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涌文
某商業大廈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要點探討
李涌文
近年來,深基坑支護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基坑支護施工涉及眾多方面,如變形土體問題,且對周邊建筑物及環境影響較大。另外,基坑支護施工技術水平直接影響到建筑物的強度與穩定性。因此,在建筑深基坑支護施工過程中,要加強施工中各個環節的質量控制,以免造成周邊土體的變形,確保地下設施的安全性。本文以某商業大廈二區基坑支護工程為例,就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要點進行探討。
某商業大廈二區基坑支護工程,本工程分三區開發,現一區已基本建成(三層地下室,東面與本期地塊相接,地下室設置與本期一致并全互通),本期建設地塊為二區,位于整幅地塊的東南角,規劃擬建三層地下室。一區、二區交接處采用攪拌樁機對交接處最后一條攪拌樁進行復攪,而且復攪攪拌樁水泥摻入量增加50%,確保一區、二區攪拌樁止水帷幕閉合及止水可靠。
本基坑周邊環境相對復雜,周邊管線密集,場地利用原則為不超本期用地紅線。本工程現場采用全封閉施工管理。基坑支護長度約464.08m,基坑深13.45~15.95m,現場地內地面絕對標高約為3.61m~4.45m。
擬建場地原地貌為珠江三角洲沖洪積平原地貌,現經人工改造,地形較平坦,交通便利,場地孔口地面標高在3.61~6.42m之間。據勘察鉆孔揭露,在鉆探所達深度范圍內,場地內分布的地層主要有:人工填土層(Q4ml)、第四系全新統沖洪積層(Q4al+pl)、第四系上更新統沖洪積層(Q3al+pl)、第四系中更新統殘積層(Q2el)和燕山期花崗巖各風化層(帶)(γ53)。
場地內各鉆孔均遇地下水,地下水主要賦存于粗砂及基巖裂隙中,地下水類型主要為潛水,勘察期間測得場地地下水位埋深在3.20~5.80m,高程介于-2.17~2.42m間。
鑒于本期基坑周邊用地較為充裕,設計主要采用分二級基坑進行開挖支護和大放坡支護的樁錨支護形式。
樁錨支護形式:主要應用于1-1、2-2、3-3、4-4、5-5、6-6等六個剖面。設計采用一排水泥攪拌樁止水,水泥攪拌樁采用D700@500(5-5、6-6剖面為雙排D700@550)。灌注樁采用D1000@1600直立支護至坑底,直立面設置三、四排錨索,錨索間距為1.6m和2.4米,開挖深度約13.45~15.95m。
大放坡基坑開挖支護形式:主要應用于7-7剖面。分二級放坡開挖支護,坡頂卸土1.5m深且不小于6m寬,一級坡開挖深度4.0米,坡比1:1.5, 坡中設置2排土釘支護,預留4米寬平臺,二級坡開挖深度7.95m至基坑底,坡比1:1.5,坡中設置4排土釘支護,間距1.5*1.5m。
1.灌注樁施工
(1)旋挖成孔
在成孔前,應嚴格檢查鉆頭直徑,鉆頭磨損等情況,在施工過程中,應對鉆頭磨損超標的及時更換。在成樁前,為了確保樁承載力的連續性,應及時整形清孔。在第二次清孔時,應采用正循環對直徑1m及以下的孔進行清孔,對于直徑大于1m的樁,應采用反循環進行清孔。
(2)鋼筋籠制作與吊裝
在鋼筋籠制作時,應嚴格按照施工設計圖紙進行制作,同時在鋼筋對接時,應采用單面搭接焊,確保焊縫長度、厚度、寬度符合設計要求。為保證鋼筋籠保護層厚度不少于70mm,要每隔2.5m在鋼筋籠同一截面焊接4個保護層鋼筋。
(3)水下混凝土灌注
