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 潘春玲
摘要:在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過程中,由于施工員或質監員對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檢查要點分析不清、認識模糊,在檢查工程施工質量時發現不了存在的質量問題,造成結構施工不能滿足設計圖紙的要求,給工程留下了質量隱患。本文說明檢查施工質量問題的幾最要素,以提高施工水平,保證工程的施工質量。
關鍵詞:鋼筋混凝土;結構;質量;檢查
1.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內容及范圍
在建筑工程施工當中。對建筑成品及建筑工藝的檢查與監督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關乎施工單位的經濟利益。同時,對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也具有重要的意義,一般情況下。監督管理的內容及范圍可以分為四個方面:
(1)施工現場的質量保障體系的檢查。對施工現場的質量保障體系的檢查基本上包括了對原材料進場檢驗制度和貯運條件和試塊標準養護條件的檢查:對施工單位的資質條件的檢查:以及對材料構配件見證取樣送樣制度和混凝土攪拌計量情況的檢查。
(2)設計圖紙和施工組織設計檢查。詳細查看設計圖紙說明和施工組織設計,明確混凝土結構形式、混凝土強度等級、鋼筋連接方式、錨固搭接長度、重要部位的鋼筋配置、現澆混凝土施工縫后澆帶的設置部位及要求等。
(3)施工單位質量保障資料檢查。包括以下方面:對鋼筋、水泥、粗細骨料等原材料的質量證書、準用證、生產許可證、交易憑證、復試報告、進口鋼筋的商檢報告的檢查;對預拌(商品)混凝土質量證明和坍落度檢驗記錄的檢查:對混凝土強度和抗滲試驗報告及評定結果和鋼筋連接試驗報告的檢查:對大體積混凝土澆搗記錄、預制構件的安裝記錄、施工單位的質量評定材料、隱蔽驗收記錄等資料的檢查。
(4)現場實物質量檢查。其一,模板工程的檢查:模板體系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模板體系的起拱度;模板拆除時間和方法;脫模劑的品種等。其二。鋼筋工程質量檢查:鋼筋規格、數量和間距。檢查綁扎或焊接的鋼筋網和鋼筋骨架是否有變形、松脫和開焊及污染現象;箍筋加密區長度和箍筋間距、直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墻板拉筋直徑、間距和位置:鋼筋連接接頭的間距和設置位置:鋼筋綁扎接頭的搭接長度和焊接接頭長度;鋼筋彎鉤或彎折角度及斷料長度;鋼筋連接的接頭形式和連接工藝。其三,混凝土工程的檢查:混凝土存在的蜂窩、孔洞、露筋、漏漿等缺陷及缺陷修整工作;大體積混疑土的澆筑方法、測溫及內外溫差控制方法;混凝土自高處傾落的高度:混凝土施工縫的留設位置:混疑土的自然養護條件。
2.混凝土結構工程中無損檢測技術的應用
混凝土無損檢測技術對混凝土結構構件不破壞。可以獲得人們最需要的混凝土物理量信息:測試操作簡單。測試費用低;不受結構物的形狀與尺寸限制,可以進行多次重復試驗;可對重要結構部位長期監測。對混凝土結構(或構件)進行檢(監)測,取得各種信息后及時進行處理,以減少損失,避免事故發生等。實踐證明了混凝土無損檢測技術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根據建筑結構設計規定。建筑結構在設計基準期內必須滿足安全性、適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其中安全性決定建筑結構的生命。而建筑結構中各構件(梁、板、柱)混凝土的質量直接關系到結構的安全。鋼筋保護層也對建筑物結構安全性和耐久性有著重要的影響。而實踐中與混凝土的強度和鋼筋的位置有關的質量缺陷和事故時有發生。
