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
611330成都市大邑縣婦幼保健院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與胎兒損傷的關系
吳丹
611330成都市大邑縣婦幼保健院
目的:探討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與胎兒損傷的關系。方法:對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患者100例的病史中的各項體檢指標進行研究分析,并選取所收治的正常孕婦100例為對照,比較相關數據。結果: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患者相關指標差異都有統計學意義,出現羊水污染、新生兒窒息的情況也多。結論:預防孕婦肝內膽汁淤積有利于保障胎兒的正常發育,一旦發生此類癥狀,可能需要終止妊娠。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胎兒損傷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是孕婦妊娠后期可能出現的一種并發癥,會導致胎兒生長受限、早產甚至胎死腹中,孕婦會出現全身或局部瘙癢、復發性黃疸和肝功能異常。這種疾病通常在分娩后會很快消失,但是有復發性,一般在反復妊娠或口服雌激素避孕藥時容易復發[1]。醫學界對這一疾病的病因尚未有權威定論,通常認為與孕婦自身遺傳性狀、雌性激素水平以及周邊環境因素相關。
妊娠期間胎盤促進雌激素的合成,導致產婦雌激素水平高于平常水平,雌激素可使肝細胞膜流動下降,膽汁流動受阻;同時,肝細胞中雌激素合成蛋白質的改變導致膽汁反流。上述聯合作用導致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
流行病學資料表明本病發生于妊娠晚期,雌激素的分泌達到高峰,多胎妊娠的發生率遠高于單胎妊娠;該病癥產后迅速消失,同時激素類避孕藥促使婦女發生該病癥,并與孕婦病理反應類似。
遺傳學的分析證明,有該病病史的直系血緣女性親屬發生該病的概率顯著高于一般孕婦,這與孟德爾顯性遺傳規律一致。而且該病癥在冬夏發生率、地區之間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所以說該病發生與多種原因相關。
2014年1月-2015年1月間收治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孕婦100例,作為研究組;選取同時期內正常孕婦100例作為對照組。研究組孕婦年齡24~41歲,平均31.5歲;孕期10~40周,平均31.4周。對照組孕婦年齡22~43歲,平均30.3歲;平均孕期33.1周。對比兩組孕婦的其他因素,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方法:對胎兒的發育狀況進行監測記錄,即記錄身長、體重等數據。對羊水污染情況進行記錄,分3級指標,分別為羊水清亮、羊水穢濁、羊水稠重。比較兩組孕婦的整體生理狀況指標與胎兒指標。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入選標準:參照相關醫學診斷標準,如果孕婦的血清總膽汁酸高于正常水平>20 μmol/L,并且妊娠晚期見四肢和軀干皮膚瘙癢癥狀,有黃疸、肝功能異常;排除肝膽系統其他急、慢性疾病、妊娠瘙癢和生化異常。
統計學方法:應用專業統計學軟件處理,并且對數據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患病孕婦的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率明顯高于正常孕婦,胎兒受損情況明顯,胎兒窘迫發生率及剖宮產、低出生體重、新生兒窒息、早產發生率及羊水污染率、產后出血率明顯高于正常孕婦。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癥狀嚴重程度也直接導致胎兒受損概率、程度的不同。
一些學者認為,該病患者血清總膽汁酸水平的升高,在于胎盤絨毛間隙膽鹽沉積、氣體和營養交換的影響,胎盤儲備功能下降,一旦在應激狀態下,很容易出現胎兒窘迫、死胎、早產、死胎。膽汁酸可能對胎兒心肌細胞產生毒性作用,可能影響心臟收縮功能和心律失常,導致胎兒猝死。
數據顯示,患膽汁淤積癥的孕婦胎盤氧擴散能力正常,但是氧儲存能力下降,是一個急性過程,在子宮收縮的情況下可以進一步降低胎盤血流量,從而造成胎兒損傷。膽汁酸濃度高,膽紅素進入胎兒,破壞細胞線粒體膜、產生自由基,導致呼吸鏈功能障礙和胎兒氧利用障礙,導致急性胎兒缺氧。
監測胎兒情況的方法很多,包括胎動計數、胎兒生物物理評分、臍動脈多普勒超聲、胎心監測、羊膜鏡檢查、羊膜穿刺術。但該病孕婦的胎兒死亡通常突然發生,很難有效避免胎兒受損乃至死亡。
搶救新生兒是積極和有效的,但仍不能降低膽汁淤積對新生兒窒息的影響。因此對該病癥孕婦應加強圍產期護理,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資料對比結果顯示,患病孕婦的羊水污染率明顯高于正常孕婦。醫生需要積極促進孕婦的膽汁酸的排泄,改善臨床癥狀,促進胎肺成熟;同時掌握終止妊娠時間,適時終止妊娠并及時剖腹產是降低圍產兒死亡率的重要手段[2]。
