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玲娟 趙頡 任曉輝
我院臨床用藥動態監測和超常預警干預模式建設初探
孔玲娟 趙頡 任曉輝
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臨床合理用藥,確?;颊哂盟幇踩?。在文中,從我院現有信息系統數據資源出發,并通過多種措施的同時運用,建立起了一套較為有效地臨床用藥動態監測和超常預警干預模式。讓患者負擔得到降低,有效提高處方合理率。
臨床用藥;動態監測;超常預警;干預管理
原衛生部《處方管理辦法》《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1-2]中規定醫療機構應實行動態監測和超常預警制度,促進醫院臨床合理用藥。我院于2016 年研究構建醫院藥品使用動態監測和超常預警干預模式,建立管理體系。本文對我院臨床用藥動態監測和超常預警干預工作進行了總結和思考,以期進一步完善并推廣。
醫院成立管理小組,成員由醫務科、質控辦、藥劑科共同組成,在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的指導下工作。醫院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具體領導,藥劑科具體實施。
醫院根據原衛生部《處方管理辦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等文件精神,分別制定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實施方案;《抗腫瘤藥物臨床使用管理辦法及分級管理目錄》《處方點評管理辦法》《藥品不良反應和用藥錯誤、藥品損害事件監測報告制度及鼓勵措施》《生物制劑臨床使用管理辦法》《超說明書用藥管理規定》等多項制度。
1.3.1 動態監測使用異常品種 (1)通過醫院HIS系統檢索上個月全院用藥情況的原始數據,進行分類統計。(2)根據監測結果,結合采購計劃、患者人數和結構、流行病、季節因素、突發事件、特殊原因等情況,分析藥品異常波動的可能原因,篩選重點關注藥品,納入處方/醫囑點評范疇。
1.3.2 合理用藥點評 醫院建立處方、病歷點評小組,每個月對門診處方和住院病歷進行合理用藥點評,將門診處方和住院病歷普遍存在的不合理用藥情況作為進一步評價的重點。
2.1.1 簽訂目標責任書 通過對醫院臨床用藥的充分調查,得到系列完整和科學的指標后,院長與各臨床科室主任分別簽訂“基本藥物使用目標責任書”和“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目標責任書”。
2.1.2 公示、通報 每月對使用金額、使用數量排名前10位的藥品、治療用藥、輔助藥物進行分別排序,排序結果在全院范圍內通報。
2.1.3 重點監控 對全院連續三個月使用金額排名前三位藥品、使用金額波動幅度大于30%的藥品進行統計,并作為重點監控對象[3-5]。對進入重點監控的品種,每種藥品隨機抽取一定比例的歸檔病歷和運行病歷進行專項點評。每一份不合理用藥病歷,從科室績效中按0.1%的比例扣除。對出現不合理用藥行為3次以上且無正當理由的責任人由院紀檢部門和醫務科提出警告,并限制其處方權。
2.2.1 加強藥師與臨床溝通 每月根據合理用藥評價指標和處方、醫囑點評存在的問題,藥師到各臨床科室反饋、溝通、協調,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建議,持續改進。
2.2.2 合理用藥培訓 醫院藥劑科針對科室用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相關的合理用藥知識培訓;同時??婆R床藥師定期到臨床科室,針對科室用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相關的合理用藥知識培訓[6-7]。
醫院每半年進行一次全面再評價和總結,比較各項合理用藥評價指標,評價干預措施的效果。
(1)醫院藥品比例:2016年我院藥品收入占業務收入的32.75%,比2015年同期減少1.64%。(2)輔助用藥使用比例:2016年我院輔助用藥使用金額占藥品使用總金額的24.79%,比2015年同期減少13.54%,下降明顯。(3)處方合理率:2016年我院處方合格率達99.2%, 2015年98.4%,呈明顯上升趨勢。
臨床用藥的合理性受藥品價格、醫療環境、業務水平、職業道德和醫療機構的管理理念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臨床不合理用藥的干預若單靠藥師干預收效甚微[8-9]。不合理用藥會帶來嚴重的危害,例如延誤疾病治療、浪費醫藥資源、發生不良反應甚至藥源性疾病等等。要實現臨床合理用藥需要從多方面出發,例如制定相關的制度、強化合理用藥培訓、完善醫院合理用藥相關制度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我院臨床用藥動態監測和超常預警干預模式的建設,旨在探索適合我院的多元化(技術、行政、醫療等)干預模式,自施行以來,效果良好。但目前還存在如下問題:(1)認識存在片面性,一些不合理用藥情況在監控下雖說暫時得到控制,但有時會出現反復。(2)信息化程度不高,無法提供足夠的有價值的數據,分析有時過于簡單,致使監管未能體現出真正的力度。因此,如何能有效地進行實時監控并實現提前干預,還需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進一步細化、強化監管措施,使這一機制發揮更大作用。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處方管理辦法[2007]53號[A/OL].(2006-02-24)[2006-05-01]. http://www.moh.gov.cn/mohyzs/ s3572/200804/29279.shtml.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2011]11號[A/ OL]. (2011-01-30)[2011-03-30]. http://www.moh.gov.cn/ mohyzs/s3585/201103/51113.shtml.
[3] 彭彥孟,孟德勝. 不合理用藥干預工程在醫院臨床工作中的運行效果[J]. 藥學實踐雜志,2007,25(1):44-45.
[4] 張曉平,陳芳黔. 加強臨床用藥監測對提高臨床合理用藥水平的作用研究[J]. 中國社區醫師,2017,33(21):12-13.
[5] 杜艷萍. 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對促進臨床安全用藥的意義討論[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1):147.
[6] 呂七. 臨床合理用藥監測小組對我院合理用藥的監測情況分析[J].北方藥學,2012,9(7):73.
[7] 曹園園. 藥師藥學干預臨床不合理用藥的臨床效果[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3):121-122.
[8] 陳秀紅,羅勇,陳浩. 加強臨床用藥監測 提高臨床合理用藥[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4):7.
[9] 周蓮茹,程穎. 臨床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平臺建設意義及價值[J].中國衛生產業,2012,9(4):19.
Construction of Dynamic Monitoring and Supernormal Early Warning Intervention Mode for Clinical Drugs in Our Hospital
KONG Lingjuan ZHAO Jie REN Xiaohui Pharmacy Department, Xinjiang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Second Division Korla Hospital, KorlaXinjiang 841000, China
In order to better realize the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drugs,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 medication. In this paper, from the existing information system data resources in our hospital, and through a variety of measures at the same time, established a more effective monitoring of clinical medication and supernormal early warning intervention model. To reduce the burden of patient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ational rate ofprescription.
clinical medication; dynamic monitoring; supernormal early warning; intervention management
R197
A
1674-9316(2017)19-0021-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7.19.010
新疆兵團二師庫爾勒醫院藥劑科,新疆 庫爾勒 8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