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欣欣
(河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唐山分校,唐山 063000)
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和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可以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并且為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支持;堅強農村職業技術教育,既是經濟和社會對勞動力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的需要;也是增強農村勞動力的市場競爭力和減少失業的需要;更是確保農民在轉移中具備適應各種就業機會的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支撐的需要。因此,如何開展好農村職業技術教育是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關鍵。
“三教”統籌中的“三教”是指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現今實行的義務教育無法滿足農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因為各個教育階段很少能夠涉及農業知識的教育,由于這個原因使得學生沒有途徑學習農業知識和技能,致使農村職業技術教育一直處于相對較低水平,這樣就制約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因此,需要要統籌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充分利用各種機會開展農村職業教育。為了加快農業發展的腳步,首先需要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使農業生產向現代化發展,從而提高產量和工作效率,農民可以完成從勞動力到技術型人才的轉變,這樣不僅有利于農業發展,還解除了對農民的局限,讓農民有更多機會充實自己的生活和知識儲備。
很少有專門場地針對農村的職業技術進行培訓,因此,需要充分利用中小學的假期,借用教師和教學工具,并且聘用具有一定農業技術知識的人員對農民進行職業技能的培訓。同時,可以引進先進技術人員,在田間地頭交流探討,對相應技術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這樣直觀的方式更有利于農民接受新鮮的事物。此外,還可以設立試驗田,讓農民親自操作,這種方式可以更直接地傳授相關技術知識。
短期培訓是效果最直觀的培訓方式,往往新學到的知識很快就可以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去,它的優勢就是培訓內容都是生產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能夠為生產帶來效益的部分。短期培訓具有一定靈活性,農民可以隨機抽取時間學習,還可以現學現用,這對于知識的掌握是最扎實的方式。由此可見,短期培訓班可以作為培訓農村職業技術的重點工作。通過職業技術學校和相關部門的合作,可以使用集中培訓、分散培養和重點培訓等多種多樣的方式,為農業發展帶來技術支持。培訓內容可以根據農民和農業生產的需求來確定,并且制定行之有效的培訓方案,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農業生產效益,使農民的生活水平逐漸向小康生活靠攏。
對農村職業技術的教育,首先要保證相關領導干部具有一定的職業技術知識儲備,這樣才能在領導農民進行學習和生產時做出正確的決策,為生產效益提供保障。因此,在對農民進行職業技術培訓之前,需要先對相關領導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培訓,只有領導干部認識到職業技術知識的重要性并掌握和運用職業技能,才能帶領農民科學生產,實現增收的目的。同時還要注意加強對農村職業技術人員的知識更新培訓。農業生產效益低,常常導致農業技術人員流失,致使農業生產水平再次降低,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要想打破這種局面,需要首先加強技術人員的知識更新,這樣不僅可以留住原有的技術人員,而且還會吸引更多的農村職業技術人員參與進來,為農業的增產增收提供支持,進一步推進農業的發展。
國家需要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促使民辦職業教育企業的發展,可以利用優惠政策來鼓勵有商業運作能力和職業技術知識的人才開辦職業教育機構,為農村職業技術教育提供教育平臺。大力發展民辦職業教育可以為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工作提供支持,并且有利于引進更多農村職業技術人才的參與,這樣對農村職業技術的提高有很大幫助。因此,為了激勵有能力的人員創辦職業教育機構,國家可以出臺一些優惠政策,在場地選擇和稅收、師生待遇等方面給予優待,為發展民辦職業教育的企業提供大力支持。
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與農民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有直接影響。在農村教育、宣傳中,不但要向農民傳授先進的農業技術和黨的農村政策,而且還要注重思想教育,要將轉變其思想觀念放在首位,要拋棄傳統的小農意識,走出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的誤區,逐步形成科學、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風尚。
由于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工作量大、涉及的知識面廣,在組織集中培訓方面難度比較大,這就需要農廣校的培訓重心必須下沉,要深入到基層開展培訓工作。在組織現場培訓時,首先要與當地鎮鄉農技推廣服務機構進行良好溝通,并形成有機結合,針對各鎮鄉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情況和發展內容開展農民培訓工作。其次是到農村生產第一線,也就是到田間地頭開展培訓工作。在培訓中,要本著適時、適用、實效的原則,讓農民真正學到實用的生產技術。做到把最先進的實用技術傳授給農民,提高農民的科學種田水平,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以建立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和農業科技企業作為科研成果轉化和農科教相結合的突破口,即可帶動科技流、信息流、資金流向農村擴散,也能激發廣大農民愛科技、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情,進而能有效地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
要建立起功能完備、開放暢通的農村信息網絡體系,要使農業經濟從以手工操作為基礎向以知識和信息為基礎轉變。農村信息網絡能夠將國內外農產品市場供求趨勢、價格變動、新技術、新品種以及政策環境等方面信息及時、準確地傳遞農民。
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努力提高師資水平,才能為農廣校的發展卯足后勁,因此,要更新觀念、開拓創新,加大投入,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農廣校的辦學能力和教學水平。首先,要爭取政府的支持和重視,加大對農廣校的投入,努力實現“五化”標準。二是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自身能力培養。采取進修、培訓、自學等措施,使廣大教師不斷更新知識,提高專業素質,做到一專多能。
發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和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可以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起到推動性作用。因此,我們需要采取相應措施為農村職業技術教育提供平臺,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資源,抓緊一切機會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使農村經濟的發展快速邁入小康社會。
[1] 文小芳.問題與方——論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管理學家,2014
[2] 劉斌,等.中國“三農”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4
[3] 胡凱,張院生.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培養新型農民,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