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國兩會 關注再生資源行業發展
“報告中提出要‘多措并舉降成本’,這對激發企業的活力非常有利!”3月5日,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工商聯副主席涂建華表示,希望減稅降費的措施可以覆蓋到更廣的行業企業,特別是有利于保護環境、就業安置的再生資源行業。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和民營企業家,涂建華非常關注國家為企業減稅降費的有關措施。他說,企業稅負關系著我國實體經濟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現在實體經濟發展中面臨不少問題,稅負過高就是其中之一。
涂建華說,目前,再生資源有序利用已成為發達國家環保產業的重要部分,但國內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特別是再生資源行業常年受制于無進項抵扣和無明確稅收優惠,綜合稅率近20%,全額增值稅17%,即使是行業的龍頭企業也感到壓力很大。為此,建議國家能更多地考慮這個行業的公益性,將其綜合稅率降到10%以內,把再生資源產業培育成安置就業、保護環境、解決原料的支柱產業。
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住青全國政協委員洪偉建議,進一步加大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支持力度。
洪偉在提案中說,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是發展循環經濟和建設“兩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時提出的“四個扎扎實實”的本質要求,是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省會西寧市被商務部列為全國第二批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城市,2014年體系建設完成并通過驗收。總投資1.6億元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建成再生資源回收站點320個,分揀中心7個,集散交易市場1個,信息培訓中心1個,升級改造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中心1個。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成效已初步顯現。由于受體系建設投入大、見效慢、地區經濟差異、企業經營效益差、政府扶持力度較小等因素影響,青海其他地區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推進遲緩,回收資源流失嚴重,加快推進省內其他地區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迫在眉睫。
洪偉建議,希望國家相關部門加大產業扶持政策,研究制定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減免稅費政策,盡快出臺行業監管措施,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青海必要的傾斜,促進青海再生資源相關企業健康有序發展。
作為電池行業為數不多的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一直比較“高產”,他今年又帶來了17份建議和提案。在張天任的提案中,有六條與電池行業相關。其中關于電池回收的就有三條,分別是鉛酸電池回收再利用、電池企業消費稅免征或差異化征收、廢舊鋰電池回收再利用。
“在我國每年產生的330萬噸廢鉛蓄電池中,正規回收的比例不到30%。廢鉛蓄電池非法傾倒量逐年增長,已從2008年的9.95萬噸,增長到2015年的近30萬噸。”3月2日,張天任介紹道。張天任已經連續多年呼吁政府完善電池回收體系。“全國鉛蓄電池的回收生態圈可用一句話來形容:小商販‘統治’下的鉛蓄電池‘回收江湖’。”張天任表示。這種小商販的回收模式比較簡單粗暴,回收過程基本由市場利益驅動,廢鉛蓄電池任由走街竄巷的小商販收購,缺乏有效的政府監管,大量廢鉛蓄電池被隨意拆解處置,致使大氣、土壤和水源污染。
張天任表示,目前中國非法再生鉛產量已經遠遠大于合法的再生鉛產量,很多廢舊鉛蓄電池流入非法回收領域,電池酸液被隨意傾倒,對環境造成了極大危害,亟需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建立規范有效的鉛蓄電池回收體系新生態。
“我國公路里程已超過450萬公里,每年僅干線公路大中修工程產生的舊料數以億噸計。如果這部分廢料能得到重新利用,對國家經濟和環境都是一個很好的促進”。全國人大代表唐一林有30多年創業經驗,一直對循環經濟模式情有獨衷。今年兩會上,他就精心準備了一個議案,要推動解決循環經濟體系的建設問題。
唐一林發現,由于資源和環境的公共性質,完全依靠市場機制的作用是無法進行有效配置的,且循環經濟思想具有前瞻和長遠性,并不是每個企業和消費者都具有能夠理解并主動實施它的理念。因此,在構建與發展循環經濟過程中政府政策支持是必要的,財稅政策無疑是理想的政策手段。
為此,他建議,從政策機制、財政支持和市場監管三個角度出發,建立一個合理互動的立體體系。首先,借鑒國外成熟的政策機制,引導發展循環經濟模式,研究建立我國廢舊材料循環利用政策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林達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曉林4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提交了《關于加大對廢舊輪胎處理再利用的政策支持的建議》的政協提案,提出廢舊輪胎處理企業更需要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建議從技術、政策、法規等方面對廢舊輪胎的再利用項目進行扶持和鼓勵。
李曉林委員表示,廢舊輪胎是一種危害大的“黑色污染”,大量廢輪胎堆積占用土地,污染環境,危害健康,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和安全隱患,廢輪胎的再利用處理問題已刻不容緩。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產生數量巨大的廢舊輪胎,僅2015年全國廢舊輪胎產生量就在3.3億條左右,約合1200萬噸,并且這個數字在以每年8%至10%的速度遞增。
基于分析研究,李曉林委員建議盡快制定稅費扶持性政策措施,對已經投資運營的廢舊輪胎處理企業進行排查,使政策盡早落地生效;從環保預算中拿出一定的補貼資金,對采用較先進工藝技術處理的企業實行政府補貼;借鑒國外先進經驗,鼓勵新輪胎和橡膠制品生產時,采用再生碳黑的優惠政策。
“我今年的提案是有關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清大筑境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許進表示,“現在,我國處于建筑的高峰期,每年都有大量的建筑垃圾產生,建筑垃圾會占有很大塊的土地,在一兩千年之內也沒有降解的可能性……”
如何處理這個問題?他表示,一是建筑垃圾要無償地提供給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廠家;另外一個就是生產出來的產品要符合國家標準,“我認為建筑垃圾再利用的產品與市場上的生產材料應該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許進說,現在我國的很多省份做得都不錯,政府在這方面也大力支持,“有的省份規定,建筑垃圾再利用后生產出來的產品,政府采購時要不低于總采購量的50%!”
“我認為,要制定這個統一的標準還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我建議國家應該按照現行的標準,對建筑垃圾再利用的產品和市場上的生產材料進行統一采購。比如有些城市的路邊有很多路邊邊石,一些是花崗巖砌成的,其實有的可以用混凝土或是壓縮的石頭來代替,這樣就充分利用了建筑垃圾再利用的產品,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綠色、環保的舉措!”許進表示。 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