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平
610000成都市龍泉驛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手術中低體溫的相關因素和護理研究進展
劉建平
610000成都市龍泉驛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體溫在人體各項生理指標中非常重要,是確保人體各項機能正常的前提。在手術過程中,經常出現低體溫,這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并發癥。本文對手術中低體溫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并說明低體溫的危害,提出有效的護理措施。
手術;低體溫;相關因素;護理
在手術治療中,體溫下降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現象。近年來,在醫療水平快速提升的形勢下,臨床護理工作受到了高度重視,尤其是關于術中體溫護理的部分,成為了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
麻醉藥物:正常情況下,人體體溫是相對恒定的。體溫調節中樞主要包括前部散熱中樞、后部產熱中樞,主要位于下丘腦,二者的相互調節,使人體體溫保持相對恒定[1]。但是,手術麻醉藥物會對多數神經傳導功能產生抑制作用,導致體溫調節中樞無法正常運轉,從而出現低體溫情況。
手術室環境:一般而言,層流潔凈手術室的溫度應在22~25℃,但實際上,手術室室溫經常低于要求溫度。有關文獻報道顯示,當手術室溫度<21℃的時間維持>3 h的時候,患者極易產生低體溫情況[2]。手術室常規溫度、空氣對流情況是影響患者機體散熱的主要因素,非常容易致使患者出現低體溫情況。
輸血、輸液:在手術過程中,經常要為患者輸注很多液體。一般情況下,這些液體的溫度都較低,尤其是庫存血液。當溫度低的液體進入患者機體后,需吸收大量熱量,以此達到機體溫度。調查發現,每輸入1 L環境溫度液體或1 U庫存血液就會使患者體溫下降約0.25℃,液體輸入越多,溫度下降越多。
手術因素:在手術過程中,手術時間過長、低溫溶液沖洗、體表暴露太多等因素均會導致患者低體溫,尤其是當手術切口比較大的時候,水分蒸發也會帶走很多熱量。
人為因素:如果患者自身抵抗力比較弱,也易出現低體溫情況。除此之外,濕敷料更換不及時等也是導致患者機體溫度下降的重要因素。
年齡因素:嬰幼兒特別是新生兒體溫調節系統發育還不完全,全麻狀態下,體溫調節能力非常差。若手術室溫度較低,則導致其熱量喪失,體溫降低。老年患者神經肌肉活動弱、術中使用肌松藥物、術前禁食、麻醉后低代謝狀態、肺功能較差等因素均可導致機體溫度降低。
對凝血功能的危害:在手術治療過程中,如果患者體溫下降,就會致使血液中血小板減少,血液流動速度減緩,并且降低凝血因子活性,致使凝血功能無法發揮,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出血時間。
對循環功能的危害:患者處在低體溫狀態,交感神經非常興奮,心率變快,使得心輸出量、心收縮力加大,導致外周血管收縮。
對新陳代謝的危害:在低體溫狀態下,患者機體代謝率顯著降低,需氧量顯著減少,但也會削弱氧運輸能力,導致機體缺氧。
導致切口感染:有關文獻報道,輕度低體溫現象會對骨髓免疫功能產生危害,尤其是抑制中性粒細胞氧化釋放,導致多核白細胞無法聚集在感染部位,皮膚血流量減少,氧攝取量減少,極大地提高了傷口感染率。在腸道等一些可能出現污染的手術中,低體溫是誘發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
對內臟器官的危害:當患者處在低體溫狀態時,耗氧量、通氣量顯著減少,呼吸加快,支氣管分泌增加,支氣管痙攣發生風險高。
調節手術室溫度:在手術過程中,必須確保手術室溫度符合手術要求。手術室溫度太高,會為細菌繁殖提供機會,從而提高切口感染率;手術室溫度過低,也會使醫生產生不適感。
減少熱量流失:通常情況下,熱量主要是經由皮膚流失的。所以,在手術前麻醉與準備階段,需做好患者保暖工作,覆蓋保暖被。在手術過程中,盡量蓋好患者的不手術部位,從而減少皮膚散熱,以免患者體溫過低。
復合保溫護理:在手術中實施復合保溫護理,主要就是開展體腔內直接加溫聯合體腔外保溫的護理方式。特別是在輸注液體的時候,應將液體加溫到37~40℃。在加溫儀上纏繞輸液管,可進行間接加溫,能夠保證輸入前液體溫度達標。
麻醉藥物誘發的低體溫:麻醉藥物誘發患者低體溫,主要就是因為神經傳導不暢,加之劑量依賴,導致患者體溫調節中樞無法發揮調節作用,進而產生低體溫情況。在麻醉中,所有腰麻、靜脈麻醉藥等均會對體溫調節中樞產生影響。因此,在手術麻醉中,一定要對麻醉藥物劑量進行嚴格控制。
術前準備:在接送患者的時候,應用棉被包裹患者,以免患者受涼、體溫降低。同時,也可以使用電熱毯保持患者體表溫度,但對體內溫度的影響較小。
術中護理:在手術過程中,消毒患者皮膚的時候,一定要對消毒液予以加溫處理,使其溫度和患者機體溫度相差無幾,從而減少刺激。同時,在手術過程中,一定要對手術室溫度予以密切監測,盡早察覺低體溫情況,并對患者體溫變化予以詳細記錄,確保患者生命安全。
術后護理:在手術之后,維持正常中心溫度會縮短麻醉恢復時間。而為低體溫患者升溫的時候,一定要緩慢回溫。對于輕度低體溫患者來說,其回溫速度在0.3~1.2℃/h,對于嚴重低體溫患者與心功能不穩定患者來說,回溫速度3℃/h。在此過程中,不可對低溫肢體末端予以快速回溫,以免誘發致死性心律失常[3]。
綜上所述,術中除關注心率、脈搏、血壓、呼吸外,還需重點關注體溫,這與患者預后關系密切。術中低體溫現象,可能引起寒戰、凝血障礙、心功能異常、代謝異常、出血增多、耗氧量增多等,甚至致患者死亡。所以,在手術過程中,一定要防范低體溫的發生,盡量避免低體溫的不良影響。
[1]陳蓓,王曉軍.手術中低體溫的相關因素和護理干預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11):990-992.
[2]林素羽,黎明鸞,孫廣曉,等.子宮內膜異位癥腹腔鏡手術中低體溫的相關因素分析[J].重慶醫學,2016,45(23):3305-3306.
[3]王婷婷.婦產科手術中低體溫的護理干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6):257-258.
Research progress of related factors and nursing care of low temperature in operation
Liu Jianping
Th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Longquanyi District,Chengdu City 610000
In the body's physiological indicators,body temperature is very important,it is a prerequisite to ensure the normal functioning of the human body.Hypothermia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during surger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ed factors of low temperature in operation,and explains the harm of hypothermia,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Operation;Low temperature;Related factors;Nursing care
10.3969/j.issn.1007-614x.2017.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