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刻不容緩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黨中央、國務院要求牢固樹立并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按照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同時“四化”同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
隨著城鎮化的深入推進,我國正在面臨用地需求持續增長和土地資源逼近極值的雙重壓力。總體來看,當前我國節約集約用地正呈現出東緊西松、政熱企冷、標準嚴監管弱等三方面特點。一些深層癥結正在制約節約集約用地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意義重大,已不是單純的土地利用問題,而是上升為一個綜合性問題。因此,繼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的指導意見(試行)》之后,《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年)》亦再次提出將城市低效用地的再開發作為城市化地區整治的重點。
政策的制定可謂恰逢其時,一舉多得。
首先,低效用地再開發是適應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傳統產業升級和結構性調整常常伴隨著資本、土地、勞動力的追加投入,從而帶來土地的再開發和高效利用;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再利用,也可以有效釋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的用地空間;同時,利用土地級差收益,還可以為企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適應并倒逼結構性調整和產業升級。因此,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必然帶來用地方式由外延擴張向高效節約利用的方向轉變。
其次,低效用地再開發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迫切需要。實現以人為中心的城鎮化,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務,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內涵。而今,在一些城市,高樓大廈林立、現代氣息濃厚的同時,棚戶區、城中村夾雜其中,布局松、散、亂,環境臟、亂、差,公共設施缺乏,社會治理任務繁重。通過低效用地再開發和城市更新改造,發揮土地級差收益,在優化土地結構布局同時,可以有效改善城鎮生活居住環境,修繕、興建城市公益基礎設施,保護歷史文化建筑和街區,從而提升城鎮化質量,使城市更加和諧宜居、富有活力,老百姓更加有“獲得感”和“幸福感”。
再者,低效用地再開發是統籌保護資源保障發展的必然選擇。破解保護資源和保障發展的矛盾,關鍵就在于高效節約利用資源。我國土地資源十分寶貴,發展需求依然強勁。通過盤活低效存量用地,一方面可以釋放出有效的用地空間,滿足發展的用地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減少對農用地特別是耕地的占用,做到保障與保護的有效銜接、和諧統一。
要重視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的長遠意義,還應形成以政府為主導、各部門之間相互協調、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的“共同責任”機制,各司其職、協調聯動,保證和促進各項措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