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秀琴
441705谷城縣第二人民醫院
分析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發生醫院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及護理干預對策
聞秀琴
441705谷城縣第二人民醫院
目的:探討引起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的因素及護理干預對策。方法:選擇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收治的新生兒500例,統計醫院感染發生率,分析導致醫院感染的原因,制定針對性干預措施。結果:38例(7.6%)發生醫院感染。引發醫院感染的因素包括新生兒胎齡、新生兒體重、新生兒住院時間、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種類。結論:新生兒重癥病房患兒可能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而出現醫院感染,相關醫護人員一定要明確這些因素,制定針對性干預措施,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
新生兒重癥監護室;醫院感染;相關因素;護理對策
2014年4月-2017年4月選擇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收治的患兒500例,男288例,女212例;胎齡32~39周,平均(37.55±2.04)周;體重1.92~3.21 kg,平均(2.53±0.15)kg。所有患兒的臨床資料均具有完整性。
方法:參照《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判斷新生兒是否出現了院內感染[1]。對感染患兒的性別、胎齡、體重等一般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另外對比患兒的侵入性操作情況、抗生素使用情況、住院時間。為保證研究結果準確,在本次研究中,明確排除了入院初期未進入新生兒監護病房就出現了感染的患兒,排除了治療過程中出現肺炎、胎膜早破超24 h、胎糞吸入綜合征、羊水渾濁、先天性感染的患兒。
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有38例患兒發生醫院感染,發生率7.6%。
引發醫院感染的因素包括新生兒胎齡、新生兒體重、新生兒住院時間、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種類。具體數據如下:①性別:男288例,有20例患兒出現醫院感染;女212例,有18例患兒出現醫院感染。組間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②胎齡:<37周的早產兒共368例,有34例(9.23%)發生醫院感染;≥37周新生兒共132例,有4例(3.03%)出現醫院感染。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③體重:體重<2.5 kg的新生兒共356例,有35例(9.83%)發生醫院感染;體重≥2.5 kg的新生兒有144例,有3例(2.08%)發生新生兒感染。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④侵入性操作:272例新生兒未接受侵入性操作,有9例(3.31%)出現醫院感染;228例(12.72%)新生兒接受侵入性操作,有29例出現醫院感染。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⑤住院時間:352例新生兒住院時間≥15 d,有32例(9.09%)出現醫院感染;148例新生兒住院時間<15 d,有6例(4.05%)發生醫院感染。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⑥抗生素:338例患兒使用的抗生素≤2種,有30例(8.87%)出現醫院感染;162例新生兒使用抗生素>2種,有8例(4.93%)出現醫院感染。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要降低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患兒發生醫院感染的概率,就一定要對引發醫院感染的因素進行具體的分析。在此基礎上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改善對策。結合本文研究結果,我院認為降低新生兒重癥病房醫院感染,需要從以下方面著手。
加強對早產兒的護理管理:產科認為胎齡<37周的新生兒為早產兒,早產兒一般體偏輕,身體各項機能發育不完善[2]。為了保證早產兒的生命健康安全,一般需要進入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進行病情觀察和治療。但是,早產兒的免疫能力較弱,很難在短時間內適應病房的環境,多次的侵入性操作治療進一步加劇了新生兒感染的概率。因此,為了降低新生兒監護病房的醫院感染率,對早產兒實施科學的護理管理,給予早產兒發展性照顧十分必要。同時,有必要加強對早產兒護理人員的專業培訓,提高護理人員預防感染的意識和操作專業性。
強化各項基礎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做好患兒的眼部、肚臍以及口腔的清潔與護理。口腔清理,需要使用生理鹽水每天清洗兩次,肚臍的清理需要使用雙氧水,眼部清理使用青霉素鹽水,以實現預防新生兒感染的目的。保證病房內干凈整潔,合理控制溫濕度,做好空氣凈化和設備消毒及管理工作。如果患兒已經發生了感染,需要進行隔離治療。
減少侵入性操作:在本次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侵入性操作患兒發生醫院感染的概率更大。在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中,侵入性操作主要包括中心靜脈導管、尿管、呼吸機等治療方式。在進行侵入性操作治療的過程中,有必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對置管患兒一定要保證操作準確,避免移位、掉落等問題發生,盡量減少導管滯留的時間。如果患兒需要進行皮膚穿刺,應使用消毒液為患兒進行皮膚消毒,待消毒液干燥之后才能進行穿刺操作[3]。另外,侵入性操作時患兒出現皮膚破損的可能性更大,護理人員需嚴格觀察患兒的皮膚狀態,定時為患兒更換敷料。
縮短患兒的住院時間:從本組研究結果可見,患兒住院的時間越長,發生醫院感染的概率越大。這是因為長期住院更容易感染耐藥病菌。因此,減少患兒的住院時間十分必要。
嚴格按照規定為患兒使用抗生素:由于新生兒身體的各項機制尚未完善,患兒使用抗生素治療更容易出現并發癥。因此,有必要為重癥監護病房新生患兒使用毒副作用小且見效快書的抗生素。同時,有必要為患兒進行細菌培養,并根據培養結果為患兒使用對應的抗生素藥物,進一步提高治療效率[4]。
綜上所述,引發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患兒醫院感染的因素復雜,主要包括胎齡低、體重輕、住院時間長、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不當使用等。護理人員需要根據具體因素以及患兒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避免醫院感染。
[1]陳牡花,湯可香,吳杼陽,等.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發生醫院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及護理干預對策分析[J].繼續醫學教育,2015,11(9):95-96.
[2]段秀麗,馬媚媚,曹亮,等.新生兒重癥監護室醫院感染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8):20-22.
[3]姚莉,張素珍.重癥監護室及母嬰同室新生兒醫院感染的特點比較[J].復旦學報(醫學版),2015,42(3):393-397.
[4]葉素琴,代繼宏,岳坤芬,等.感染目標性監測及干預在NICU醫院感染預防中的效果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4):3339-3341.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Wen Xiuqin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Gucheng County 441705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Methods:500 newborns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were selected.We analyzed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analyzed the causes of hospital infection,and formulated targeted interventions.Results:Nosocomial infection occurred in 38 patients(7.6%).The factors that cause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cluded neonatal gestational age,neonatal body weight,neonatal hospital stay,invasive procedures and types of antibiotics used.Conclusion:Hospital infection may occur in patients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affected by multiple factors.Relevant medical staff must make clear these factors,formulate targeted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infectio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osocomial infection;Related factors;Nursing measures
10.3969/j.issn.1007-614x.2017.2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