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振敏
基于融合發展的“集鎮+農場”模式規劃方法研究以海南金波鄉為例
歐振敏
Ji yu rong he fa zhan de ''ji zhen+nong chang'' mo shi gui hua fang fa yan jiu
金波鄉與金波農場位于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內的西部,西與昌江黎族自治縣接壤,南與海南霸王嶺國家森林公園相鄰,北面、東和東南面分別為白沙縣的七坊鎮、青松鄉,生態優勢明顯。農場場部、金波集鎮位于規劃地區中部偏北地區,至白沙縣城牙叉鎮53公里,西至225國道及邦溪鎮27公里。
目前金波鄉轄3個村民委員會、18個自然村,總人口4037人;金波農場轄21個生產隊,1個公司,1個工廠,全場戶籍總人口5619人。
1.產業基礎薄弱,結構不合理
金波鄉和金波農場產業基礎薄弱,主要是以傳統的種養殖業為主,2013年農業總產值3825萬元,占全鄉工農業總產值80%。第二產業發展基礎薄弱,第三產業特別是旅游業發展緩慢,石碌水庫和霸王嶺等良好的生態旅游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2.道路不便,交通設施缺乏
規劃地區對外交通道路只有縣級公路阜(途)金(波)線、金波至石碌的場鄉級道路。路面窄,路況差,受地形條件的影響道路拓寬可能性很小,只在相對寬敞地段設置了會車地點。境內沒有客運站和停車設施,主要以路邊停車為主。
3.一河之隔,差異明顯
金波集鎮與金波農場場部位于石碌河旁,被石碌河支流一分為二,由于受行政體制管理的影響,金波集鎮和農場場部建設大不相同,農場場部建設情況比較好,醫院、學校、文化娛樂等設施配套齊全,農場建筑風貌整體性比較強。而金波鄉集鎮則設施配套缺乏,建筑質量較差,嚴重影響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導致鄉集鎮居民大多使用農場配套服務設施。同時,作為鄉集鎮和農場場部所在地,擁有兩套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基礎設施重復建設也比較嚴重。
1.優越的自然條件
金波鄉和金波農場處于海南島熱帶農業優勢氣候區。年內氣溫高、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微風輕寒,對熱帶農業生產十分有利。
2.良好的生態環境
金波鄉和金波農場青山環抱,空氣清新。多年來,場、鄉工農業生產和城鄉居民生活都重視保護環境,未出現嚴重污染的產業或設施,因此,最適宜發展高質量的生態型工農業產品。
3.豐富的土地資源
金波鄉和金波農場不僅土地資源數量大,而且土地類型多樣,尤其有較多平緩、開闊的濱河土地,適宜性廣泛,可利用程度高。土壤肥沃,土地生產率高。又有一定規模的農業后備土地資源,發展熱帶農業,有良好的土地資源保障。
1.空間發展融合
在空間上,統籌考慮范圍內的村莊和生產隊,將金波集鎮、農場場部作為中心城鎮區,形成鄉域的生活服務、產業發展核心,將牙加村、生產九隊定位為中心村,其他基層村和生產隊為村民主要集聚區。依托主要道路(金波到青松、金波到霸王嶺兩條道路)形成農業發展的縱橫“十”字軸。結合以石碌水庫為主的西部旅游服務區、農場和牙加村為主的東部農業產業區、霸王嶺為主南部生態保育區,形成“一心、兩軸、三區”開放型、組團式、片軸結合的城鄉總布局空間結構。
2.產業布局融合
(1)第一產業
大力發展商品型農業,合理利用耕地種植高效經濟作物;適當擴大橡膠種植規模,發展芒果等優勢、優質的熱帶水果,培育林、竹、藤、藥結合的生態型林木產業。以三零三養雞示范村、浪眉養豬示范村和金波互助社為依托,積極發展以食草類牲畜為主的畜牧業,提升綠色農業的綜合能力。
(2)第二產業
發展以農、林產品初加工為主。重點是發展水果、瓜菜的分檢、包裝、保鮮加工,參與竹編經濟,發展竹、藤編織等特色產業和木材加工業等。
