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8日,《自然—地球科學》期刊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盡管實現《巴黎協定》所定的將升溫控制在1.5℃的目標并非不可能,但人們要下更大的減排決心。論文指出,根據此目標設定的碳預算,可用的碳排放剩余限額比此前預計的更多。
數據顯示,人為造成的升溫導致2015年全球平均表面積溫度比19世紀中期高出約0.93℃。
英國埃塞克斯大學的Richard Millar和同事用一個簡單的碳—氣候模型(包括氣候系統的關鍵屬性和當今氣候狀態)評估在將升溫控制在1.5℃內的條件下所剩余的碳排放額度。他們認為用透明的研究方法定期更新人為導致的升溫狀況將會幫助各國調整緩解氣候變化的政策。
此外,本周《自然—地球科學》在線發表的一篇挪威奧斯陸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的Gunnar Myhre及同事所著的通訊文章指出,和工業化前水平相比,人為導致的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造成的溫室效應已在翻倍的路上走了一半。雖然二氧化碳濃度本身還未達到相同水平,但隨著全球變暖加劇,1.5倍的節點將成為全球變暖一個標志性的節點。
(中國科學報 2017-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