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慧杰
熱熨療法是將藥物加熱之后,迅速用布包裹,然后在身體的特定部位熱敷或者按摩,藥性借助溫熱之力,透過皮毛腠理,循經運行,內達臟腑,起到舒經活絡、溫中散寒、通利氣機、鎮痛消腫的作用。因其操作簡便、節時省力,在家庭保健中應用較廣。
橘皮熨法 將新鮮的青橘子皮在火上烘熱后,取仰臥姿勢,將青皮趁熱放在兩眼處進行熱熨。可準備6片青橘子皮,請家人幫自己烤熱后輪換使用。每次熱熨20分鐘,每天晚上熱熨1次,連續熱熨7天,可有效緩解伴有心悸、心慌的失眠。
瓜麥餅熨法 將500克生瓜蔞榨汁后,加入大麥面粉,制成3個直徑約10厘米的面餅。將面餅在鍋內加熱,趁熱貼敷在左肋弓下胃的位置。3個面餅輪換使用,始終保持熱力,熱熨30分鐘,每天2次,連續熱熨7天。瓜蔞可以化痰散結、通絡行氣,大麥可以健脾和胃、化痰利水。對于因風痰阻絡而導致的中風患者的口眼歪斜癥狀,瓜麥餅熱熨可取得良好效果。
鹽熨法 將食鹽放鍋內用小火炒至極熱,將其分別裝入兩個布袋內,扎住袋口,其中一個放患者疼痛處局部熱敷,待冷后換另一個布袋,每次熱熨1小時,每日1~3次。適用于風寒腹痛、冷痛、慢性腹瀉、風濕腰痛、關節酸痛等癥。
麩熨法 將500~1000克麥麩炒熱后裝入布袋,敷在胃脘處。適用于食積胃痛、胸膈脅痛等癥。
蔥鹽熨法 蔥(切碎)、鹽各500克,將其置于鍋內炒至微熱,裝布袋內敷于腹部。適用于肚腹寒痛、小便癃閉、腹瀉、痛經、產后腰背痛、跌打損傷等癥。
生姜熨法 取生姜500克,搗爛裝布袋內,敷于患處,上置熱水袋熨1~2小時。尤其適用于心胸痞滿、胃氣虛寒、痰飲積滯、消化不良、嘔吐腹瀉、寒濕痹痛等病癥。
艾蔥熨法 艾葉、鮮蔥各500克,搗爛炒熱后裝袋敷于患處,上用熱水袋熱熨1~2小時。適用于子宮寒冷、白帶增多、風寒痹痛等病癥。
吳茱萸熨法 取吳茱萸60克(研細),與食鹽60克同入砂鍋內炒熱,裝袋后熱熨臍部,溫度降低時則加熱水袋續熨,共1~2小時,適用于嘔吐、腹瀉、腹痛、疝氣等癥。
(摘自《醫藥養生保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