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霜
摘 要:隨著職業教育得到大力發展,職業院校的發展和教育教學方法都取得了較大的進步。職業院校專業課程獨具技能實踐特點,單一的通過試卷考試的評價方式已經滿足不了現代職業教育的要求。本文以“建筑工程測量”課程為例,構建多元主體評價、多元指標評價、多場地評價的評價模式,提出針對學生技能的多元整合的評價方法,以此更好地服務職業教育。
關鍵詞:評價模式;多元整合;“建筑工程測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一、教學評價模式、方法改革的必然性
我國職業教育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期,教學評價也要跟上時代的要求,提出符合時代發展的評價模式、方法。我國教學評價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受傳統“重理論輕實踐”“重結果輕過程”等教學方式和傳統的考試制度評價等因素影響, 教學評價未得到很好的體現,對推動職業教育課程改革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制約了素質教育的推進。因此,教學評價模式、方法改革已成為十分重要的任務。
二、技能專業課程的評價改革初探
職業院校以培養符合國家轉型發展、社會需求的中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重視對技能技術能力素質方面的要求。根據各個專業要求的技能技術能力素質要求為目標,制訂出符合專業特色的評價模式,重視技能掌握、團隊協作、職業素養等,包括所學專業的技術能力、工作能力以及社會能力表現。
以“建筑工程測量”為例,該課程是建筑工程施工專業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技術核心課程,要培養學生掌握建筑工程測量技術方面的專業知識及專業技能,面向建筑工程施工與管理領域第一線,要求學生具有從事施工員、測量員等專業崗位工作應具備的多項專業實務能力,從事施工現場技術與管理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從當前測量教學實踐來看,教學評價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為:評價內容過于注重學業成績,忽視了實踐能力、心理素質以及職業素質等綜合素質的考查;評價內容過多倚重課本上的知識, 忽視以單個操作技能項目到綜合項目的評價,忽視從單一技能到綜合項目形成過程性評價。
三、多元評價模式構建
1.組建校企合作團隊,構建多主體多層次評價
探索構建學生本人——測量技術協會成員(大師兄、小老師)——師傅、教師——企業、學校四級評價層次。
(1)自評。自我認識,自我評價,也較好地進行自我定位。
(2)協會評。成立測量協會,社團中的老成員一般為二年級學生以及學校技能比賽的培訓學生,具有較為熟練的測量技能。制訂考核評價表,培養協會成員基本鑒定技能,通過培養老成員成為小老師、大師兄,形成老成員帶新成員模式,由協會對同學進行考核鑒定。
(3)教師和師傅評。與學校專業委員會委員、學校聘任的建筑工程專業企業人員、能工巧匠兼職教師,組建校企合作、專兼職的課程教學團隊,共同參與評價。這既能保證和生產過程對接,也能在提高學生實踐技能的同時提高“雙師型”教師能力水平。
(4)企業和學校評。與校企合作企業共同進行綜合評價,直接到校企合作企業參與社會實踐,對出勤、團隊協作、安全意識等方面,以用人單位的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
2.校企合作建立指標多元評價:理論、實踐、職業素養
以完成項目任務為主線,從單個技能操作(如對中整平)到團隊協作完成項目,并且包括團隊協作、職業素養等指標;充分利用學校“教學工地”,與企業能工巧匠共同構建評價指標,保持良好的與企業無縫對接模式。
3.校企合作構建考核場地多元,課內外評價并行,時間靈活
校企合作構建學校“教學做”教學工地、校內外場地、模擬施工現場、技能比賽環境等,充分利用測量協會,在課外時間,由協會對學生進行訓練及考核鑒定。對于單項考核通過的,給予通過鑒定;對于不通過的,要求課余時間繼續培訓,直到鑒定通過為止。這樣時間靈活,并能充分利用學校各種設備和資源。
本文就“建筑工程測量”課程多元整合化評價模式及方法進行探索與研究,提出了新的評價方法,對提升學生專業素養及專業技能、培養高素質的建筑技能型人才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陳湘州.基于平衡計分卡的教學評價模式創新[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11):92-93.
[2]孫偉宏.中職教學評價模式的創新[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教通訊),2008,23(1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