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輝+姜超
【摘 要】 航標建筑物燈塔尤其是歷史燈塔曾經在航海中發揮重要作用,為保護這些燈塔并適應當今航運發展需要將對其進行修葺。為防止修葺過程中工程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以及歷史燈塔對游客開放中可能對環境的不利影響,通過分析燈塔建設的現狀,從采用新型環保材料、重復利用原有材料、嚴格控制污水和廢氣的排放、及時修復生態環境、妥善處理廢棄物、提高施工人員環保意識、從保護生態的角度合理選址等方面提出建議,對歷史燈塔修葺保護與環境保護提出四方面建議:保護與商業化開發要平衡;采用新材料、新工藝,減少污染;引入環保標準化體系;綜合考慮燈塔周邊建設規劃。現代社會燈塔的建設應該與環保理念相統一,只有燈塔建設在發揮好導航職能的同時還能兼顧到環境保護,燈塔才能成為有血有肉有靈魂的建筑,才能成為造福千秋萬代的建筑。
【關鍵詞】 航標建筑物;燈塔;改建;修葺
0 引 言
航標是船舶航行安全的重要保障,它與環境保護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航標建筑物燈塔(簡稱燈塔)是建于航道關鍵部位附近的一種塔狀發光航標,它作為航標的一種,自然與環境保護也有著密切的關系。[1]
雖然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帶來了雷達應答器(SART)、差分全球定位系統(DGP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綜合導航系統等高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作為視覺航標的燈塔,其原本的導航作用越來越弱化,導航價值也在日益減少,但是,在船員和漁民的心中,燈塔依舊是茫茫大海上的安全保護神,是吉祥的象征。燈塔的歷史不僅反映了近代文明發展史,也反映了近代航標建設史?,F今燈塔的建設以改建老舊燈塔和修葺歷史燈塔為主。
1 燈塔的改建與環境保護
1.1 燈塔建設現狀
燈塔與人類航海活動有著緊密關系,燈塔也因為人類航行而被賦予了生命。燈塔在指引人類在大海上航行的同時也體現著自身的價值――“燃燒自己,照亮他人”。我國現存的燈塔每個都具有獨特的魅力和觀賞性,燈塔的建設凝聚了眾多建筑師的智慧,不僅具有很高的建筑參考價值,而且還是我國歷史文化的寶貴財富。
有些年代久遠的燈塔因為遭受自然災害而損壞,有些燈塔因為工程技術局限等因素選址不夠合理而不再適用于現代航?;顒拥膶Ш阶饔茫虼?,這些燈塔需要在原地或重新選址后改建。
1.2 對燈塔改建的環保建議
(1)采用新型環保材料 燈塔的改建或重建會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資源,如果采用新型環保材料,不僅能增加燈塔的使用年限,更可以減少能源和資源的消耗,降低環境的破壞程度,達到環保的目的。
(2)就地取材,重復利用 燈塔的重建應盡可能利用廢舊燈塔尚可使用的建筑材料。廢舊燈塔拆除時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大量建筑垃圾,而處理建筑垃圾會對環境保護造成很大的壓力,如果能有效地循環利用這些還可利用的建筑材料,不僅節約資源,節約經費,還能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3)嚴格控制污水排放 燈塔的建設都在海洋或河道附近,如果施工中產生的污水及生活污水未經適當處理就排放,會造成海洋、河流、地下水等水體污染。
(4)嚴格控制廢氣排放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和《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自2016年4月1日起,所有非道路移動機械應裝用符合標準要求的柴油機。在施工中,應采用符合國家排放標準的機械、車輛,有效降低施工過程中有害氣體的排放及粉塵污染,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
(5)及時修復生態環境 工程的實施會對植被造成直接或間接的破壞,在施工結束后,應及時采取植被修復措施,盡快恢復遭施工破壞的植被,盡可能地使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相統一。
