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枝,劉嬌嬌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530000)
“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高職院校開展中小企業技術服務的研究與實踐
徐海枝,劉嬌嬌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530000)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順應“中國制造2025”戰略方向,針對本地區“智能升級”中最具潛力又最需要幫助的群體——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服務的實踐。通過廣泛聯系本地區中小企業,充分依托學院創新工作室,結合專業創新研發與應用、畢業設計課程,為企業開展產品和技術裝備智能升級技術服務,取得良好效果,同時也發現存在問題,以此探究高職院校開展企業技術創新服務行之有效的模式。
中國制造2025;高職院校;中小企業;技術服務;智能升級
1.1 廣西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和智能提升需求“饑渴”
面廣而多的廣西中小企業是推動全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廣西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具舉足輕重的作用[1]。但是,處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廣西中小企業,大多為低端生產制造企業,產品技術水平和附加值低,主要集中在傳統勞動密集型和低利行業,技術裝備普遍落后[2]。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實施以及人力成本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廣西中小企業已經深刻認識到,技術創新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保證,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才是化解企業人力成本壓力、提質增效的關鍵途徑,他們迫切需要創新驅動、智能升級,特別是小微企業處于產品和技術裝備智能升級的“饑渴”狀態。然而,中小企業技術落后、資金不足、人才匱乏,不具備技術創新和購置大中型生產裝備的能力[3],依靠其自身力量,根本無法實現技術創新,根本無法升級轉型到高端加工制造。如此,他們成為了“智能升級”中最具潛力又最需要幫助的群體。
1.2 開展中小企業技術服務是廣西高職院校的光榮使命和自身發展需要
社會服務作為高職院校基本職能,是高職院校發展的核心競爭力[4]。高職院校的發展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支持,也必然要求其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中國制造2025”為技術創新“饑渴”,但技術創新能力欠缺的廣西中小企業吹響了智能升級、提質增效的號角,同時也賦予了廣西高職院校開展中小企業技術服務的光榮使命。廣西高職院校應以此為契機,切實履行好社會服務職能,利用專業人才和技術優勢,緊扣區域經濟發展的“企業脈搏”,為本地區中小企業開展應用技術研究,促進并提升了廣西中小企業產品和制造過程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成為廣西中小企業智能升級、提質增效的助推器,有效發揮高職院校推動地方經濟創新發展的作用。同時,通過開展企業技術服務,掌握本地區行業企業對專業人才和技術的需求及變化趨勢,及時調整、更新教學內容、思想和觀念,保證專業的發展與地方經濟發展相適應[5]。
本項目組對廣西高職院校開展企業技術服務的調查結果顯示,高職院校開展企業技術服務的現狀并不令人滿意。現階段高職院校企業技術服務呈現出如下兩個特點:一是真正開展企業技術服務的院校不多,廣西30多所高職院校中已經開展企業技術服務的不足三分之一;二是開展的企業技術服務離“中國制造2025”創新驅動要求相距甚遠,部分高職院校雖早已開展企業技術服務,但大多還停留在為企業開展員工技能培訓、職業資格培訓與鑒定等表淺性的基礎服務水平上,缺少產品優化設計、生產工藝技術革新、技術裝備研發和智能升級等深度服務,還停留在個人自發階段,教師單人獨馬者多,團隊合作的少,服務效果差強人意。
近年來,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以下簡稱我院)在為企業開展基礎性技術服務之余,也開始圍繞南寧市及其周邊地區中小企業產品以及制造過程自動化、智能化等薄弱環節,融合各種智能創新要素,把為企業優化提升、研制開發智能產品和技術裝備作為我院開展企業技術服務創新的重要內容進行研究與實踐,探索在“中國制造2025”浪潮中高職院校開展本地區中小企業技術服務的行之有效的模式。
3.1 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的密切合作關系,突破信息屏障,與企業建立廣泛聯系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首批示范建設的高職院校,在廣西地區具有較高的知名度,以技術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培養模式,與廣西地區的很多企業有著密切和長期的合作關系,依靠學校的知名度以及地緣環境和人脈資源等優勢,成為學校面向本地區中小企業開展技術服務的橋梁和紐帶,為我院開展企業技術服務提供了廣闊前景與優越條件。南機環保科技公司、廣西某金屬制品廠等多家企業,多年前即與我院開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由此企業與我院彼此了解認同;玉林祿源竹簽廠、廣西某科技公司等多家企業慕名主動登門向我院尋求技術創新援助;此外,為擴大與企業的溝通交流,我院還充分利用廣西各類科技展,向企業展示我院科技創新和技術服務成果,黎塘某編織工藝制品廠就是通過科技展與我院相識相知的。我院順利地與南寧市及其周邊地區多個中小企業建立了廣泛的聯系,并基本掌握了其技術服務需求的特點與規律,實現與企業技術需求有效對接,在開展本地區中小企業技術服務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3.2 依托我院創新工作室,組建技術服務中心,為企業技術服務的開展提供有效保障
