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銘,陳雷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 濟南 250011)
醫療設備管理的SWOT分析
呂銘,陳雷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 濟南 250011)
醫療器械管理是醫院內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醫院的日常管理極其重要,若管理不當,會造成醫院的經濟損失。在這方面,本文根據多年的設備管理經驗,通過SWOT分析了醫療設備管理工作,提出了相關發展戰略。
醫療設備管理;SWOT分析
目前,醫院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相當數量的醫院管理者不了解自己的優缺點,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缺少對未來長遠發展機遇與挑戰的認知,盲目跟風,競爭購買目前相對先進的設備,缺乏醫療器械戰略管理的大局思維。為此,我們采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當前醫療器械管理的內在優勢、缺點和外部機遇與挑戰,提出進攻(SO)、調整(ST)、防御(WO)和生存(WT)4大戰略思想。
SWOT分析方法也可以稱作為態勢分析法,主要包含4個因素:優勢(S)、劣勢(W)、機遇(O)和威脅(T)。其中優勢和劣勢屬于內部因素,主要指醫療設備管理的醫院內部管理情況;機遇和威脅屬于外部因素,主要指醫療設備管理的醫院外部環境情況。
隨著衛生改革的深入,醫療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醫院為了滿足患者或醫療工作者的醫療需求,也為了促進醫療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引進醫療器械。這不僅可以提高醫院的醫療水平,也可以作為亮點吸引患者或消費者。目前,醫療器械管理工作在醫院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其次,目前的醫療設備市場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各種各樣的醫療設備不斷地涌現,為醫院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也同時為醫院提供了議價空間,為醫院提供了選擇性價比高的醫療設備的條件。再次,互聯網的使用,也為醫院提供了醫療設備的對比信息,使得醫院在進行設備采買時,能夠獲得性價比更高的醫療設備。
(1)設備使用和維護監督不夠。某些醫院醫療設備由于長期擱置,未投入使用,加上環境因素造成設備老化,在設備表面會積累污垢等,造成嚴重的腐蝕。另外,醫務人員在使用一些小型醫療設備時,不愛惜設備,并且在使用后沒有及時放回原位,而是隨意放置,使醫療設備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存在安全隱患。
(2)設備采購機制不完善。日常工作中,先進醫療的作用日益體現,給醫療人員帶來巨大便利和輔助,醫院開始大量采購,然而并未健全可靠的采購體系,同時醫院部門和采購部門因缺乏溝通,造成加大采購過程的隨意性,盲目引進各種設備,甚至反復采購,不僅浪費財政資源,而且反復購買醫療設備還會造成其長期閑置。
(3)設備管理不足,能力有限。在我國很多的中小醫院,沒有配置完整的醫療設備管理團隊,沒有專業的維修隊伍,只有外雇維修工進行設備的日常維護。雖然有些醫院有專門的設備管理人員,但由于管理人員的知識水平有限,缺乏對醫療設備性能的認知。
黨中央、國務院近日發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綱要”提出深化醫療器械流通體制改革,深化藥品(醫療器械)審批制度改革,研究建立臨床效能導向的審批制度,以改善藥品(醫療器械)的審批標準。大力發展高性能醫療設備、新材料、包裝材料和制藥設備,促進主要藥品工業化,加快醫療器械改造升級,提高醫療器械、醫療材料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完善質量標準體系,完善質量控制技術,實施綠色智能轉型升級,到2030年,制藥、醫療器械的質量標準達到國際標準,使醫院在一些醫療設備購買上,不需要花大筆錢從國外引進。其次,醫療改革使一些公立醫院又重新回歸到公益性上來,國家對醫療設備進行投資,減少了醫院的資金壓力和經濟風險。此外,國家出臺了《大型醫用設備配置使用管理辦法》等醫療設備管理辦法,規范了醫療設備的采買和管理。
