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為萬 馮天明
大型的工程項目屬于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社會經濟技術體系,其系統的復雜性不但表現在工程的規模、環境和技術等方面,而且還表現在相比工程物理層面更為深刻的系統層面??陀^地講,大型工程項目的建設和管理屬于一個具有多個維度、多個層面、多個界面和多個子系統的開放、復雜的巨大系統。現階段,我國大型工程的建設數量正在不斷增加,在此情況下,就給工程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標準。
在大型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由于其所處地域非常廣闊,受空間影響比較大,工程之間銜接環節非常多,工期漫長,有的工期甚至歷時幾年、十幾年,增大了工程管理難度。例如在工程施工過程中,業主需求發生變更后,項目經理需要對關鍵路徑進行重新計算,然后對項目工期進行預估,但是得到的計算結果往往和實際情況不一致,決策周期越長,需要耗費的資源就越多。此外,由于復雜系統角度下大型工程項目具有一次性、成果無法挽回等特點,決定了大型工程項目和其他人工活動不同,工程項目一旦啟動,則無法進行更改,因此需對大型工程項目復雜性問題進行分析,做好工程項目復雜性管理工作,保證大型工程項目施工質量。通過科學視角對項目復雜性進行研究可以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其復雜性,從而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而且加強項目復雜性研究有利于得到建筑工程第一手施工材料,將復雜性控制轉變成簡單控制,更有助于進一步對項目施工管理過程中的關鍵性影響因素進行掌控,及時改變不合理的做法,最終達到提升項目成功率、降低項目管理成本、提高工程社會經濟效益的目的。
項目復雜性指的是一種不確定性的概念,項目范圍的大小直接決定了項目的復雜性情況,由此可以將項目分為系統型項目、組裝型項目、序列型項目。根據項目類型的不同,項目的復雜性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針對不同的項目采取相應的管理方式。當前,世界范圍內從事復雜性研究工作的學者比較多,但是這些學者的學派都不相同,研究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對復雜性的認識也缺乏統一的標準,對復雜性學科的發展造成了較大阻礙。我國對于復雜性系統的研究起步較晚,缺乏相對完善的體系,著名學者錢學森先生對復雜系統有著深入的研究,指出復雜性系統是規模比較大、組成單元多樣化的工程項目,只要滿足上述條件就說明系統具有復雜性。錢學森先生不僅系統化地對復雜性概念進行了定義,而且從方法論角度對復雜性的范圍進行了進一步的圈定,強調復雜性系統不包括可以使用還原方法進行分析和研究的問題。反之,無法使用這種方法進行分析和論證,但是可以使用比較先進的方法進行分析和論證的問題都屬于復雜性問題的范疇,另外周守仁在復雜性方面也取得了非常顯著的研究成果,重點對復雜性使用的整合化概述形式進行了分析,主要包括質和量的絕對、相對以及有可能出現的演化等,詳細介紹了復雜性的內涵,并提出復雜性屬于一種關系或屬性,可以將事物的豐富行為、隨機性等特點展現出來。
因為大型工程項目所具有的建設周期相對較長、空間分布廣、環境變化大等因素會引發工程中的不確定性事件層出不窮,從而給準確計劃工作的制定增加了難度。如工程開始后,若業主需要對工程進行變更,則項目經理就需要對關鍵路徑進行重新計算,同時對部分項目工程進行估計,然而這種計算結果通常與實際情況不符,原因在于其隱含的假設不能真實反映實際情況。
較為復雜的工程決策問題通常會采用群體討論的方式進行決策,決策團隊一般由跨行業、跨專業和跨組織的主體組成,為了獲得較為正確的解決方案,通常需要吸收不同主體的經驗與智慧,采用多輪討論和多種方式獲得最終目的。又如,在系統復雜、能力水平有限的情況下制定決策時,人們通常會按照啟發式規則進行決策,但是依據行為決策理論能夠發現,該種啟發式規則極易導致錯誤以及偏差的發生。
大型工程項目的參與主體較多,其中包括:業主、工程的設計方、工程承包商和工程監理方等利益主體。如果工程直接目標和主體利益發生沖突時,則主體方通常會優先保護自身利益,由此在不同主體間的利益博弈下導致工程目標的分裂或者標準下降。因此,要想使不同主體間形成具有組織性的有機整體,主體間的協同工作尤為重要。又如,由于參與施工的人員具有較大的流動性,而且不同類型的參與主體會采用相應的協調控制方法,在此情況下,如何有效組織與管理這支具有動態變化特點的團隊就成為大型工程在建設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管理問題。
首先,利用復雜性科學中的有關理論與方法針對大型工程項目中的復雜性進行系統性的綜合分析。復雜性科學能夠利用復雜性范式總結出復雜系統通常具有的共同特點,系統復雜性會涉及到非線性、動態性和自適應行為等多方面,應圍繞這些主要特點,深入分析其形成的機理以及演化規律,此屬于應對工程復雜性挑戰的有效路徑。其次,因為大型工程系統有大量異質的參與以及主體間動態的互相作用,因此造成許多行為變得不可預測與控制,針對工程管理不能簡單地沿用項目管理中的知識方法體系,而是需要深入研究工程系統動力學以及它們與微觀底層許多要素間存在的聯系。較為可行的途徑是讓現有的主流研究技術(即系統動力學、復雜的社會網絡等)應用到具體的工程項目管理中去,但這一過程將可能面臨許多技術層面上的挑戰,因此就需要從社會物理學和行為經濟學等新興學科提煉出新的方法與模式,從研究手段和工具的角度著手進行創新。
大型工程組織屬于一個用契約合同聯系在一起的松散動態聯盟,對于如此復雜龐大的組織而言,很難建成一個可以對整個組織行使集體控制權的管理中心,更多時候是憑借工程參與方的自組織和自適應來完成整個組織由無序向有序的演化,但是大型工程組織并非是缺少管理中心這一設置,為了達到統一目標,必須具有工程管理人員對工程系統進行統籌和協調,并引導自組織向著有利于工程目標實現的方向發展。按照大型工程組織的具體特點,工程管理者不但要利用項目管理體系和相關方法,對工程的進度和組織成員的行為開展監督與控制,而且需要克服大型工程組織存在的系統復雜性困難,有效形成駕馭工程復雜問題的能力。有些著名學者提出了關于大型工程管理的綜合集成管理方法論,其中指出:綜合管理環境下的管理主體所管轄的組織體系實際上屬于一種平臺,該平臺匯聚了多方專家的經驗和智慧,具有獲取、整合以及配置所有相關資源的能力,由此形成駕馭各種復雜性環境和條件的能力,綜合集成管理中的組織功能實際上是利用制度、機制設計和創新來形成管理復雜性的能力。
綜上所述,對思維方法與技術工具進行創新和進行工程組織和管理模式的創新是應對大型工程項目管理復雜性問題的有效方法,只有不斷進行創新,才能提升大型工程項目的管理質量,降低工程造價,提升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實踐證明,該管理方法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