舉例:在對某某工程的砼分項工程驗收中,除了對資料核查外。主要采用了無損檢測設備——數顯回彈儀和鋼筋位置測定儀。分別檢測混凝土結構的混凝土強度和鋼筋的位置。結果發現有幾根鋼筋混凝土柱和梁的混凝土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通過鉆芯取樣和破損檢驗發現結果一致)。在用鋼筋位置保護層測定儀測定懸挑板的負彎矩鋼筋時。發現保護層厚度高于設計值。在現場開破檢驗后發現鋼筋下陷幅度較大。且間距不符合要求。排列根數不夠。這些問題若不能及時發現。會造成嚴重質量事故。而在無損檢測設備有效的技術支持下。幫助我們準確發現并消除了隱患。
3.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質量檢查要點分析
3.1鋼筋工程檢查要點
鋼筋工程檢查要點主要有6點,如下:第一,對框架結構縱向受力鋼筋。其抗拉強度實測值與蠲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于1.25。屈服強度實測值與鋼筋的強度標準值的比值,一級抗震設計不應大于1.25;二級抗震設計,不應大于1.1。第二。進口鋼筋應有出廠質量保證書和商檢報告。進場后應按規定進行機械性能復檢。如用于焊接。應分批進行化學分析試驗。第三,鋼筋的級別、種類和直徑應按設計要求采用,當需要代換時,應征得設計單位的同意。第四,混凝土結構所采用的鋼材應具備出廠質量證明書和生產許可證。對進場的鋼材必須按規定進行抽樣復驗。檢驗不合格的鋼材不得使用在工程上。第五,洞口的加固鋼筋的設置應符合以下要求:剪力墻上門窗洞口周邊應配置不小于2中12的水平和豎向構造鋼筋。對于現澆墻板、樓板預留孔洞(如廁所、廚房間等)處四周鋼筋(包括后鑿洞)必須采取設計認可的加固措施。第六,箍筋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箍筋應按設計圖紙設置。框架柱、梁端加密區的箍筋配置應符合《建筑抗震設計規程》。框架節點核芯區內箍筋最大間距和最小直徑宜與柱端加密區相同。箍筋的末端應作135°彎勾。彎勾的平直部分不應小于箍筋直徑的10倍。在鋼筋綁扎搭接接頭范圍內的箍筋間距不應大于100mm。
3.2模板工程檢查要點
模板及其支架應具有穩定性、足夠的承載能力和剛度,并且要求做到模板的接縫不應漏漿。當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板跨度等于或大于4m時。模板應起拱。模板與混凝土的接觸面應涂隔離劑。嚴禁隔離劑沾污鋼筋與混凝土接槎處。現澆多層房屋,上層支架的立柱與下層支架立柱應對準,并鋪設墊板。在澆筑混凝土前。對模板內的雜物和鋼筋上的油污等應清理干凈,對模板的縫隙和孔洞應予堵嚴,對木模板應澆水濕潤,但不得有積水。
3.3現場質保條件檢查要點
建設工程所用的全部原材料及現場制作的混凝土、砂漿所有試塊。均應執行見證取樣送樣制度。見證人員應取得上崗證書。處于樁基及結構施工階段的在建工程。在施工現場必須按規定設置混凝土、砂漿試塊的標準養護室。面積最小不少于5平方米。建設工程用的計量器具(經緯儀、水準儀、測距儀、全站儀等)應按規定按期檢定。此外,還應配置恒溫裝置,室內溫度控制在20℃±3℃、范圍,水溫須與室溫相同;須配置溫度計和濕度計。砂漿養護控制濕度為60%-80%。溫濕度應由專人記錄;試塊制作后應在終凝前用鐵釘刻上制作日期、工程部位、設計強度等。
4.鋼筋質量的檢查
建筑物的基礎與主體結構的質量。對其安全起著決定作用,其中鋼筋又是主要的受力材料。鋼筋工程施工質量不合格不僅對建筑結構抵抗變形的能力產生很大影響。而且也是導致質量事故發生的重要因素。結合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對原材料質量控制、鋼筋的代換、鋼筋的接頭、鋼筋的加工和綁扎、受力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等方面分析。
4.1鋼筋的加工和綁扎
4.1.1防震的框架梁箍筋
對有抗震要求的框架梁、柱的端部。均應按設計圖要求將箍筋加密。尤其是框架節點核心區的箍筋。由于施工比較麻煩。往往被漏掉了。
