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冰 李響
視覺反饋排尿訓練治療腦卒中患者神經源性膀胱的臨床觀察
齊冰 李響
目的 探究視覺反饋排尿訓練治療腦卒中患者神經源性膀胱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診的92例腦卒中患者神經源性膀胱均等分為對照組(留置導尿方式)與觀察組(視覺反饋排尿訓練)。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膀胱壓、殘余尿量以及尿路感染發生率、平衡膀胱比例。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最大膀胱壓比對照組高(P<0.05),殘余尿量比對照組少(P<0.05),尿路感染發生率比對照組低(P<0.05),平衡膀胱比例比對照組高(P<0.05)。結論 視覺反饋排尿訓練治療腦卒中患者神經源性膀胱的效果顯著。
視覺反饋排尿訓練;腦卒中;神經源性膀胱
神經源性膀胱即為控制排尿的中樞神經系統或周圍的神經被損害,導致膀胱尿道功能障礙[1]。腦卒中患者出現的排尿障礙通常是無抑制性的神經源性膀胱導致,主要癥狀有尿頻、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等,給患者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本次研究將92例腦卒中患者神經源性膀胱作為研究對象,對視覺反饋排尿訓練治療腦卒中患者神經源性膀胱的臨床效果進行探究,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診的92例腦卒中患者神經源性膀胱均等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26∶20,年齡55~82歲,平均年齡為(62.1±2.3)歲;觀察組中男女比例為25∶21,年齡54~82歲,平均年齡為(61.8±2.4)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全部患者與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診斷標準、神經源性膀胱排尿障礙診斷標準相符,不存在精神障礙患者[2]。
對照組使用留置導尿方式:使用14~16號雙腔氣囊進行無菌導尿,定期更換導尿管與集尿袋;叮囑患者每天飲水2~4 L,嚴格清潔會陰部。
觀察組使用視覺反饋排尿訓練,所需材料:液壓標尺、可調試輸液架、三通接頭、生理鹽水、量杯、微劑量輸液器、測壓管,加溫器、計時器、音樂播放器、耳機。視覺反饋排尿訓練方法:測壓管垂直固定于測壓標尺旁邊,測壓標尺掛于輸液架的一側,將生理鹽水(500 ml)插上微劑量輸液器(排氣)懸掛在輸液架另一側,連接加溫器(生理鹽水加溫至37.5℃),以三通接頭連接測壓管和輸液器。患者取半臥位或者臥位,讓患者帶上耳機聽音樂以分散其注意力,放尿排空膀胱,將導尿管進行固定并與三通另一個端口相連接,當確認各管道連接暢通后對測壓管進行調試,將其零點與患者的趾骨聯合在同一水平面上,打開輸液器(速度=10 ml/min)向膀胱內注入生理鹽水,觀察測壓管水柱的變化,并記錄。10~15次/d,共計20~30分鐘。
(1)治療前后膀胱壓、殘余尿量。(2)尿路感染發生率與平衡膀胱比例。
數據資料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對照組最大膀胱壓為(30.4±13.1)cmH2O,觀察組為(31.3±2.3)cmH2O,治療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殘余尿量為(361.2±112.2)ml,對照組為(358.7±115.6)ml,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最大膀胱壓為(45.6±2.8)cmH2O,觀察組為(63.39±19.3)cmH2O,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殘余尿量為(142.5±54.6)ml,觀察組為(97.2±43.1)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發生尿路感染25例(54.35%),觀察組發生尿路感染8例(17.39%),觀察組尿路感染發生率比對照組低(P<0.05),對照組平衡膀胱13例(28.26%),觀察組平衡膀胱29例(63.04%),平衡膀胱比例比對照組高(P<0.05)。
腦卒中患者發生神經源性膀胱的可能性很大,會導致泌尿系統感染、腎衰竭等不良事件,致死率很高[3-4]。治療思路在于提高排尿的規律性、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總體原則為:促進膀胱容量的恢復、提升膀胱順應性與低壓儲尿能力、減少或避免尿失禁、恢復自主控尿的能力。科學的康復護理與治療方式可以促進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復與改善。以往使用的留置導尿管方式為微生物提供進入泌尿道的通路,不斷繁殖誘發炎癥與組織損傷,出現尿路感染,反射性膀胱建立難度大[5-6]。另外,使用該種方式患者對膀胱充盈程度感知不足,需要對飲水量加以控制,根據時間探索膀胱的充盈規律,若患者飲水等出現變化,會出現充盈不足或過度充盈的問題[7]。視覺反饋排尿訓練時,患者能夠依靠視覺刺激對膀胱壁以外的軀體感覺與自主神經反應發生的變化進行及時感知,準確了解膀胱充盈程度,形成排尿反射[8]。本次研究中,對照組使用留置導尿方式治療,觀察組使用視覺反饋排尿訓練治療。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膀胱壓、殘余尿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最大膀胱壓比對照組高(P<0.05),殘余尿量比對照組少(P<0.05),尿路感染發生率比對照組低(P<0.05),平衡膀胱比例比對照組高(P<0.05)。表明視覺反饋排尿訓練方式具有優勢。
綜上所述,視覺反饋排尿訓練治療腦卒中患者神經源性膀胱能夠取得顯著的臨床效果。
[1] 石秀秀,原艷麗,唐金樹,等. 膀胱水擴張結合視覺反饋排尿訓練在治療脊髓損傷患者神經源性膀胱中的意義[J]. 中國骨與關節雜志,2014,3(9):675-679.
[2] 李武學,趙興華,許長寶,等. 綜合性治療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的臨床觀察[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7,20(6):66-68.
[3] 陳嬋,宋仕芬. 視覺反饋訓練在腦卒中尿失禁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9):33-34.
[4] 陳愛連,胡振江,符文君,等. 臍灸聯合膀胱功能訓練治療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膀胱的臨床觀察[J]. 中國中醫急癥,2016,25(6):1154-1157.
[5] 黃小亮,郭玉紅,李蔚,等. 膀胱尿壓視覺反饋訓練在脊髓損傷后尿潴留患者中的應用[J].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6,37(8):978-981.
[6] 王秀艷. 高壓氧配合間歇導尿在腦卒中神經源性膀胱的療效觀察及護理干預[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1):252-253.
[7] 馬振宇,陳巧鴿,吳贊楊. 艾灸結合功能訓練治療脊髓損傷患者神經源性膀胱臨床觀察[J]. 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4(4):324-325.
[8] 林愛翠,孔明涯. 視覺反饋訓練促進平衡功能恢復的前瞻性研究[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4,29(4):320-323.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Visual Feedback Urination Training on Neurogenic Bladder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QI Bing LI Xiang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Center, Jilin Provincial People'sHospital, Changchun Jilin 130021,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visual feedback urination training on neurogenic bladder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Methods 92 patients with neurogenic bladder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indwelling catheterization method) and observation group (visual feedback urination training). The bladder pressure, residual urine volum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rate and the proportion of balanced bladder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maximum bladder pressure of the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the amount of residual urin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 i 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incidence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 i 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proportion of balanced bladder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 i 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visual feedback urination training on neurogenic bladder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is signif i cant.
visual feedback urination training; stroke; neurogenic bladder
R651
A
1674-9316(2017)19-0033-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19.016
吉林省衛生計生青年科研課題(2015Q047)
吉林省人民醫院康復醫學診治中心,吉林 長春 1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