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素芳
鄒平縣高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山東鄒平 256200
淺談檢驗科醫院感染危險因素的管理與預防控制
盧素芳
鄒平縣高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山東鄒平 256200
目的 對檢驗科醫院感染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從而采取措施預防控制和管理檢驗科醫院感染。 方法 對各種防范措施和規章制度進行健全,組織管理,將自身防護做好,組織員工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對室內清潔衛生進行保證,對銳器傷進行正確的處理,將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嚴格執行,消毒處理檢驗器材用品,消毒和處理醫用垃圾。 結果 將上述管理與預防措施實施之后,能夠有效控制檢驗科醫院感染危險因素。 結論 若想對檢驗科醫院感染進行預防,就需要將檢驗科醫院感染危險因素的管理和預防控制措施做好。
檢驗科;醫院感染;危險因素;預防控制
自從《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實施之后,人們就越來越重視醫院感染問題。 作為醫院感染的一個重要科室,檢驗科部門是醫院感染具有較多潛在危險因素的部門,其具有監測醫院感染,需要將檢驗科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好。 為了對檢驗科醫院感染的發生進行有效的預防,該院采取了措施控制預防醫院感染危險因素,且效果較好。
1.1 不嚴格的無菌操作
在對血液標本進行采集的時候,一般醫院都能保證一人一針一管,但在患者或體檢人數較多的時候,就無法落實一人一巾一帶,容易使得交叉感染在患者中出現。 并且當有較多的人采血的時候,如果沒有及時關閉消毒液容器,使其長時間暴露于空氣之中,造成藥液揮發,就 會 使 得其達不到 標準 濃度從而使得污 染 出現[1]。
1.2 較差的工作環境
每天醫院中接受檢驗的患者大多都患有肝炎、呼吸系統疾病等傳染病,工作人員在對其進行檢驗的過程中,常常會有患者在檢驗窗口打噴嚏、咳嗽,這就會使空氣污染出現。工作人員在進行標本離心操作的時候還容易造成標本、氣溶膠外溢,進而使地面、臺面和空氣被污染。
1.3 標本具有傳染性
檢驗科會將各類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體液以及血液等檢驗標本匯集起來,不同種類的病原微生物都聚集在這些標本之中,對此如果沒有進行防護,在與具有傳染性的臨床標本長時間接觸之后,不僅試驗室獲得性傳染容 易 發生,檢驗人 員也 有很大的概率被 感 染[2]。
1.4 檢驗儀器污染
在檢驗科中,其中血氣分析儀、血細胞計數儀等部分儀器會與標本直接接觸,儀器在對標本吸取的時候,容易污染儀器表面。 在應用離心機離心的時候,如果試管破裂,造成液體流出,就極容易對顯微鏡、培養箱以及冰箱等進行污染,如果沒有及時消毒處理儀器污染還有可能使檢驗人員被感染。
1.5 沒有適當的處理檢驗用品
工作人員由于沒有較強的消毒觀念,在沒有應用消毒液浸泡試管、注射器針管、注射器針頭、吸管、采血針等一次性用具,就將其與生活垃圾混合,這會使醫院的物品以及環境都被直接污染,從而使醫院感染的機會增
加[3]。
1.6 醫用垃圾
檢驗后的尿、血等檢驗后的廢棄標本為主要的醫用垃圾。在微生物室中,藥敏條、細菌鑒定條、培養基以及細菌標本等為主要的醫用垃圾。 除此之外,存在于自動分析儀中的廢液和廢物也是主要的醫用垃圾。作為重要的傳染源,如果沒有將這些醫用垃圾處理好,就容易造成醫院交叉感染,甚至向社會流動,從而造成嚴重的后果。
2.1 對各種防范措施和規章制度進行健全
科室可以制定“菌種保管制度”“消毒隔離制度”“檢驗科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并將合適的生物安全防范措施應用于實驗室,例如血庫、微生物室、生化室、免疫室、臨檢室等[4]。
2.2 組織管理
檢驗科應該建立醫院感染控制小組,其組成人員包括臨檢室檢驗人員、微生物組組長、科主任等。小組成員負責管理檢驗科醫院感染工作,并對落實預防措施進行監督。
2.3 將自身防護做好
由于檢驗科會與體液、血液標本等進行直接接觸,因此有極大的可能被感染,因此工作人員必須戴工作帽、穿工作服,如有必要還需要將手套、口罩、膠鞋以及隔離衣等 穿 備 完全[5]。 檢驗 科 的 工 作 人員還需要對手的消毒予以重視,必須在將乳膠手套或一次性手套戴好后再進行微生物實驗操作或與污染物品進行接觸,如果檢驗人員用手直接接觸污染物,就需要應用含有碘或醇的手消毒劑搓擦污染的雙手 2 min, 隨后再用流動的水使用皂液進行清洗,與此同時水龍頭必須設置自動感應開關。
2.4 組織員工學習相關法律法規
每月都需要安排一定比例的時間的業務學習,對《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消毒技術規范》《傳染病防治法》 等相關法律法規知識進行學習,從而提高檢驗人員的認識。醫務人員應該對工作相關醫院感染控制和預防方面的知識進行了解和掌握,將醫院感染管理要 求、工作規程以及 規 章制度落實[6]。 醫院感染科還需要將醫院感染防范標準示范操作給檢驗科人員。對于即將參加工作的新的工作人員,需要為其準備醫院感染培訓,在其通過考試之后上崗工作。
2.5 對室內清潔衛生進行保證