4.1.2鋼筋的除銹
有些施工單位鋼筋加工前不注意除銹。工地綁扎好的鋼筋銹蝕十分嚴重:有的雖然對鋼筋表面進行了人工處理。但由于措施不到位,除銹工作也只是走個過場。鋼筋表面銹蝕嚴重會影響混凝土與鋼筋表面的裹結力。
4.1.3受力鋼筋的彎鉤和彎折技術
各種級別普通鋼筋彎鉤、彎折和箍筋的彎弧內直徑、彎折角度、彎后平直部分長度不準確。特別是彎后平直部分的長度往往不易被重視,有些施工人員認為,彎鉤只能起彎起就行,尺寸差點也無關緊要。這是一種很不負責任的態度。有關的力學試驗表明,受力鋼筋彎鉤、彎折的形狀和尺寸。對于保證鋼筋與混凝土協同受力非常重要。
4.2加強對原材料質量的控制
近些年來。對原材料的質量控制可以說是甲方管理工作中的一個薄弱環節。對此。在鋼筋施工質量檢查中必須高度重視,要進一步加大力度,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和進場復驗報告。必要時應從現場取樣抽查。
4.2.1鋼筋接頭搭接長度不夠
鋼筋接頭的最小搭接長度。是為保證通過搭接長度上混凝土的粘結錨固作用來實現兩根鋼筋搭接后力的傳遞。它與鋼筋的類型、混凝土強度等級密切相關。
4.2.2接頭位置不當
從施工現場看。部分單位對鋼筋接頭位置的要求執行偏差很大。有的單位為了不浪費材料,同一縱向受力鋼筋設置兩個以上接頭:有的在同一截面鋼筋的接頭率超過了鋼筋根數的一半以上。嚴重削弱了鋼筋的受力性能。有的雖然注意到了接頭不宜位于最大彎矩處。但往往不注意控制“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的要求和“接頭不宜設在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區;當無法避開時。對等強度高質量機械連接接頭。不應大于50%的要求。”
4.2.3接頭的形式不恰當
工程中常出現本應采用機械連接的卻采用了焊接接頭。而應采用焊接接頭的卻采用了綁扎接頭。
4.3受力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
關于鋼筋保護層厚度方面問題一直是建筑工程中的一個質量通病。一般認為:保護層過大影響結構構件承載力。保護層小了,有利于結構承載力。實際中保護層過大,會減少構件設計計算的有效高度值,降低結構承載能力。保護層過小,雖然增大了有效高度值。有利于承載力,但會留下隱患。
5.施工期鋼筋混凝土人為錯誤影響分析
建筑結構的施工過程是人機交互作用的過程。不能把人自身獨立于整個系統之外。應把人的因素也作為系統的一部分處理。由于施工過程和作業環境的復雜性。建筑施工過程中存在大量的人為錯誤。本文中主要考慮以下施工中常見的人為錯誤:
(1)混凝土強度不足。(2)漏放或少放鋼筋。(3)多放鋼筋。(4)過早拆模。(5)支撐不設置掃地桿。(6)支撐不設置剪刀撐。(7)模板底部水平桿與立桿的扣件擰緊力矩不足。(8)支撐的縱、橫向水平桿與立桿的扣件擰緊力矩不足。(9)發生上述錯誤的原因是由于施工技術人員計算錯誤、技術人員與施工操作人員之間信息傳遞錯誤和施工人員操作馬虎等因素造成的。
6.結束語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中的質量控制難點仍有很多。而在大量的工程檢測實踐中。我們工作人員摸索出的許多技術方法已運用于工程施工中。經破損檢查完全符合(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
通過近年無損檢測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我們發現了很多質量隱患。并及時消除了質量隱患,防患于未然。客觀的檢測數據為建筑結構檢測工作提供了科學可靠的判斷依據。使建筑結構檢測工作者能一改以往憑經驗下結論的不科學的工作方式。現代先進的數字化科學檢測管理手段,提供了建筑工程質量的技術支持。使建筑工程結構質量檢測更加科學化和規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