(3)第三產業
依托石碌水庫,以金波小桂林為主體,包括保旺、金波、白打等村莊,形成以山林水庫自然風景為主題的山林水庫觀光區。結合霸王嶺風景區以金波農場九隊為中心,包括周邊生產隊,形成生態農業體驗區,以如翁村(東風隊)為中心形成休閑農業觀光區,打造集自然觀光、探險、體驗于一體的自然風光體驗區。
3.城鄉設施融合
(1)交通設施
規劃阜(途)金(波)線、金波大道兩邊控制10米。基本保持規劃地區現有主要道路網絡,拓寬金波到石碌水庫道路,改造金波鄉至青松鄉道路;完成集鎮至中心村(居民點)、各村委會道路的路面硬化建設。在集鎮新建客運站,實現金波與白沙、昌江縣城班車,同時在村民較集中的行政村自然村設立農村客運點,方便村民出行。
(2)公共服務設施
規劃在集鎮區布置金波集鎮的行政中心,結合鎮區核心公共綠地、中心廣場和文化中心的布置同時保留農場的場部,保證農場日常管理工作。在中心村和基層村及主要的生產隊,規劃設置村委會和生產隊等辦公管理機構。
在金波鄉北部規劃建設新的城鎮公共中心。以特色商業服務為重點,發展適量的商務設施。南部農場保留原有沿街商業,形成商業集中帶。在中心村集中設置商業服務設施用地,帶動和輻射周邊自然村和生產隊的商業發展,滿足城鄉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規劃在集鎮建設一座文化中心,包括文化館、圖書館,其中文化館的建筑面積應不低于1500平方米,圖書館的建筑面積應不低于500平方米。同時在行政村和村民集中的自然村興建文化站、廣播站等,提升村鎮居民文化生活品質。
將金波實驗中學和金波中學合并,在現有九年制金波實驗中學(農場中學)的基礎上擴大規模。共設置幼兒園兩所,在中學對面規劃新建一所幼兒園,此外,結合原來金波中學校址規劃金波幼兒園,滿足學齡孩童上學需求。
近期,保持鄉、場現有衛生院、醫院。到規劃期末,兩所醫院合并成綜合型醫院。在行政村內設置衛生室,加強村民醫療衛生條件。使全鄉形成規模適度,服務經濟、方便居民的醫療衛生網絡。
規劃在集鎮保留球場,同時與文化活動中心結合設置體育場地,同時在行政村和村民相對集中的自然村設置體育活動場地。加快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建成多層次、多門類的體育設施網絡。
(3)市政基礎設施
規劃重點解決集鎮的供水,保留現有農場水廠并擴大規模。到規劃期末,集鎮區和農場場部形成統一協調的供水管網。在行政村、生產隊和村民集中的自然村建設高位水塔,進行集中供水,保證村民飲用水安全。
規劃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體制。規劃將集鎮區和農場場部地區的污水統一收集與處理,集中匯入規劃金波污水處理廠,經處理達標后,排入自然水體。生產隊居民和農民居住點生活污水的排放,各自成組團集中設置化糞池處理后,排入自然水體,遠期需全部納入污水排水管網系統進行統一處理。
按照城鎮與村鎮用電量統一標準規劃,規劃期末年用電量為0.46億kWh。電源分別取自金波變電站和農場變電站,供應全鄉用電,以適應全鎮經濟發展和農村供電需求。到規劃期末廣播電視的覆蓋率應達到100%,此外,規劃在鎮區設郵電支局,行政村設營業所。
規劃在集鎮北部新建垃圾轉運站,負責集鎮區和場部的垃圾收集。行政村應設置小型垃圾轉運站,基層村應集中設置垃圾收集點。同時在集鎮區設置環衛所,負責集鎮區和場部的公共衛生,保證集鎮和場部的衛生環境。
雖然金波鄉和金波農場屬于不同的管理體系,但兩者之間有著獨特的聯系,城鄉居民、城鎮建設聯系日趨緊密,在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大背景下,相互之間的聯系會得到進一步的加強。二者之間的融合發展也將會使金波鄉和金波農場的整體發展得到有效的提升。
(作者單位: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