每天都需要常規消毒醫院的地面、各種物體表面、空氣等。 還需要在生物安全柜中進行離心、研磨以及攪拌等會明顯產生氣溶膠的操作,以及含有高度傳染性微生物且能夠以呼吸道為媒介進行傳播的操作。如果地面和物體表面污染明顯,培養物濺潑、外溢、器皿打破或有傳染性的標本, 需要對其立即應用消毒液進行消毒,在污染物表面 噴 灑 0.2%~0.5%過 氧 乙酸 溶 液或 1 000~2 000 mg/L 的有效氯溶液 30~60 min。 拖把使用之后需要在上述 的消毒液中放置 1 h[7]。
2.6 對銳器傷進行正確的處理
導致工作人員血源性疾病傳播的主要原因就是受到被污染的利器刺傷,其中有將近 50%的工作人員都是被針頭等利器扎傷。工作人員在采血的時候需要戴上手套,在將銳器或針頭使用之后需要將其直接放入銳器盒,使用人員必須對其進行處理,從而避免其他人員在對廢物進行清理的時候被扎傷。一旦有刺傷的情況出現,就需要將應急預案啟動,在對《刺傷事件登記表》填寫之后,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對其進行后續觀察。 除此之外,還需要建立工作人員的健康檔案,每年對工作人員進行1次體檢。
2.7 將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嚴格執行
靜脈采血必須保證一人一針一管一巾一帶,微量采血的時候還需要保證一人一針一管一片[8]。 對 患者的皮膚需要按照要求進行消毒,以患者穿刺部位為中心進行靜脈穿刺,由內向外應用碘伏緩慢旋轉逐步緩擦,一共擦 2次,消毒皮膚面積需要保持在 5 cm×5 cm 以上。 應用電腦打印檢驗報告單,防止交叉感染出現。
2.8 消毒處理檢驗器材用品
將已經知道沒有傳染性的器材排除在外,其他各種器具只要與檢驗標本間接或直接接觸過的器材都被視為具有傳染性,需要對其進行消毒處理。對于培養箱、血氣分析儀、血細胞計數儀、離心機、冰箱、生化分析儀、酶標儀、顯微鏡等局部輕度感染的器具,可以對其應用 2%中性或堿性戊二醛溶液進行擦拭,如果嚴重污染就可以應用環氧乙烷進行消毒。
2.9 消毒和處理醫用垃圾
2.9.1 微 生 物 室 醫 用垃圾 一次 性 用品、細 菌鑒 定 條 、細菌標本、藥敏條以及培養基等微生物室醫用垃圾,需要對其進行高壓滅菌,并將其裝入醫用黃色垃圾袋,交由專門的人 員 進行焚燒[9]。
2.9.2 廢 棄 標 本 對 于 關 節 液 、 胃 液 、 腦 脊 液 、 胸 水 、 腸液、唾液、腹水、尿等液體標本,需要每 100 mL 加入 2 g曲氯新鈉或 5 g 漂白粉,在對其進行攪拌后需要在 2~4 h后將其倒入化糞池或廁所。 對于糞便、血、膿、痰液以及其他固形標本,可以準備黃色防漏醫用垃圾袋,并將這些固形標本裝入進去,并由專人負責將其焚毀在醫院的焚燒爐。
2.9.3 自 動 化 檢 驗 廢 液 消 毒 處 理 將 兩 個 40 L 的 塑 料桶放置在每臺自動檢驗儀,將刻度線劃在 35 L 處,在桶中依管插入儀器廢液, 在桶內液體停留在 35 L刻度線的時候,就可以應用另一個塑料桶進行替換,并消毒處理換下的桶 內 廢液,之后再進 行 廢棄處理[10]。
在對上述的預防和管理措施實行之后,能夠對檢驗科人員的防范意識進行增強,有效控制檢驗科醫院感染危險因素,降低檢驗科醫院感染的發生率低,從而防止社會中流入污染源,這對檢驗科工作人員、社會群體和患者的身體健康都非常有利。
[1]程遠,鄭潔萍,陳淑萍.麻醉科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及預 防 控 制 措 施[J].中 華 醫 院 感 染 學 雜 志,2013(2):366-367.
[2]徐連 江,李 升玲,冀 會 萍.檢 驗 科 醫 院 感 染 的 危 險 因 素 分 析[J].中 華 醫 院 感 染 學 雜 志,2014(12):3107-3108,3111.
[3]魏世 剛,汪 亞麗,張 姚.檢 驗 科 醫 源 性 感 染 的 危 險 因 素 分 析與 預 防 控 制[J].中 華 醫 院 感 染 學 雜 志,2015(2):472-474.
[4]李 云 娜.強 化 檢 驗 科 在 醫 院 感 染 管 理 中 的 作 用 [J/OL].中 國衛生產業,2015(29):175.
[5]李雯,陳的玲,廖菊梅,等.手術室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及預防 控 制 措 施[J].中 外 醫 學 研 究,2014(23):158-159.
[6]陳潔,鄭鈞豐,宋云彩.基層醫院檢驗科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J].現 代 生 物 醫 學 進 展,2012(36):7153-7156.
[7]曹 清 清,李 坤 夏.檢 驗 科 免 疫 實 驗 室 醫 院 感 染 危 險 因 素 及控 制 措 施 探 討[J].航 空 航 天 醫 學 雜 志,2014(12):1676-1677. [8]林詩彬,張建輝,吳晶晶,等.超聲介入治療的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及預防控制 措施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1):188-189,192.
[9]宋剛,倪紅芬,黃衛權.加強檢驗科醫院感染的規范化管理[J/OL].中 醫 藥 管 理 雜 志,2015(9):8.
[10]范珊 紅,慕 彩 妮,尚 洋,等.醫 院 感 染 現 患 率 調 查 及 危 險 因素 分 析[J].中 國 感 染 控 制 雜 志,2013(5):351-355.
R115
A
1672-5654(2017)02(a)-0116-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04.116
2016-11-07)
盧素芳(1969.9-),本科,主管技師,研究方向:醫學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