(6)妥善處理廢棄物 避免隨意丟棄燈塔改建中的廢舊蓄電池等廢棄物。若將蓄電池內的硫酸廢液倒入下水道、土壤中,廢液會嚴重污染江河湖泊和海洋,經生態循環又會污染到空氣、農田和水。其他固體廢棄物也同樣會污染環境。
(7)合理選址,保護生態 自然保護區能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環境和保持生態平衡等方面能發揮重要作用,重建燈塔的選址應盡量避免選在自然生態保護區內。
(8)提高施工人員環保意識 在施工建設前,建設單位應組織施工單位及監理單位的有關人員參加環境保護專業技術培訓,提高人員素質水平,增強環保意識。
2 歷史燈塔的修葺與環境保護
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我國正在使用且射程在15 n mile以上的燈塔有166座,其中浙江地區的百年燈塔有13座。[2]
由于這些百年燈塔常年受到臺風、寒潮、高溫、雷電、地震等自然環境的侵害和影響,塔身燈籠、附屬裙房、內外墻壁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老化銹蝕變形。如果不對這些歷史燈塔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燈塔一旦毀壞,其歷史文化價值與燈塔建筑價值的損失是難以挽回的,社會各界對此也是非常關注。
對于燈塔的修葺保護工作,我們要將傳統技藝與現代技術相結合,既要保持原有的建筑結構和風貌特點,又要提高其助航效能,還要達到保護自然環境的要求。
(1)保護與商業化開發要平衡 由于有些歷史燈塔位于或毗鄰風景點,其自身也往往是風景區的一個重要旅游景點,因此,在燈塔對外開放過程中,承受著大量的游客接待任務。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燈塔職工的日常管理工作,也對燈塔的保護工作帶來很大的挑戰。比如游客在游覽燈塔時不經意間的亂丟垃圾,在燈塔、樹木上刻字留名,過度踐踏燈塔周圍植被,這些行為都不利于環境保護。同時,對于開放的歷史燈塔,我們在修葺保護的過程里應加上一些環境保護有關警示標語牌,加大對游客們的環境保護意識的引導。
(2)采用新材料、新工藝,減少污染 在對歷史燈塔進行修葺時,應采用無毒無害或低毒低害的原料,采用不產生或少產生污染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盡可能在施工過程中把污染物減少到最低限度。
(3)引入環保標準化體系 由于歷史燈塔的修葺保護工作缺乏統一的環保要求,沒有可操作性的規定辦法,因此,隨著一大批的歷史燈塔入選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需要與地方文物保護部門、環境保護部門進行溝通協調,通過引入規范性和操作性更強的環保標準化體系,并對每一座歷史燈塔建立周圍環境保護檔案,并按照不同等級明確保護要求,確定燈塔周圍環境保護范圍。
(4)綜合考慮燈塔周邊建設規劃 近年來,很多歷史燈塔周邊的經濟活動日益頻繁,一些規劃建設未考慮到歷史燈塔保護的特殊要求,將建筑或設施建在了燈塔周邊,對歷史燈塔的使用及觀賞性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很多燈塔被迫重新選址建造,這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也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
3 結 語
對于熱愛航海事業的人們來說,燈塔不僅僅是重要的助航標志,它已經上升到精神層面,承載著美好的期望和想象,燈塔的“燃燒自己,點亮他人”奉獻精神已經得到很好的繼承。現代社會的燈塔建設應該與環保要求相統一,只有燈塔建設在發揮好導航職能的同時還能兼顧到環境保護,燈塔才能成為有血有肉有靈魂的建筑,才能成為造福千秋萬代的建筑。
參考文獻:
[1] 呂榕西.航標與環境保護[C]//中國航海學會航標專業委員會沿海航標學組學術研討會學術交流論文集.北京:中國航海學會,2004:188-190.
[2] 吳怡婷,張智超.歷史燈塔的保護與開發研究[C]//中國航海學會航標專業委員會沿海航標學組學術研討會學術交流論文集.北京:中國航海學會,2015: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