我院近年來以機械設計與制造、機電一體化、數控技術等多個專業為基礎,整合校內多個設備先進齊全的實習實訓基地,建立了機械設計應用、機電一體化技術、先進制造技術等創新工作室。依托這些創新工作室組建企業技術服務中心,以多個專業領域、有多年企業技術研發工作經歷、產品和技術裝備設計研發經驗豐富的專業領軍教師作為技術服務中心的核心,由專業團隊教師以及優秀學生團隊組成技術服務隊伍,形成開展企業技術服務工作的強大合力,為開展企業智能提升服務提供了有效保障,完成了掃地機優化設計、全自動壓痕機紙張送取裝置研制等多項企業設計研發和試制項目。
3.3 結合我院專業創新研發與應用、畢業設計課程,為企業技術服務的開展助力
企業技術服務的開展與我院創新研發與應用、畢業設計課程相結合,將企業產品和技術裝備智能改造升級和優化等難度不大的服務項目作為優秀學生團隊的課題,總體設計方案、設計圖的校審等關鍵工作由指導老師完成,學生主要負責完成三維模型和工程圖設計以及修改完善等具體設計工作。兩年來,我院創新研發與應用、畢業設計課程完成了巡邏車車架光電檢具、襯套自動壓裝機等多項企業技術服務項目,同時解決了綜合應用實踐類課程的職業性和實踐性問題。
4.1 有效助推本地區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提質增效
我院開展的多項企業技術服務項目,為多個中小企業解決產品和技術裝備研發難題,不僅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還幫助企業產品和生產制造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推上一個新高度,從而推動了企業技術創新和地方經濟發展。如南寧某印刷廠由于紙藥盒生產招工難,面臨撤單的嚴峻形勢。我院應企業要求為其研制了全自動紙藥盒折疊粘合機,該機投產后大幅度提高了紙藥盒生產質量和效率,為企業創造顯著經濟效益。我院還為南機環保科技公司優化設計的GPS太陽能自卸式掃地車,幫助企業向高科技、智能化產品邁進。
4.2 極大促進我校基于企業生產的科技創新項目的研究和孵化
企業技術服務的開展,為我院科技創新注入了活力,極大促進了我院基于企業產品和技術裝備的科技創新項目的研究和孵化,發明專利取得重大突破,成為我院專利的“肥沃土壤”。兩年來,我院結合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服務需求立項研究的項目10余項,其中,區級重點項目4項;連續兩年獲得發明專利2項,從而改變了學校一直以來僅有1項發明專利的困局;同時還獲得實用新型專利11項,學校的專利數翻番;服務團隊教師發表設計研發論文十余篇,企業技術服務的開展發揮了強大的科技創新引領和成果孵化作用。
4.3 有效提升我院專業教師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能力
技術服務中心為我院專業教師營造良好的專業成長環境,為教師直接參與企業產品優化設計、制造工藝技術攻關和生產裝備智能提升項目的研發提供難得的機會。專業教師通過參與企業技術研發項目,深度接觸和了解企業技術攻關和設計研發的內容要求,鍛煉并提高了將專業成熟實用和先進技術應用于企業產品和技術裝備的設計研發的能力,培養了一批應用技術研發人才。兩年來,我院新增南寧市技能大師和企業技術特派員各2名,專業帶頭人1名,骨干教師4名,實現企業技術服務與專業教師培養的協同發展。
4.4 有效培養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企業技術服務還帶領學生走進科技創新的殿堂。服務團隊吸收學有余力的學生參與,為他們提供更好的實踐平臺,突出分層教學要求。同時結合企業技術服務項目,有效地開展各級各類技能大賽的選題及備賽,僅2016年我院選用技術服務項目作為技能大賽參賽作品參加各級各類大學生技能大賽共9項,其中,全自動紙藥盒折疊粘合機斬獲2016年“挑戰杯——彩虹人生”廣西職業學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唯一的特等獎,以令人矚目的實力入圍2016年“挑戰杯——彩虹人生”全國職業學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并在最終角逐中一舉奪得一等獎。機械設計應用創新工作室學生團隊因企業技術服務成果豐碩,技能大賽獲獎等級高、數量多,榮獲學校2016年度金葵獎最佳學生團隊獎。
5.1 高職院校技術服務能力有限,實現實質性技術服務難
廣西中小企業普遍缺乏加工制造能力和信息,對學校開展的智能提升技術服務要求并非單純的設計研發,而是“交鑰匙工程”,即設計、研發、制造全部由學校負責或聯系外協完成。對于還處在企業技術服務初始階段的我院而言,要實現企業實質性技術服務相當困難。事實上當我院與企業建立了聯系,欲施展技術服務之能時會發現,教師的能力、時間、精力,特別是加工、試驗條件等明顯與企業智能提升技術服務需求不匹配。我院就遇到多個企業要求“交鑰匙工程”的技術服務需求,因受到設計研發、加工制造、安裝調試能力局限而放棄開展技術服務項目的尷尬情況,嚴重影響了廣泛開展實質性的企業智能提升技術服務。
5.2 企業技術服務需求多樣復雜,實現深度技術服務難
中小企業技術服務需求具有明顯的個性化、專業化和多樣化特點,產品和技術裝備智能升級服務項目涉及的技術領域寬泛。如我院應企業要求研制的全自動紙藥盒折疊粘合機,不僅機械結構復雜,還涉及到氣動、PLC、傳感器等多個領域的技術,技術服務團隊必須具備廣博的現代專業知識和技術才能勝任。我院來自企業的專業教師較少,技術服務團隊中的大部分教師缺少企業研發工作經歷和實踐鍛煉,應用技術研發能力弱,能夠深度參與項目設計研發的人員有限,復雜研發項目只能依靠專業領軍人擔綱,項目設計研發周期長,與企業預期的完成時間和效果差距較大。教師設計研發能力不足,成為我院開展深層次的企業智能升級技術服務的無形障礙。