水下混凝土采用導管法灌注。灌注導管選用Φ25mm絲扣連接式連接導管,加“O”型密封圈,以保證密封可靠,首次灌注前要進行灌注導管的水密試驗,發現不合格的導管要及時更換。第二次清孔時,應采用反循環方式,確保沉渣厚度控制在20mm之內,并將泥漿濃度控制在1.09~1.20,這樣才能保證灌注施工質量。
2.水泥攪拌樁施工
水泥攪拌樁樁徑700mm,樁間距500/550mm,樁長6~12.0m。水泥攪拌樁施工采用噴漿法,“四噴四攪”工藝,水泥采用P.O 42.5復合硅酸鹽水泥,水灰比0.5-0.65,摻入量按12%控制,漿液在注漿泵出口的壓力保持在0.5~0.6mpa,提升速度不大于0.8m/min。
本工程中,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定位尺寸測放孔位,精確保持每一根樁樁位的準確度,各樁定位誤差控制在±50mm以內;
噴漿預攪下沉:必須嚴格控制垂直度1%內,樁徑偏差控制在5%以內。水泥漿液應先過篩,連續泵送;最后一次提升宜慢速。施工中如因故停漿,宜將攪拌機下沉至停漿點以下0.5m,待恢復供漿時再噴漿提升。
3.預應力錨索施工
(1)測量放線:在鉆孔前,應根據設計要求進行孔位測放,并作好標記。
(2)鉆孔:當鉆機就位以后,應確保導桿與鉆桿在同一軸線上。在鉆進過程中,應掌握好鉆進參數及鉆進速度,以防止孔內發生埋鉆、卡鉆等問題。當鉆孔作業完成以后,禁止立即拔管,在施工時采用清水進行孔道清洗,待設計要求以后,才能將管拔出,同時進行注漿。
(3)錨索制安:本工程錨索制作時,應確保桿體周圍保護層厚度達到2.0CM。對于自由段,應選用PVC管。在錨索桿體安放時,盡可能避免筋體發生扭曲,同時,要將注漿管與錨索同時放入孔內,確保管端與孔底的距離控制在50~100mm,待錨索安裝好以后,才能使筋體處于鉆孔中心。
(4)注漿:注漿前,應選用水灰比0.45-0.5的純水泥漿,并加入一定量的外加劑。漿液時,應攪拌均勻,確保注漿管路暢通。在一次注漿時,應將漿液經壓漿管送至孔底,再由孔底返出孔口;在第二次注漿時,應采用高壓注漿泵進行注漿,壓力控制在2.5~4.0Mpa。
(5)張拉與鎖定:在錨索抗拉性能試驗時,應按設計荷載的25%、50%、75%、100%、120%進行抽檢,直至達到極限荷載。錨固體砼強度不能小于設計強度的75%時,達到要求后方可進行張拉。當錨索鎖定以后,如果發現預應力損失時,應進行補償張拉。
4.土方開挖方案
(1)邊坡采用錨拉排樁垂直支護。在坑底四周預留肥槽寬度,承臺外留不少于500mm,剪力墻部分留1.5m寬肥槽。為了方便施工方,需要留成直線,在基坑開挖前,應根據設計圖將上口線訂出,同時按照設計圖撒灰線。
(2)按照坡度要求,先將上口邊坡線和內返10cm線兩道線放出,剩余10cm土由人工修坡,以防止發生超挖現象。另外,對于每一步土底,應做出坡度控制線,以方便修坡。
(3)在槽幫處抄出水平線,釘上小木橛,然后由人工將預留土挖走。與此同時,應由兩端軸線引樁拉通線,對肥槽尺寸和槽寬進行檢查,以此修整槽邊。最后將槽底土方清除。
總之,深基坑工程作為建筑工程施工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施工技術水平直接影響到工程施工質量和進度。嚴重的話將會影響到建筑的穩定性。因此,在建筑深基坑支護施工過程中,我們需要加強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以確保工程施工質量和安全使用。
中山市建設工程安全監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