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吉
摘 要:燈光是屬于家庭環境的基本需求,因此設計了一種基于Zigbee的燈光無線控制系統。系統硬件框架以芯片CC2530為核心,軟件設計以C語言編寫程序代碼,使用IAR開發平臺進行功能調試,運用Altium Designer 10進行系統PCB設計。實物最終測試結果表明,系統能夠有效地進行LED和大功率燈泡的控制,效果穩定,鋪設簡單,無需重新布線,適合家庭使用。
關鍵詞:Zigbee;燈光控制;無線技術
中圖分類號:TU113 文獻標識碼:A
1.系統總體架構
本設計主要利用無線模塊進行數據傳輸,主要包括一個控制中心,一個網絡協調節點和兩個終端節點,實現對燈具開關的控制,系統設計框架如圖1所示。控制中心負責網絡節點的信息存儲、信息的發送與接收,并向傳感器網絡發送控制指令。協調器通過設定網絡標識來建立一個網絡,主要檢測控制信號是否到來,進而實現對終端行為的控制。燈控終端感知燈光開關狀態,并發送到協調器節點,同時它依據協調器節點發送的燈控指令,驅動繼電器和LED。
2.硬件選擇與設計
硬件系統以CC2530芯片為核心,將Zigbee天線SMA接口、晶振、電源電路和阻抗匹配電路集成一塊到Zigbee射頻PCB板上,并配備標準排針接口與外圍功能底板連接。CC2530是應用了2.4GHz頻段IEEE802.15.4協議Zigbee和RF4CE的片上系統,配備8051CPU,自帶可編程閃存,8KB RAM。兩個時鐘電路,一個由32MHz晶振主振蕩器倍頻產生2.4GHz的工作頻率,另一個是32.7kHz的時鐘源晶振。無線射頻采用一個SMA連接器與單極天線連接。底板主要由USB轉串口模塊、控制按鍵和指示燈,以及實現RS232轉USB的PL2303電路組成。
3.軟件設計
3.1 Zigbee協議架構
軟件部分設計移植了Z-Stack協議棧,Z-stack協議是在網絡層以及更高層上實現的組網功能,其協議棧的實現是軟件設計部分的核心,整個系統在操作抽象層OSAL協調下運行。Z-Stack裝載在基于IAR開發環境中,程序采用C語言編寫,使用IAR EW8051嵌入式工作臺對其編譯和調試,并下載到功能模塊。
3.2 燈控系統軟件流程
軟件流程可分為系統初始化、組建網絡;發送控制指令;終端響應這3部分。首先設備初始化,禁止所有中斷,終端節點檢測是否存在網絡,存在則發送入網請求,加入網絡,不存在,協調器建立一個新網絡:初始化I/O口、HAL的驅動、MAC層,系統分配一個64位的網絡地址,接受終端節點入網,允許中斷進入,至此初始化階段完畢。然后,遍歷整個程序查找事件,檢查有無控制指令發出,若有,終端節點響應指令,執行處理動作,若無,則進入休眠狀態。
4.實物測試
本設計使用了兩個ZigBee模塊,一個扮演系統中控制部分的角色,類似使用的遙控器,另一個是實現具體燈控功能的燈和繼電器,通過按鍵的次數操縱燈的亮滅。
終端模塊左下角有電源指示燈,上電后點亮,左上角是聯網狀態指示燈,上電后處于閃爍狀態,表示正在搜索相關網絡,加入網絡后長亮。圖2為終端響應調試結果。當協調器S1鍵按下后,LED點亮,再次按下,熄滅;按鍵S2按下后繼電器上電,繼電器指示燈點亮。S2再次按鍵按下后,繼電器斷電,燈泡熄滅。
結語
本文給出了一種基于Zigbee的燈光無線控制系統設計,包括硬件核心部件和軟件部分設計,并且進行了系統的核心功能的實物實驗。實驗結果表明,此設計可以進行LED燈組和普通家用燈泡的無線遠程控制。應用Zigbee的網絡容量大的特點還可以擴展更大的燈控網絡。本系統對于智能家居的設計提供了一種安全簡便的方案,減少用戶的布線成本,滿足用戶的基本需求。
參考文獻
[1]李妤薇.基于ZigBee的無線傳感器網絡協議研究與設計實現[D].南京:南京郵電大學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2014.
[2]朱琎,楊占勇.基于CC2530的無線振動監測傳感器節點設計[J].儀表技術與傳感器,2012(8):56-58+83.
[3]周飛.基于Zigbee技術的照明系統的應用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2012.