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辰
如同所有顛覆性技術一樣,不間斷的業務永續(“Always-On”Business)給企業IT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優化虛擬化和備份成為現代數據中心關鍵點,同時,高速恢復及數據零丟失成為考證IT系統的兩大主要性能。
企業級業務的不間斷運行,意味著客戶、合作伙伴、供應商以及員工之間更頻繁的實時互動,意味著跨越時區的、7×24小時全球化要求,以及移動設備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等。確保隨時隨地可訪問郵件、服務器、社交網絡及交易平臺等重要應用已成為基本的業務需求。
統計表明,目前近一半(48%)的工作負載屬于關鍵性任務,到2017年,這一數字將上升至52%。伴隨到2020年底全球互連設備數量將上升至210億部,這一數字還將快速提升。
連續第五年發布的《Veeam可用性報告》顯示,2015年,84%的CIO承認他們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正在經歷IT交付能力與用戶需求之間的鴻溝這一“可用性差距”困境。這一數字比2014年高出了2%。綜合統計,如果忽視可用性,一家跨國型企業將會面臨高達1600萬美元的損失。
總部設在瑞士的Veeam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提供備份復制產品的公司,業務重點集中在歐洲、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2015年營業收入為4.8億美元,全球有18.3萬家用戶。
Veeam亞洲及日本副總裁JulianQuinn表示,企業因停機所造成的損失巨大,數據及應用的不間斷可用性倍受關注。企業級用戶對業務高可用性的需求因素包括:企業的客戶、合作伙伴、供應商及員工之間的實時互動頻繁;全球化要求全天的應用可用性;移動設備成為工作必需;決策及交易自動化及快速增長的數據量等。
去年,全球互連人口數量已經飆升至34億,占人口總數的42%,互連設備數量預計到2020年底將達近210億,由新用戶群體崛起所驅動的商業轉型,要求現代企業必須具備可提供不間斷服務和持續創新的能力,企業級業務永續能力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在中國,94%的受訪者認同“可用性差距”的存在,而這一數字的全球平均值是84%。中國受訪者認為他們沒能達到服務等級協議(SLA)對復原時間目標(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和復原點目標(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的要求以縮小這一差距;但值得欣喜的是,中國企業平均每年會發生10次意外停機事件,全球平均值卻多達15次。
縮小不斷擴大的可用性差距,對策是什么?Veeam全球銷售及市場營銷高級副總裁Daniel Fried表示,一是,RTO和RPO時間要控制在15分鐘之內;二是,除了提升共享數據平臺的可用性、可恢復性之外,還需要具備數據分析和監控的能力;三是,解決方案要適合所有的環境,包括虛擬化環境。
當意外停機發生,企業系統需要可適用的高“可用性”性能,包括全天候訪問關鍵性應用和數據,與IT部門的交付能力。
企業開始在可用性解決方案方面加大投資,以實現企業級業務永續。調查顯示,越來越的企業采用可用性解決方案。
亞洲及日本副總裁Julian Quinnn表示:“采用Veeam的解決方案可以任何時間、在任何設備(包括虛擬機)上恢復任何想恢復的內容。比如,在數據恢復方面,依照SLA標準——業界平均值為2.9小時至4.2小時,但是Veeam做到了15分鐘。”
為了完成2018年公司營收超過10億美元的目標,Veeam把目光瞄準了新興地區;去年10月,公司中國區成立,中國區總經理盧江虹走馬上任。從中國區成立至今,Veeam公司業務增長非常迅速,產品、技術和服務得到了市場的普遍認可。目前中國區已經有18名員工,擁有228家合作伙伴,預計今年年底還將翻兩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