5.3 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和常規工作繁重,實現持久性技術服務難
盡管企業技術服務工作已逐步成為我院重點工作之一,但是技術服務團隊教師的日常教學和常規工作還是很繁重,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企業技術服務工作中去。如我院為南機環保科技公司掃地機優化設計項目,從產品測繪、智能升級研發,到后期的設計完善,歷時大約一年時間,期間,技術服務團隊教師除了經常帶領團隊學生深入企業,開展掃地機的拆裝、測繪、試驗,與企業技術人員溝通交流和研討之外,還需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指導學生或自己繪制、校對審核、修改完善掃優化設計圖,在開展技術服務工作的整個過程中,團隊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嚴重影響其教學和常規工作的完成。因此,在學校人力資源十分有限的情況下要持久地開展企業技術服務談何容易。
在“中國制造2025”這場升級版的中國制造變革中,廣西高職院校在為本地區中小企業開展智能提升技術服務中大有作為,但同時也面臨許多問題,還需本項目組在后續的實踐探索中進一步研究。
[1]張志巧.廣西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探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7:1-3.
[2]楊西春,李守亳.廣西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生態環境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3(04):108-110.
[3]湯臨佳,池仁勇,駱秀娟.中小企業創新政策前沿[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3(08):138-147.
[4]吳一鳴.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的要素解構與評價策略[J].職教論壇,2016(13):14-19.
[5]宋建軍.關于高職院校增強社會服務能力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4(06):138-147.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China manufacturing 2025”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echnology Service
XU Hai-zhi,LIU Jiao-jiao
(Nanning College for Vocational Technology,Nanning Guangxi 530000,China)
Nanning college for vo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mplies with the“ China manufacturing 2025”strategic direction,for the region“ intelligent upgrade”the most potential and the most needy group-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to carry out the practic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ervices.Through extensive contact with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region,fully relying on the college innovation studio,combined with professional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graduation design courses,for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products and technical equipment intelligent upgrade technology services,and also found problems,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mode of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erv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hina manufacturing 2025;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echnical service Intelligent upgrade
G718.5
B
1672-545X(2017)09-0185-03
2017-06-13
2016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高職院校開展中小企業技術服務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GXGZJG2016A103);2017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基礎能力提升項目“基于車聯網的GPS太陽能自卸掃地車結構優化設計”(項目編號:2017KY1028)階段性研究成果
徐海枝(1963-),女,廣西南寧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機械設計與制造及其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