(1)國內醫療器械技術含量有待提高。雖然中國醫療器械行業整體發展勢頭較快,但高科技技術壟斷無法解決,使得醫院在購置醫療器械時,大型高端醫療器械主要依靠進口,世界醫療器械行業依然存在著不小的差距。這使得醫院無論是設備投入,還是日常維護,都會有很大的成本壓力。另一方面,生產電子監護設備、超聲診斷設備、心電生理設備、X射線斷層掃描設備、CT等高科技產品,具有自主品牌的上規模企業已有數十家企業。新的醫療改革是把外資企業轉變為低端醫療器械市場的動力源泉,之前中國低端醫療器械市場基本上是當地企業的世界,而現在農村和社區的健康和醫療機構將擴大低端醫療器械帶來的好處。所以,這些外資企業看到機會,已進入市場。
(2)在現階段我國醫療器械行業標準不完善。我國目前實施醫療器械行業標準的階段還不完善,許多標準參考版本的產品,相對落后于國際標準。隨著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普及,新的診斷和治療儀器日益顯現出大規模、自動化、系統化的特點。這些快速發展的醫療器械,必然具有相應的醫療器械標準。在技術要求之前,要能夠確保醫療器械產品在臨床使用過程中“安全有效”。
(3)各大醫院憑借著新設備來提高競爭優勢,一些醫院不得不更新醫療設備,在醫療市場中舉步維艱。
因為優勢和劣勢同屬于內部因素,機遇和威脅同屬于外部因素,是相互對立的關系。所以,在進行戰略分析時,不能夠將同屬于內部環境下的因素或同屬于外部環境下的因素放在一起進行戰略制定和分析,要通過一個內部和外部因素的相互組合,來進行發展戰略的制定。
多使用國產的醫療設備,降低醫療設備的投入成本和維護成本。醫院嚴格按照采購制度對醫療設備采購進行規范化,通過公開招標采購,可以有效避免設備不符合規定進入醫院,采購行為開放,價格透明度高,遏制“回扣”現象,同時降低購買價格,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另外,在采購過程中也應考慮各種因素,即:設備安裝空間、使用壽命、環境設施、保修期、誠信等。在采購過程中應該“走出去”,對醫療設備市場進行全面的調查分析,最重要的是用戶的調查,通過用戶了解不同廠家、不同品牌的使用情況。然后,調查市場價格,進行適度的選擇。最后,對醫療設備的保修期備件供應進行調查,為后期維修提供保障。
在進行醫療設備采買時,應詳細地與賣方簽署售后服務條款,以維護醫院的利益,確保醫療設備的后期維護和保養。為了保證醫療器械的質量,專業技術,人員應該直接參與到采購中,他們對醫療器械的結構、性能、維護、調試等技術比較熟悉,與供應商溝通技術問題,特別是簽訂合同時涉及的技術安全問題都很清楚,可以有效保證醫療設備的后期維護。對于一些高價格的進口設備壟斷,國內設備應該尋找替代品,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另外,對于醫院醫療器械的管理,應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并對醫療器械的日常維護管理分散化,實施設備管理責任制進,以確保醫療設備的正確連續使用。
在進行醫療設備的維護和使用上,不能夠持續依賴于賣方。應當加強醫療設備技術管理,做好設備功能和設備的開發和維護工作,使其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保持正常運行,確保醫院的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順利進行。技術管理人員必須具有較強的技術水平,并根據經濟規律改善醫療設備的使用率和利用率。醫療設備的使用時間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操作者,合理使用、管理和仔細維護。進口設備安裝后,還要加強管理。對于精密儀器設備,應嚴格按照有關系統管理,并建立設備和技術文件。由于科技的飛速發展,設備的更新周期短,要求管理者要及時通過協調進行合理地使用,以充分發揮醫院臨床設備的效率,教學與研究。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材料、機械等新技術不斷進入醫療器械領域,醫學科學已成為醫學技術和電子工程相互滲透與整合的課題。這要求醫院注意培養這種復合型人才,即生物醫藥工程技術人才。醫療器械在醫院的熟練使用和開發利用,是培養人才的過程。在引進設備的同時,要全面注意臨床、技術、維護和管理人員的培訓,打造高素質的醫務人員,降低醫療設備的成本運行,提高設備利用率,提高醫療技術質量。建立醫療器械管理和會計科學體系,降低醫院的成本壓力和經濟風險。
利用社會資源,通過集資、引資貸款等方法與賣方建立醫療設備合作關系,以互利互贏的關系降低醫療設備成本壓力。加強醫療人員自身的隊伍建設,使醫療人員不過分依賴醫療設備,多通過實際操作提升診治經驗和水平,保證醫療人員的醫療水平。
[1]劉延祥.醫療設備管理模式規范化的實踐與思考[J].醫療衛生裝備 ,2008(12).
[2]劉延祥.現代醫療設備科學管理模式的思考[J].當代醫學(學術版 ),2008(13).
[3]陳康.醫療設備維護與維修管理工作的探討[J].中國醫學裝,2005,8.
R197.3
A
1671-0711(2017)10(上)-0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