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琴
摘要: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和農村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鄉鎮人口的變化、居住方式的變化,鄉鎮基礎設施建設的遲后,導致環境污染問題突出,嚴重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和精神文明的建設,使農村生態環境成為關注的重點。污水排放和水污染是其主要的一個方面。為此,本文筆者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就笑鄉鎮污水處理工藝的應用現狀進行分析。
關鍵詞:鄉鎮污水處理;工藝;處理
中圖分類號:TU5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178(2018)20-0341-01
近幾年來,農村鄉城鎮建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鄉鎮數量及其居住人口數量都急劇的增長,也帶動了農村相關產業的發展,經濟活躍,一派繁榮景象。但是,在農村小城鎮的發展和經濟的同時,居住人口的快速大量聚集,鄉鎮物品消費量和垃圾、污水的排放量亦大大增加。為此有必要就小鄉鎮的污水處理工藝的應用現狀展開探討。
1 我國鄉鎮發展存在的問題
1.1 缺乏合理的規劃
之前,我國內大多鄉鎮缺少科學規劃。尤其是很多經濟落后的地區,沒有指定規劃,隨意建設。有的鄉鎮缺少小城鎮總體規劃,或缺少科學性、合理性和超前性。程項目的的建設按建設單位或領導個人的要求意愿進行。不能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有效的指導發展建設,盲目的建設反而制約了發展,影響了生活環境質量。
1.2 資金缺乏,基礎設施落后
農村鄉鎮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于經濟發展水平。許多鄉鎮領導只注重經濟發展,也就所謂的政績,盲目的擴大鄉鎮人口量,不斷進行招商引資,而忽視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致使基礎設施不能與蓬勃發展的鄉鎮工業相適應,也不適應小城鎮居民對生活環境質量提高的需求。小城鎮基礎設施落后,環保設施不健全,排、供水設施不配套,難以發揮其區域內農村經濟文化中心的作用,使小城鎮缺乏進一步發展的余地和吸引力。
2 小鄉鎮污水處理工藝應用現狀分析
2.1 活性污泥法
在污水處理早期,活性污泥法應用比較廣泛。鄉鎮污水處理常用的活性污泥方法有氧化溝和改良的SBR等工藝。
2.1.1 氧化溝工藝的應用
氧化溝因其曝氣池呈封閉的溝渠形而得名,氧化溝是活性污泥的一種改型工藝,因而其去除污染物的原理同SBR法一樣。其主要特點是廢水和活性污泥混合液在封閉的環形渠道中形成循環流態,既具有完全混合式的特點,又具有推流式的特征。氧化溝具有工藝簡單,構筑物少,脫氮效果好,管理簡單,處理效果穩定等優點,但氧化溝的能耗較高。江蘇豐縣污水處理廠一期采用Orbal氧化溝處理工藝,處理流程簡單、構筑物少、土建施工方便。青陽縣污水處理廠采用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溝工藝,該工藝采用延時曝氣法。使氧化溝溝內可不斷形成缺氧區、好氧區,促使氨氮進行硝化反硝化,達到脫氮作用,且無污泥膨脹之虞。
2.1.2 SBR及改良SBR工藝的應用
SBR是一種將曝氣池、沉淀池進行時間上的分布,間歇曝氣的形式的活性污泥污水處理技術,其優點是節省占地面積,具有良好的脫氮除磷效果,可不設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統、調節池、初沉池等設備,缺點是設備的閑置率較高。SBR經過發展和改良,產生了ICEAS、CASS、MSBR等工藝,這些工藝不僅克服了傳統SBR法的缺點,同時脫氮除磷效率更高。如CASS工藝,其不僅解決了SBR不能連續進水的缺點,而且反應區的體積更小,對污水的預處理要求不高。成都某城鎮污水處理廠一期建設采用CASS工藝,當入水COD為230mg/L、SS為120mg/L、TN為35mg/L、TP為4.5mg/L時,出水水質可以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一級A類標準。說明CASS工藝是適合于小城鎮污水處理的一種工藝。但無論是SBR還是改良的SBR法,自動化程度較高,投資較高,對于操作知識技能不高、財政支出不寬裕的小城鎮來說,還存在一定缺陷。
3 生物轉盤工藝的應用
生物轉盤(RotatingBiologicalContactor,簡稱RBC),是一種屬于生物膜法廢水處理技術;在環保領域把它叫做轉盤式生物濾池。生物轉盤運行時,污水中的微生物附著在轉盤盤片上,慢慢形成生物膜。由于轉盤盤片有約40%的面積浸沒在污水中,微生物就不停的呼吸空氣中氧氣和吸收污水中的營養物質,同時老化的生物膜又通過水力剪切的作用脫落在污水中并沉淀在二沉池。通過這樣交替的水氣接觸,使得吸附-吸收、吸氧-分解氧化過程不斷的進行,從而沿氧化槽方向推進的污水中的有機物濃度逐漸降低而溶解氧含量逐漸增加,最后得到凈化的出水。
轉盤每轉一周,即進行一次吸附—吸氧過程的交替。這樣,盤片上的生物膜交替與污水大氣相接觸,反復循環,使水中的污染物在微生物(即生物膜)作用下得到降解,同時盤片上的生物膜不斷生長、老化然后自行脫落。缺氧段生物轉盤浸沒率一般在100%左右,盤片在缺氧條件下運行,在碳源存在的情況下,盤片表面的生物膜能發生反應達到脫氮的作用。該方法安裝便捷、操作簡單、投入也較低,目前我國很多鄉鎮都應用較好。
4 沼氣池+氧化塘工藝的應用
在我國農村,利用沼氣池預處理污水已有多年的應用實踐。沼氣池預處理是在厭氧和兼性厭氧的條件下,將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轉化為CH4、CO2和水,而達到凈化的目的,其屬于生物厭氧法。沼氣池產生的沼氣可作為家庭用炊能源,厭氧發酵處理后的污水可用于農田澆灌。沼氣池可以分解無水腫的有機物,對COD、BOD具有較好地降解作用,同時也有一定的滅菌作用,例如對大腸菌群。但是,沼氣池處理污水還不能達到排放標準,但其具有很好的預處理效果,在出水標準要求不高的情況下應用較多。李旭東等采用高效藻類塘系統處理太湖地區農村生活污水,該氧化塘對COD的平均去除率在70%左右,氨氮(NH3-N)的平均去除率高達90%以上,磷的平均去除率為50%左右;陳鵬[53]采用高效藻類塘處理城市生活污水,其處理效果顯示:CODCr、BOD5、NH3-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別達到75%、60%、91.16%和50%左右。但是氧化塘處理工藝存在占地大、見效慢、周圍衛生條件差等缺點。
5 結語
總而言之,有發展就有污染,面對當前小鄉鎮污水問題,我們必須采用更多先進的工藝手法,加強污水治理,這樣才能為鄉鎮居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門奇.小鄉鎮污水處理工藝的應用現狀[J].環境影響評價,2016,38(02):95-96.
[2]黃姝.鄉鎮污水處理工藝技術應用研究[D].西南科技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