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楊
摘要:針對公路路基邊坡的不同破壞形式,對其成因進行了分析;從工藝材料和施工措施的角度闡述了路基邊坡防護技術——生態防護和工程防護。本文分析路基邊坡現存病因,并對公路邊坡常見防護形式做了簡單介紹。
關鍵詞:邊坡;防護;穩定;安全
前言
近些年。我國高速公路建設迅猛發展。高速公路建設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路基高填深挖路段多。要確保路基、路面的穩定性,安傘。陛。增長道路使用壽命,必須加強路基邊坡防護的綜合研究。
1.路基邊坡現存病因分析
目前,路基邊坡的質量通病。大多是邊坡破壞和坍塌。
1.1路基邊坡破壞
主要表現為邊坡坡面及坡腳的沖刷。坡面沖刷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對邊坡的直接沖刷和坡面徑流的沖刷。使路基邊坡沿坡面流水方向形成沖溝。沖溝不斷發展最終導致邊坡破壞。進一步造成路面塌陷,直接影響了行車的安全。沿河路堤及修筑在河灘上滯洪區內的路堤。還要受到洪水的威脅。這種威脅表現為直接沖毀路堤坡腳。導致邊坡破壞。邊坡破壞還與路基填料的性質。路基高度。路基壓實度有關。一般來說,砂性土路基邊坡較粘性土邊坡易于遭受沖刷而破壞:較高的路基邊坡比較低的路基邊坡更容易遭受坡面流水沖刷:壓實度較好的邊坡比壓實度差的邊坡更耐沖刷。沖刷破壞一般發生在較緩的土質邊坡上,如砂型土邊坡,亞粘性土邊坡。黃土邊坡等。在日常大氣降水和風化作用下。沿坡面徑流方向形成許多水沖溝。如平常不注意養護或養護不到位,日積月累,逐年擴大。加上冬季積雪。造成坡腳濕軟。路基強度降低。上部土體失去支撐。最終發生破壞。
1.2路基邊坡坍塌
一般分為三類;滑動型、落石型、流動型坍塌。這三類情況可單獨存在。也可同時在一種情況中出現。滑動型坍塌。在路基挖方段。尤其在深挖石質地段。由于巖層在外力的作用下剪斷,沿層間軟石發生順層滑動。造成坍塌。施工爆破開挖破壞了原來巖體的穩定性,當基巖上有巖屑層、巖堆等松散堆積物時。堆積物也易沿巖層的層理面、節理面或斷面層發生坍塌。落石型坍塌,一般指較陡的巖石邊坡,易產生落石的巖石必然是節理、層里、斷層影響下裂隙發育。被大小不一的裂面分割成軟弱的短塊。裂隙張開的程度,肉眼看不出來。在平常的養護中。也很難發現。由于滲水。反復凍融,造成長時間的微小移動,裂縫逐漸擴大。在夏季,雨水會經常充滿裂縫。產生側向靜水壓力作用。最終造成坍塌。一般裂隙發育巖體、硬巖下臥軟弱層,更易發生落石現象,此類破壞形式,對行車安全構成很大威脅。必須嚴格控制。在日常養護中。應加強巡視,盡早發現。提前處置。流動型坍塌,為砂、巖屑、頁巖風化土等松散沉積土,由于大雨沖刷,產生流動,造成坍塌。下雨造成的坍塌。多為這類坍塌,在日常養護中很容易發現。應及時處置。由上分析。在邊坡防護設計中,既要做好坡面防護設計、排水防水設計、控制好水的問題,又要根據地質條件、巖體性質、巖層狀況,邊坡高度,做好邊坡坡面設計。
2.邊坡防護常用措施
2.1植物防護
一般采用鋪草皮。種草和植灌木(樹木)形式。利用植被對邊坡的覆蓋作用。植物根系對邊坡的加固作用。保護路基邊坡免受大氣降水和地表徑流的沖刷。植物防護應根據當地氣候、土質、含水量等因素,選用易于成活,便于養護,經濟的植物類種。最主要的是加強養護管理。保證成活率。植物覆蓋對地表徑流和水土沖刷有極大減緩作用。方法按設計要求。施工時應注意季節。樹種應采用耐寒、耐旱,容易成活的樹種。規范規定,高速公路、一級公路邊坡上嚴禁種植喬木。
2.2工程防護
工程防護適用于不易于草木生長的巖石面上。一般采用框格、抹面、捶面和噴槳、坡面護墻、護坡等框格防護用混凝土、漿砌片(塊)石等材料,在邊坡上形成骨架。提高邊坡表面粗糙度系數,減緩了水流速度。根據美觀需要,框格可做成各種造型:六角形混凝土塊、漿砌片石拱形、漿切片石或預制塊作成的麥穗形等。除對路基邊坡有一定的防護作用外。還對路容有一定的美化效果。由于在邊坡中鑲槽鑲進。有一定的施工難度。目前,僅在互通式立交橋范圍,重要景點附近使用。根據邊坡高度。巖石風化程度以及巖體的地質特性。采取半防護和全防護形式。在半防護措施中。有時采用坡腳護面墻。因為自然降水從坡頂沿坡面下流,流至坡腳時,速度最大,沖刷最嚴重。因此,在坡腳處設置護面墻是最起碼的防護措施護坡防護是目前最常用的路基邊坡防護形式。在穩定邊坡上鋪砌(漿砌或干砌)片石、塊石或混凝土預制塊等材料。防止地表徑流或坡面水流對邊坡沖刷。鋪砌方式一般采用漿砌。沖刷輕微時,軟土地基上的土質路堤防護,無水流沖刷影響時。可采用干砌片石護坡。以適應地基不均勻沉降引起的路基變形。
3.結語
隨著我國公路建設事業的快速發展。路基邊坡的坡面防護技術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國內外一致提倡采用生物坡面防護,在其不能滿足要求時。應利用工程防護甚至是設置抗滑墻、抗滑樁、預應力錨固等來穩定邊坡。對高等級公路路基邊坡。有必要把生態防護和工程防護結合起來。不僅穩定了邊坡。而且保護了自然生態環境。在公路建設過程中,應針對不同工程對象的巖土質、水文、氣候等特點。靈活采用不同的防護型式及其組合方式。以建設安全之路、生態之路、人文之路和優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