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金襄
蓮都:“聯濟”茶油成香餑餑
◇撰文//金襄
油茶,其種子可榨成茶油食用,且山茶油色清味香,營養豐富,可以作為優質的食用油,因此油茶樹廣為種植,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亞熱帶地區的高山及丘陵地帶。而在浙南山區,尤其是麗水一帶,恰好滿足了油茶生長的自然條件。麗水素有“浙南油庫”之美稱,所產茶油口感良好,兼具藥用價值。近年來,在政府部門的引導和扶持下,麗水市蓮都區通過項目帶動,成立了加工企業和一系列優秀的產銷合作社,解決了多年來山茶油加工難和產品滯銷問題,充分帶動農民致富增收。而在這其中,“聯濟”牌茶油則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麗水市蓮都區的碧湖鎮聯濟村,一直都是油茶的主要產區。沿著盤山公路一層層上去,漫山遍野的油茶花正開得燦爛。作為省林業廳確定的第三批省級現代林業主導產業示范區創建點,經過近三年的建設,示范區已全面完成各項建設內容,以碧湖聯濟村為中心,集中連片,布局合理,建成2000畝油茶林,其中精品園500畝。園區內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后,實行技術標準、經營方案、安全檢測、生產銷售、品牌建設等“五統一”經營管理,不僅解決了農村大批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還促進了林農增收、林業增效。2009年、2010年中央1號文件,連續兩年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油茶等木本油料,浙江省也從2009年開始出臺相關政策加快油茶產業發展。當前,油茶產業發展的大環境已經形成,當地政府制定財政政策,加大投入力度,解決制約油茶產業發展的瓶頸,在培育和推廣優良品種,基地建設和產業升級以及提高產品深加工水平等方面予以重點扶持。同時建立財政資金的激勵機制,對資金使用管理效益好的予以獎勵。
1969年出生的陳雄建,長期從事農村經濟工作。2002年,廣大村民推選陳雄建為聯濟村村主任,他根據當地經濟特色及村莊基礎,提出“發展油茶產業,重振浙南油庫”的計劃和設想。2005年6月,陳雄建從浙江省農業廣播學校鄉村綜合管理專業畢業,在各級政府的大力幫助下,于2006年創建了麗水聯濟油茶專業合作社,利用合作社這一平臺,發動所有村民,開展油茶先進技術推廣和油茶良種推廣,注冊“聯濟”牌油茶商標,建立了油茶良種育苗基地、油茶森林食品基地,以此提升油茶單位面積產量和農民經營效益。
通過多年的經營和發展,截至目前,麗水聯濟油茶專業合作社擁有社員253名,注冊資金150萬元,固定資產253.3萬元。建立油茶苗木繁育基地50畝,培育油茶良種苗木200萬株。油茶標準化生產核心基地4000余畝,2011年銷售山茶油近100噸,經營服務收入822.4萬元,盈余返還總額達50.3萬元,2012年4月浙江省森林食品認定委員會認定“浙江森林食品基地”1500畝。為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合作社加強市場開拓能力,組建市場營銷隊伍,到周邊省、市去做市場調查、預測和營銷。同時,合作社注重規范化經營,產品實行統一包裝,統一封簽,建立銷售檔案、質量跟蹤反饋等制度;保證產品質量,誠信經商,近年來所銷產品無一質量事故。社員更是贊不絕口,“原先我們只是單獨的農民,但是陳社長把我們聚集起來后,我們有了共同的目標,于是做得越來越好了,尤其是在他帶領下,還引入了良種培育,我們油茶的效益就更高了!”當地的合作社社員如是說。

提到“聯濟”,最突出的成績還是油茶的“良種培育”。在擴大標準化生產基地1000余畝后,引進長林系列油茶良種8個,推廣輻射面積1.35萬余畝,帶動農戶1049戶,這是麗水聯濟油茶專業合作社取得的最耀眼的成績。
“技術培訓活動是必須的”,陳雄建這樣說道,“我們不但請相關專家以講座形式對社員進行課堂培訓,讓每個社員都能清楚認識當前先進的生產技術,了解市場和消費群體的需求信息和社會對質量安全的關注。還聘請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對油茶基地管理的技術操作進行現場指導,使廣大社員都能規范生產技術的操作技能,確保社員生產過程的安全。如今,聯濟油茶專業合作社共每年嫁接長林系列油茶良種苗木60余萬株,可保障蓮都區油茶良種基地推廣工作,并為周邊地區油茶基地提供優質苗木。長林系列油茶品種性狀優異,產量穩定,其油脂具有膽固醇含量低,不飽和脂肪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抗氧化活性物含量高等特點,是目前推廣較多的油茶良種。近年來,蓮都區廣泛推廣油茶芽苗嫁接技術,該技術操作簡單、繁殖快,芽苗成活率高,可有效促進良種造林推廣。“從前,一些老的油茶林品種良莠不齊,畝產油量不到10公斤,這會影響農民種植油茶的積極性。如今油茶新品種更新換代,良種造林畝產油量可以達到25—30公斤!”蓮都區林業技術推廣站副站長朱志軍如是說。
同時,合作社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有針對性地進行油茶生產技術培訓,讓他們學會嫁接、育苗、種植、修剪等一系列技術,成為合格的育苗工和種植工,學習測土施肥、節水灌溉、高效生態栽培及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等技術。再者,積極組織農民到油茶產業發展較快的地區學習參觀,借鑒經驗,堅定種植油茶的信心和決心。如今,合作社全體社員一起努力工作,為做大做強農村專業合作組織,進一步提升油茶產業發展,建設美麗鄉村盡心盡力。不僅是品種的更新換代,在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引下,聯濟油茶產銷專業合作社還通過發展林下經濟,節約了種植成本,提高了綜合效益,引進林糧間作新品種“旱稻”,用于發展油茶新造林基地的林下經濟,“旱稻”每公斤30—80元的市場價大幅提高了茶油林地效益。
蓮都培育的油茶生產專業合作組織有20余家,做得最出色的還是“聯濟”,靠的不僅是政策的支持,科技的投入,人才的培養,更是與時俱進的創新。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山茶油作為一種高檔保健食用油,近年來已越來越被消費者接受和喜愛。茶油價格也在逐年走高,銷售日趨旺盛。同時,油茶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的興起,使油茶及其產品的應用向高端和低端市場拓展,從而進一步提高了附加值,這都為油茶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而且,油茶的榨油率與花生、大豆和橄欖等油料作物相比,油茶的優勢在于價格中等,出油率高。且看“聯濟”,就擁有大片的無公害基地,即生態化經營:不施肥、純天然、無污染。這也是油茶樹本身的性質決定的,油茶樹本身的抗病能力就很強,本身也不需要太多的施肥,只要簡單的劈山、墾復和除草就可以防治病蟲害,提高油茶的產量。2016年,長林18號又進行了改造,許多百年的老茶林改造換根,涉及面積約1000畝,“聯濟”表示:“時代在前進,我們的品種也在不斷改良,不能完全依靠現有的發展成果,我們要在創新中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