是較好的模式。
適度規模的家庭豬場是以家庭成員為主的經營單元,一般出欄500~3,000頭,整個收入以養豬為主。其優勢是經營靈活,有土地,生產成本低,污染治理和豬病防治較容易。適度規模的家庭農場主要專業從事生豬的飼養,而防疫、設備、種豬更新交由大中型的專業公司。

2006~2015年全國生豬出欄頭數(萬頭)
養豬產業鏈包括飼料、養殖、屠宰和肉制品加工四大環節。其中飼料行業是養殖的支持;養殖業是產業鏈的核心;屠宰和肉制品加工直接與終端銜接,是拉動整個產業鏈需求的關鍵。生豬產業鏈因為豬肉消費量巨大的市場需求帶動了整個產業鏈各環節市場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肉豬出欄頭數整體呈穩步增長趨勢。2015年我國肉豬出欄數為7億頭,同比下降4%,2006~2015年10年間其生豬出欄量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僅為1.63%;產量方面,2015年我國豬肉產量為5,487萬t,同比下降3.3%,2006~2015年10年間豬肉產量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為1.85%。截止2016年3月,生豬存欄量連續27個月同比均呈下降趨勢。

2006~2015年全國豬肉產量(萬t)
生豬養殖業向規模化養殖發展的過程中,依靠品種改良和充分發揮生豬遺傳性能,來提高養殖效益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因此,品質好、生產性能高的良種種豬的需求將會持續增加。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豬肉消費需求仍將繼續剛性增長,城市居民畜產品消費升級帶來優質安全畜產品需求不斷增加。隨著人們對符合高食品安全標準和高品質豬肉的需求的逐漸增加,將為健康養豬生產企業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
(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規模養豬編輯整理。)

生豬養殖業規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