一般護理:保持患病孕婦住院環境的干凈整潔,并且控制好溫濕度。引導孕婦選擇寬松、舒適、透氣的棉質內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因為膽汁淤積導致的皮膚瘙癢,進而控制搔抓,避免加重皮膚的不舒適感,影響孕婦的正常待產。必要時可以用對孕婦進行拍打等方法緩解。注意提醒孕婦勤洗手,不要用過熱的水洗澡,不要用肥皂等刺激性物品擦洗身體。醫護人員注意合理探查病情,提高孕婦睡眠質量。如果孕婦的皮膚反應嚴重,導致孕婦難以入睡,給予抗組胺或鎮靜等催眠藥物幫助孕婦入睡。飲食上,要提醒孕婦飲食清淡,不要吃辛辣食物和含高蛋白質的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添加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加強母嬰保健。
科學產檢與剖宮產:增加產前檢查次數,定期測定孕婦血清膽紅素、轉氨酶和膽紅素水平。由于這種病癥胎兒損傷及猝死率很高,目前醫生的治療措施都是在定期的規定檢查之后,根據基線胎心率的變化情況來判斷胎兒的情況。如果孕婦的孕期在32周內,并且顯現為黃疸,或者孕婦本人有死胎等不良妊娠史,就必須要高度重視可能出現的胎兒損傷及死亡,要進行必要的吸氧。孕婦不能進行劇烈運動,適當增加休息時間,要左側躺臥,以緩解胎盤壓力。同時,加大葡萄糖、維生素的攝取量,這樣既能保護肝臟,又能增強胎兒對缺氧的耐受性,從而改善妊娠結局。如果孕婦發病的時候孕期超過36周,或者無黃疸及足月妊娠,必須要終止妊娠,降低胎兒損傷及死亡率。如果這時候還選擇等待順產,就會導致胎兒進一步缺氧,最終造成死亡率大增。剖宮產可適當減少產婦和新生兒并發癥,在分娩后由于維生素含量比正常標準低,所以應注意縮短第二產程;分娩后要緊急使用止血藥,防止產后出血的發生。適當的藥物可改善孕婦產后的并發癥,減少膽汁淤積,緩解產婦的病情[3]。
心理支持:孕婦膽汁淤積癥會表現在皮膚瘙癢、心情煩躁、精神不振、擔心新生兒是否會出現危險。醫務人員應耐心傾聽孕婦的想法,仔細了解孕婦的瘙癢情況和是否能安眠。并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來詳細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及時提供專業的反饋來幫助孕婦及其家屬了解病情,緩解他們的緊張心理,提高他們的信心,讓他們樂于接受治療。如果是非孕婦患者,就需要指導她們正確的避孕方法,最好不服用雌激素、黃體酮等避孕藥,以免誘發肝內膽汁淤積。定期檢測肝功能也有利于降低這一疾病的患病率。
有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孕婦的胎兒損傷概率會大很多,所以要預防孕婦肝內膽汁淤積,一旦發生此類癥狀就要終止妊娠,妥善處理,盡量保障胎兒安全出生。
[1]董岳.妊娠肝內膽汁淤積癥孕婦肝功能指標、膽汁酸的變化及圍產兒預后的關系[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5,18(1):7-8.
[2]李華,曾蔚越.妊娠肝內膽汁淤積癥對母兒的危害[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4,18(1):8-9.
[3]張力,艾瑛,刑愛耘,等.妊娠肝內膽汁淤積癥1210例圍生結局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16,86(7):446-44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and fetal injury
Wu Dan
Day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of Chengdu City 611330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and fetal injury.Methods:a total of 100 cases of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nd the data of normal pregnant wome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ata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other 100 cases.Results:The results of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n the index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fetal amniotic fluid contamination,neonatal asphyxia damaged too much.Conclusion:The prevention of pregnant women with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is conducive to ensuring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the fetus,once such symptoms may require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Pregnancy;Intrahepatic cholestasis;Fetal injury
10.3969/j.issn.1007-614x.2017.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